土地类型较为复杂,众多区域为工业用地性质(使用权50年),也有部分区域是混合
用地性质(其中含有公寓、写字楼、
教育用地等),物业类型上包含了写字楼、标准研发区间、
无污染生产单元等,配套了
商业物业配套(食堂、会议中心、
餐饮服务、商业住宿等)、研发中心、
公共服务和技术
支持平台等。
第一类机制较为灵活,
发展潜力巨大的是以连锁化、民营化、总部独栋为主的商业用地性质的
科技园区,代表为
恒生科技园、
创智天地、
联东U谷、
联创科技园、
博济科技园等,由于顺应了
企业发展的需要,入园后的企业能够切实得到政策和
税收优惠,由于体系内的联合和合作,科技园运营公司一般都会主动举办活动和推广,使得入园的企业可以得到
实质性的发展,如恒生科技园等,会加入恒生
现代服务业交易中心、科创企业融资平台等,引进
风投、天使资金、
产学研结合项目等,推动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第二类以大学为主,如
清华国家大学科技园、交大科技园、
浙大网新科技园、深圳南山科技园等,是
高等教育产业化后的产物,以产学研结合为重点
突破口,产业链上下互动为主,但机制上较为生硬,项目发展渠道较为单一,企业入驻后,享受的服务和
政策依据所依存的大学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类以国有投资公司为主,政策较为优厚,土地、物业等也较为便宜,一般而言以政府为
投资主体人,建立和配套公共
技术服务平台、研究所等,但政府基本上会抓大放小,对外资企业、
世界五百强、
纳税大户、上市公司等较为看重。如
常州科教城、
深圳科技园、
张江高科技园区等,企业入驻后,政府的支持力度将会减弱,但不排除政府会主动为企业进行高效服务,达到
企业上市、转型升级、产业链标准服务等目的;
综合而言,民营科技园以集约型发展为主,在企业入园前会较为谨慎,入园后会加大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政策、资金等扶持力度;政府主导的科技园以粗放为主,对大院、大公司、大企业、高税公司、
核高基项目较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