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从以前的
马车变成了汽车,从以前的油灯变成电灯。人们生活变好了。用电话加快通讯,用汽车、摩托车加快了生活的节奏提高了我们的效率,用电饭煲、煤气做美味可口的饭菜,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城市乡村里穿梭。
电视在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可以看
新闻,了解国内外的事;可以看动画片,放松一下;还可以不去现场看节目、表演;比如说,这次奥运会吉祥物揭晓,就可以在家看转播。
电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更广泛,我们在海宁发一封信到巴西,只要几秒钟对方就能收到。我们可以在英特网上和天南地北的亲朋好友
聊天、
游戏;可以在网上读新闻、看电影,听
音乐;可以听老师上课,查找资料,还可以足不出户
购物、
医疗、
急救。
汽车、
火车、飞机等交通为我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这样说,科技和我们息息相关。有了这发达的科技,我们的生活更加快捷方便,丰富多彩。 自从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揭开神秘面纱后,人们便赋予了计算机光荣的使命。
事实证明,这类现代化工具的出现,不仅证明了科技迈入了一个新的平台,也证明了世界间不同地域的交往离不开它。它似乎是给社会的发展加速的动力,用一条条无形的锁链织成了一张遍布全球的网,网罗了发展,网罗了生活。
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武器,是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科技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人类文明史上的飞跃,都是人类征服自然、征服自身的划时代的胜利。在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初期,正是由于
青铜器的铸造和铁器的使用,才使得社会财富成倍增长,引起社会形态的变化;在18世纪的
工业革命中,正是由于蒸汽机技术的广泛应用,才使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从而使资本主义世界的财富翻了一番;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正是由于以使用电器为主的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影响,才极大地促使了战后
资本主义国家的
经济复苏和
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促使了社会财富的迅速增加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改善。因此,科技发展的有利之处是显而易见的。
不管人们有没有意识到,科学技术已经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经济社会发展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尤其是从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手机、电脑那些昂贵的奢侈品步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我们生活的必需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手机,我们如何随心所欲地与亲人保持联系呢;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又如何与远在异国他乡的朋友谈天论地;如果没有高清晰的电视技术,我们又如何享受华丽的好莱坞电影呢?当然,我们也必须承认,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改变着我们的文化。更多的年轻人接受了
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时尚的生活方式,甚至于网上恋爱也成为一种
潮流。
正是因为科学技术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在多种场合提出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而确立了科学技术的重要的地位,把发展科技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增大了对科技发展的资金投入,改善了科技发展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从而使得我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取得了很大地进步,步入了科技强国。但是,我们也应该:美国,德国,法国等还有着很大的差距,很多技术都受限于发达国家。所以,我们应该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作为当前社会的一员,我们不仅应该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还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用科学技术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具有献身科学的勇气和决心,具有用科学技术来发展全人类的博大胸怀。更重要地是,我们还应当教育我们的后代,学科学、用科学、要热爱科学,尊重科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邓小平于1988年9月5日在会见
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时的谈话中提出的重要论断。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975年邓小平主持各条战线的整顿,指导起草《中国科学院工作汇报提纲》时,针对“
文化大革命”中对经济和科技的破坏,就以马克思“生产力中包括科学”的论述为依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帮”以后,1977年邓小平复出,立即提出,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1978年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他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个马克思主义论点,并阐述道:“现代科学技术正在经历着一场伟大的革命。近三十年来,现代科学技术不只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发展,也不只是有了一般意义上的进步和改革,而是几乎各门科学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飞跃,产生了并且正在继续产生一系列新兴科学技术。现代科学为生产技术的进步开辟道路,决定它的发展方向。” 1988年他在同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胡萨克谈话时进一步指出:“马克思说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讲得很对。依我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继承了马克思,又发展了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新概括,是从当代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及其在社会进步中的巨大作用这个事实中概括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