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中送李九赴越
唐代高适诗作
《秦中送李九赴越》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诗。
作品原文
秦中送李九赴越
携手望千里,于今将十年。
如何每离别,心事复迍邅。
适越虽有以,出关终耿然。
愁霖不可向,长路或难前。
吴会独行客,山阴秋夜船。
谢家征故事,禹穴访遗编。
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
归来莫忘此,兼示济江篇。
注释译文
①秦中:古称,指今陕西中部平原地区,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也称关中。李九:即李九士曹。高适有《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观李九少府翥树宓子贱神祠碑》诗,此李九为同一人,即京兆府士曹李翥。常建有《三日寻李九庄》诗曰:“雨歇杨林东渡头,永和三荡轻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或即作于李九赴越后。另岑参有《送李翥游江外》诗曰:“帆前见禹庙,枕底闻严滩。”可与此诗“谢家征故事,禹穴访遗编”相参阅。
②迍邅:同“屯遛”。指处境险厄,前进困难。《周易·屯卦·六二》:“屯如遑如,乘马班如。”亦用以比喻人之困顿不得志。
③有以:犹有因。《诗经·邶风·旄丘》:“何其久也?必有以也。”出关:出潼关。因李九自秦中往东南至越地,经过此关。
④愁霖:明活字本作“愁临”,《全唐诗》下注:“一作秋林。”前:《全唐诗》下注:“一作联。”
⑤吴会:赵翼《陔馀丛考·吴会》:“西汉时会稽郡治本在吴县,时俗以郡县连称,故云吴会。”山阴:《新唐书·地理志》:“越州会稽郡有会稽、山阴等七县。”秦时置县,因在会稽山之阴而得名,治所在今浙江省绍兴市。隋时改名会稽,唐分会稽置山阴。
⑥谢家: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会稽东山,不应征辟。故事:过去的事情。《史记·太史公自序》:“余所谓述故事,整齐其世传,非所谓作也。”禹穴:指会稽宛委山,相传禹于此得黄帝之书而复藏之。详见《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⑦镜水:即镜湖,或称鉴湖,在今浙江省绍兴市南。唐时跨越山阴、会稽二县之界。《会稽记》:“汉顺帝永和五年,会稽郡守马臻创立镜湖。”莼羹:用莼菜烹制的羹。《晋书·陆机传》:“尝诣侍中王济,济指羊酪谓机曰:“卿吴中何以敌此?答云:‘千里莼羹,未下盐豉。时人以为名对。”
⑧济江篇:谢灵运酬从弟惠连》:“倾想迟佳音,果枉济江篇。”指谢惠连所作《西陵遇风献康乐》诗,诗中有“昨发蒲阳汭,今宿浙江湄”“临津不得济,伫楫阻风波”之句。此处代指李九之诗。
创作背景
诗曰“携手望千里,于今将十年”,高适曾于天宝十ー载(752)在长安与崔颗、岑参、李翥等人酬唱,写下《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同李九士曹观壁画云作》等诗;又曰“镜水君所忆,莼羹余旧便”,明确说自己曾至越地,高适曾于至德元载(756)十二月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兼准南节度使,至德三载四月离开扬州赴洛阳;诗题表明送别地在秦中,而高适于乾元二年(759)拜彭州刺史时先回京朝见肃宗,离天宝载有八年之久。综合各方面因素,暂系此诗为乾元二年作。
作品鉴赏
此诗前四句从过去相聚写到今离别,抒发“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愁情“适越”以下四句写眼前离别场面,既有不忍远别之愁,又为对方前路茫茫而担心。“吴会”四句想象李九此去越地,至会稽、游山阴、访谢家、探禹穴,这都是诗人很熟悉的生活和景点,以此冲淡别愁。“镜水”以下四句把李九与自己合起来写,再致别意:希望对方很快回来,给自己讲解越地见闻,并以佳作相示。同样以积极之语鼓舞对方,减少别绪。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人,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早年仕途失意。后来客游河西,先为哥舒翰书记,后历任任淮南、四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笔力雄健,气势奔放。边塞诗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风格也大略相近。有《高常侍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31 01:22
目录
概述
作品原文
注释译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