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莲
戏剧《铡美案》艺术形象
秦香莲是北宋时代包公案-铡美案中的苦情虚拟人物,这一故事广泛流传,被改编为评剧、京剧、晋剧、河北梆子豫剧和越剧、黄梅戏等多个版本;是被抛弃的妇女的代名词。
剧情介绍
北宋年间,陈世美进京应试,考中状元,被招驸马。其家乡连年荒旱,父母去世,妻子秦香莲(湖广均州人士,今湖北丹江口人)携儿女进京寻夫,闯宫遭逐。丞相王延龄怜之,试图让秦香莲在陈世美寿辰之日扮成歌女席间弹唱以助破镜重圆,不成。王延龄授秦香莲纸扇,暗示其到开封府告状。陈世美派家将韩琪包拯将陈世美召到开封府,好言相劝,话不投机。令秦与对质,陈世美自恃国戚,强词狡辩;包拯怒欲铡之。……皇姑、太后闻讯阻刑……包拯不顾,铡死陈世美。
宋朝时代,湖广均州府有一个叫做秦香莲的妇女,她的丈夫陈世美上京赶考,一去三年无音信。秦香莲在家里含辛茹苦,穷耕苦织,奉养公婆和抚育儿女。不料连年灾荒,公婆都饿死了。秦香莲草草埋葬了两个老人,然后带领着儿子冬哥和女儿春妹(有的版本叫英哥冬妹或春哥冬妹),一路跋山涉水,沿途求乞,到京城(汴梁)来找寻自己的丈夫。
秦香莲到京城的第一天,就从客店店主张元龙的口中打听到陈世美已经中了状元,并且被招为驸马。香莲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又喜又惊:喜的是丈夫的下落已明,惊的是陈世美做了驸马。
第二天早晨,张元龙带着秦香莲母子三人到驸马府——沐墀宫找陈世美,但陈世美却不让他们进宫。后来,由于门官的帮助,秦香莲才闯进宫去。在沐墀宫里,秦香莲见到了离别三年的丈夫。陈世美不肯收留香莲母子,要把他们撵出宫去。当时,秦香莲心中虽然很痛苦,但仍然向陈世美诉说家乡连遭灾荒和公婆双双饿死的不幸,希望陈世美能认下妻子儿女。面对着父母恩、夫妻情、儿女爱,陈世美也稍有感动。但当他一摸到自己头上戴的乌纱帽和身上穿的蟒龙袍,想到了与皇姑成婚后的荣华富贵,便又狠心地把秦香莲母子赶出宫去。秦香莲被赶出宫后,在街上遇见了三朝元老、宰相王延龄朝罢回府,便拦轿控告陈世美。王延龄很同情秦香莲的遭遇,便给她出了一条计策,叫香莲假扮做一个卖唱的,在陈世美寿诞之日入宫唱诉。
香莲到京的第三天,正是陈世美寿辰之日,沐墀宫张灯结彩,鼓乐齐奏,贺客满堂。宰相王延龄亦借贺寿为名,带着香莲进宫去在筵席前卖唱。尽管秦香莲一字一泪的哭诉自己的身世和家庭的苦难以至泣不成声;尽管王延龄在旁多方婉言相劝,但陈世美却是狗肺狼心,无动于衷,他不但数次想将香莲赶出宫去,并且出言冲撞了王延龄。王延龄在盛怒之下,将自己的白纸扇一把交给秦香莲,嘱她到开封府府尹包拯处去告状。陈世美见王延龄气冲冲走出宫去,怕对自己不利。于是一面传话州司衙门,将香莲母子赶出京城;一面又派遣宫中武士韩祺去追杀香莲、冬哥和春妹,企图灭口。
在京城郊外的一所古庙中,韩祺找到了秦香莲母子三人。但经过香莲的诉述以后,韩祺才恍然大悟:原来要杀的并不是陈世美的什么仇人,而是陈世美的妻子儿女!韩祺左右为难:要杀香莲母子吗,不忍心下手,不杀吗,钢刀上又没有血迹做回证。最后,为了不昧良心,不背正义,韩祺终于放走了秦香莲母子,自己则引刀自刎而死。香莲悲愤交加,咬牙切齿痛恨陈世美的恶行,她拿起了钢刀,急奔开封府去告状。这时候,开封府府尹包拯正从陈州放粮回来,一面让秦香莲去写状子,一面叫王朝去骗陈世美到开封府来。陈世美带了上方宝剑,气焰千丈地来与包拯相见。起初,包拯还正言相劝他认下香莲。陈世美却全不领情,不但坚决不认,并且倚仗皇权欺人。包公见陈世美执迷不悟,便传令击鼓升堂
公堂上,秦香莲理直气壮地控诉了陈世美忘却父母、不认妻儿、杀妻灭子三大罪状;铁证如山。但陈世美却仗势不受开封府的审理,且想在公堂上行凶杀害秦香莲,包拯忍无可忍,便喝令刽子手打落陈世美头上的乌纱帽,剥去他的蟒龙袍,用法绳把他捆绑了起来。跟随陈世美来的内侍见势不好,急忙跑回宫去报信。皇姑闻讯大惊,连忙摆了车辇,赶到开封府来讨人;但包拯却坚持不放陈世美,一定要为民伸冤。皇姑没有办法,只得回转车辇,去请她的母后。国太到了开封府,用威胁利诱都吓不倒包拯,便蛮不讲理,强夺冬哥和春妹;并且耍赖:不放陈驸马,就坐守开封府不回宫。包拯见国太变了脸,左右为难,无可奈何,只得捧过自己的俸银三百两赠与香莲,劝她与儿女回家。秦香莲有冤无处诉,怨包拯也是个官官相护的人,并且退回银两。包拯听了香莲的话,愧愤交加。他宁愿弃官丢职,也要为香莲伸冤。包拯不顾国太与皇姑的阻止,一手摘下头上的乌纱帽喝令开斩!这个贪图荣华富贵,狠心杀妻灭子的陈世美,终于死在铁面无私的包拯的龙头铡下!
剧情差距
其实在明代《包公案百家公案》里第26回《秦氏还魂配世美》陈世美中状元不认妻子儿女的故事和铡美案剧情差距很大。那么铡美案和包公百家公案又有什么区别呢?
1. 包公案里陈世美没有做驸马。
2. 秦氏不叫秦香莲。
3. 陈世美“久贪爵禄,不念妻子”两年未回家,秦氏带两个孩子寻夫,在陈世美过寿的时候扮作弹唱女子在其同僚面前为其献琵琶曲,陈羞脸难藏散席后把秦氏抓来棒打一番赶出城去,觉得秦氏行为“羞杀陈门概族人”派骠骑将军赵伯纯赶到白虎山下一剑杀之,要接瑛哥、东妹回府,两个孩子不回。铡美案里是韩琦追杀秦香莲母子至破庙,见秦香莲母子可怜不忍杀害又无法交差自杀。
4.神仙觉得秦氏死的冤,唤土地判官看管秦氏尸首,不可损坏。化作法师黄道空教给瑛哥、东妹武艺。后闹海盗的时候天子张榜寻贤,瑛哥、东妹平海盗被封官。封瑛哥为中军都督,封东妹为右军先锋夫人,封母亲秦氏为镇国老夫人,父陈世美为镇国公。兄妹去白虎山敕葬母亲的时候,秦氏还魂要报当年被杀之仇,告到包大人台下。包大人怒,拟决世美罪名禀报天子,即差张千、李万去拿陈世美、赵伯纯到庭鞫问、拷打一番。世美俯首无语,一直实招。拯拟世美配辽东军,赵伯纯配云南军。铡美案里是秦香莲到开封府状告当朝驸马杀妻灭子,被龙头铡所铡。
那么为什么流传下来会有这么多差距呢? 这是因为在三侠五义之前包公还没有铡刀,更没给展昭等人辅佐,无法用法器铡权贵。
包公故事出于宋代,兴于元曲,明代经人整理成书叫包公案又叫龙图公案,清代经石玉昆借鉴包公故事编成龙图耳录后经文人整理又叫三侠五义,三侠五义前二十七回以包公故事为主,把原来被严重神话了的包大人还原成普通人,更体现了包公清正廉明人性化的一面。其中包括四大门柱张龙赵虎王朝马汉的由来,公孙策的出世由来,包大人三口铜铡的由来,开封府三宝的由来,展昭辅佐包大人的由来等等,这些是在以前包公案里没有的,在三侠五义都有了明确的交代。清代包公戏借鉴了三侠五义里的故事情节,也引用了三侠五义里包大人的三口铜铡和护卫展昭。所以大家看到铡美案的样子。
黄梅戏版本
剧情简介:北宋时期,秦香莲的丈夫陈世美上京赶考,一去三年音信全无。公婆去世后,秦香莲带着一双儿女——冬哥和春妹,前往东京汴梁寻夫。没成想,陈世美早已高中状元并被招为驸马。陈不仅不与秦香莲母子相认,反而派家将韩琪准备暗中将其杀害。韩琪得知事情真相后,放走香莲母子,自己激于义愤自杀身亡。秦香莲在相国王延龄的帮助下,到开封府向包公申诉冤情。包公设计将陈世美诱至开封府衙,好言相劝,要陈与香莲母子相认。陈世美不仅不听忠告,反而大耍蛮横。国太、皇姑得知消息先后前来求情,包公铁面无私,一一拒绝,最终将陈世美正法。
2020年,(湖北省)团风县文旅局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里面也能够欣赏到传统黄梅戏,推出了线上直播活动,大型传统黄梅戏《天仙配》、《秦香莲》等一批精心创编的戏曲综艺节目直播与团风人民见面。
潮剧版本
宋朝湖广均州府有一妇女秦香莲,其丈夫陈世美上京赴考三年,全无音讯,公婆又因连年荒旱,受饥身丧,秦香莲只得领着一对儿女上京寻夫。在京城里,香莲闻知丈夫高中状元,受招国婿,且喜且惊,终于在紫墀宫里会见了亲夫陈世美。但满身荣耀的陈世美,利禄薰心,却将她母子赶逐。
秦香莲被赶出宫后,在街上遇见了三朝元老、宰相王延龄,便拦道喊冤。延龄很同情香莲遭遇,于是借辞为世美拜寿,教香莲扮为卖唱之人,歌唱筵前,指望使世美回心,但世美却坚决不认,并对香莲多方赶逐。延龄义愤填胸,将自己白扇给予香莲,嘱她往开封告状
陈世美赶走香莲之后,怕生后患,竟派武士韩琪前往追杀。韩琪在“三官庙”追到香莲母子,经香莲诉说之后,为了不昧良心,韩琪终于放走她们母子三人,自己却因无法向陈世美复命而自刎。
秦香莲奔往开封,见到包拯,控告世美。包拯便把世美骗过府来,先以婉言相劝,希望他认下妻儿,骨肉团聚。但陈世美倚仗皇势,蒙昧良心,全不领悟,甚且企图行凶杀害香莲,包拯迫不得已,立即开堂审讯。皇姑、国太闻讯,相继到来庇护,用尽种种卑鄙手段,威胁包拯放回世美。包拯无可奈何,将俸银三百两赠香莲,劝她带儿回家,勤劳度日。香莲有冤难诉,拒不接受,并怨包拯官官相护。包拯听了香莲的话,愧愤交加,宁愿弃官去职,主持正义,终于铡下了见利忘义背信丧德的陈世美。
[考释]此本系根据评剧本移植改编。剧本改编:谢吟、江流。50年代,源正潮剧团演出。60至80年代,上演此剧目的有怡梨、玉梨、元华、榕江一团、东山潮剧团等。
最新修订时间:2025-03-25 17:44
目录
概述
剧情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