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本植物,荒凉的土地也能生长,根状茎短而平卧,斜出,顶部被有分泌粘质的腺状毛。叶簇生,有长柄;淡绿色,被有同样的绣棕色腺毛;叶片中等大小或较大,卵状三角形至长圆形,二回至五回羽状细裂,有小而圆深裂的末回小羽片。
植物特征
陆生植物。根状茎短而平卧,斜出,顶部被有分泌粘质的腺状毛。叶簇生,有长柄;淡绿色,被有同样的绣棕色腺毛;叶片中等大小或较大,卵状三角形至长圆形,二回至五回羽状细裂,有小而圆深裂的末回小羽片。叶脉分离,上先出,每个小裂片有纤细的小脉一条,不达叶边。叶为膜质,光滑无毛无鳞片,只有圆柱形的少数细胞组成的腺状毛疏生,尤以叶轴及羽轴上为多,呈锈棕色,久则几变为光滑。在叶轴中部附近常有锈黄色的珠芽生于一羽片的基部,有时直径达1厘米。孢子囊羣小,圆形,顶生或几顶生于小脉上,无盖,有腺状毛混生。孢子为钝三角状四面形,表面有小疣状突起。
形态特征
叶簇生,有柄,基部不以关节着生,有二条成八字形的长
圆形维管束,向上部融合成U字形;叶片一型,膜质或薄草质,一回至五回羽状细裂,各回分枝式为
上先出型;幼时各部疏被纤细易落的绣
棕色腺状毛。叶脉纤细,分离,不达叶边。孢子囊群小,圆形,叶下而生,位于稍加厚的小脉顶部或接近顶端,但不为顶生,由少数(10-20)的同时发生的孢子囊组成,混有腺状夹丝,无囊群盖;孢子囊梨形,有短柄,由三列细胞组成;环带由14-20个加厚细胞组成,侧面开裂,囊托小而不凸起。孢子为四面形,微黄色,半透明,表面有小疣状突起。
种群分布
稀子蕨属下属约有6种,分布于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印度支那、印度、缅甸、中国及日本。我国有4种。
检索表
1叶向顶部逐渐变狭为长尾状,先端往往着地生根,二回羽状至略为三回羽状深裂。(2)
1叶向顶部为渐尖头,先端从不着地生根,三至四回羽状或羽裂。(3)
2叶为二同羽状,羽片宽1.5-2厘米,长5-8厘米。尾叶稀子蕨
2叶为三回深羽裂或几为三回羽状,宽2.5-3厘米,羽片长8-12厘米。
华中稀子蕨(变种)
3植物体小,长圆披针形,高25-30厘米,叶片宽达12厘米,少有过之;羽片长约6厘米,宽2厘米,披针形。瑶山稀子蕨
3植物体高大,高过50厘米,叶片为阔三角状卵形,基部宽通常超过20厘米;羽片宽4厘米以上,长圆披针形。(4)
4植株高逾1.5米,叶柄粗达5-6毫米,叶片为四间羽状,二回小羽片长1厘米以上,羽状,末回羽片狭。大叶稀子蕨
4植株通常高在1米以下,叶柄粗约3毫米,叶片为三回羽状,二回小羽片长约5毫米,羽裂,末回裂片阔。稀子蕨
下级分类
大叶稀子蕨 Monachosorum davallioides Kunze
瑶山稀子蕨 Monachosorum elegans Ching
尾叶稀子蕨 Monachosorum flagellare (Maxim.) Hay.
稀子蕨 Monachosorum henryi Chr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