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宏燕 1990年
北京大学东方语言文学系波斯语言文学专业
主要经历
1966年5月生,四川人,1982年考入北京大学东语系
波斯语专业读本科,1990年获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文学硕士学位。1990—1995年在
北辰国际旅游公司工作,1993年获“北京市四十佳导游员”称号。1995年9月调入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1999年起任副研究员,相继任东方文学研究室副主任和主任。2004年起任
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2005年起任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讲过《神秘的伊苏文学》等课程。
1972年9月—1980年7月 在四川省雅安市建安厂子弟校读小学、初中。
1980年9月—1982年7月 在四川省
雅安市第三中学读高中。
1982年9月—1987年7月 在北京大学东语系
波斯语专业读本科。
1987年9月—1990年7月 在北京大学东语系波斯文学专业读硕士研究生。
1990年7月—1995年9月 在北京
北辰国际旅游公司工作。
1995年9月至今 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任科研人员。
出版图书
个人成果
[专著]
[1]《凤凰再生——伊朗现代新诗研究》(中国社科院B类重大课题,2002—2004年),38万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2月。伊朗重要刊物《波斯语言文学研究动态》2005年第1期对本专著作了重点介绍,称为“(伊朗)国外第一次对伊朗(现代)著名诗人及其作品进行了详细深入的研究”。伊朗国家重要报纸《同胞》2005年8月20日用半版篇幅以“伊朗诗歌群星闪耀在龙的大地上”为题对本专著进行了重点评介。
[学术论文]
[ 1]论文《唐绝句与波斯四行诗之比较及其可能联系》,发表于台湾《中国国学》年刊1994年。
[ 2]论文《试析〈恶之花〉对〈盲枭〉的影响》,发表于《
国外文学》1997年第3期。
[ 3]论文《〈盲枭〉的现代与传统》,发表于《
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2期。
[ 4]论文《波斯中世纪诗歌中的苏非思想审美价值》,发表于《国外文学》1999年第4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
外国文学研究》卷2000年第3期采用转载。
[ 5]论文《从细密画看伊朗文化的顽强性》,发表于《
东疆学刊》2002年第1期。
[ 6]论文《波斯古典情诗中的喻托》,发表于《国外文学》2002年第2期。
[ 7]论文《中伊诗歌现代化进程差异及原因探析》,发表于《东方文学研究通讯》2003年第2期。
[ 8]论文《波斯古典诗歌中的诗酒风流》,发表于《东方文学集刊》(1),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年8月出版。
[ 9]论文《穆拉维与〈玛斯纳维〉》8千字 《
回族研究》2005年第2期。全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心《
外国文学研究》卷,2005年第9期采用转载。
[10]论文《融会贯通东方神秘主义——塞佩赫里思想研究》1万3千字,《回族研究》2006年第1期。
[11]论文《拨开西方霸权话语的迷雾 探求伊斯兰的本真》1万字,《回族研究》2006年第3期。
[12]论文《对〈西岸上的宣礼〉的再认识》,9千字,《
国外文学》2006年第3期,
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第1期全文转载。
[13]论文《蓝的马,绿的天空》,5千字,《读书》2006年第12期。
[14]论文《文明对话——〈玛斯纳维〉的当前意义》,6千字,《东方文学研究通讯》2007年第1期
[15]论文《论〈玛斯纳维〉中的和平主义思想》7千字,《回族研究》2008年第1期
[16]论文《波斯苏非情诗审美论》9千字,《回族研究》2008年第2期。
[17]论文《在卡夫山上追寻自我——奥尔罕·帕慕克的〈黑书〉解读》13000字, 《
国外文学》2008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
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8期全文转载。
[18]论文《帕慕克:在东西方的夹缝中追求身份》9千字,《东方文学研究集刊》(4),
北岳文艺出版社,2008年12月出版。
[19]论文《波斯古典诗学之诗人论诗简述》7千字,《东方文学研究通讯》,2009年第2期
[译著]
[ 1]波斯古典文学经典《
玛斯纳维》第一、二、六卷,并撰写译者序,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2年出版。
[ 2]译著《海亚姆四行诗百首》伊朗坦迪斯出版社,2002年。
[ 3]译著《伊朗现代新诗精选》38万字,
华艺出版社,2005年1月。该书精选了伊朗现代诗歌史上成绩卓著的20位诗人的近200首佳作,代表了伊朗现代新诗的最高成就。伊朗驻华使馆文化参赞萨贝基先生亲自为该译本作序,称该书是“伊朗之外的世界上在该领域中翻译介绍的最具价值的图书”
[4]译著《伊朗现代小说精选》20万字,华艺出版社,2006年10月。
[5]译著《
恺撒诗选》,
作家出版社,2009年7月。
[翻译]
[ 1]翻译中篇小说《瞎猫头鹰》5万字,发表于《
世界文学》1999年第1期。
[ 2]翻译《伊朗小品文二篇》4千字,《世界文学》2004年第3期。
[ 3]翻译《诅咒魔鬼》2千字,收入《
2004年外国文学作品精选》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05年2月。
[ 4]翻译《诅咒魔鬼》2千字,收入《布拉格一瞥》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1月。
[ 5]翻译伊朗短篇小说《再生》、《内伽尔的月亮》,收入《
小说山庄》,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7月。
[ 6]译文《埃姆朗·萨罗希诗二十二首》,《外国文学》2007年第1期
[ 7]翻译《诗选》萨罗希诗歌18首,《
世界文学》2007年第2期
[ 8]翻译伊朗现代新诗四首诗歌,丘华栋编选《
世间最美的情诗》,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年1月。
[ 9]翻译《埃·萨罗希诗歌》(7首诗歌),《
诗选刊》2007年第7期
[10]翻译埃姆朗·萨罗希《一千零一面镜子》(约500行诗歌),载于《
当代国际诗坛》2008年1月。
[11]翻译小说胡尚格·古尔希里《埃赫特贾布王子》6万字,载于《世界文学》2008年第2期。
[12]翻译小说《天堂般的城市》1万2千字。《IN小说》2008年第4期。
[13]翻译小说《希林柯罗》5500字。《IN小说》2008年第10期。
[14]译文《寻找诗歌的定义》(穆·阿里·塞庞鲁),译诗两首《
条件反射》和《逝去的渔夫的月台》(穆·阿里·塞庞鲁),载于《现实与物质的超越》,
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学术文章]
[ 1]文章《萨迪与〈蔷薇园〉》,收录于《
外国文学名著导读》,1998年。
[ 2]文章《西方出现“鲁米热”》,3千字,发表于《
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3期。
[ 3]文章《伊朗诗坛两姐妹》,发表于《外国文学动态》2003年第5期
[ 4]文章《阿富汗现当代文学一瞥》4千字,《外国文学动态》2004年第6期。
[ 5]文章《〈玛斯纳维〉,伊朗文化的柱石》2500千字 《
环球时报》2005年6月3日第19版。
[ 6]文章《达内希瓦尔:要走的路遥远又漫长》2500字,《新京报》2006年4月14日C21版。
[ 7]文章《小昭的哀怨》2000字,《北京青年报》2006年8月14日“历史纵横版”。
[ 8]文章《从一朵野花看天国——简谈波斯细密画艺术》2500字,《
北京青年报》2006年9 月18日“历史纵横版”。
[ 9]文章《埃姆朗·萨罗希:伊朗诗界的阿凡提》2500字,《新京报》2006年9月22日C21版。
[10]文章《卐遭遇迷惘》2千字,《北京青年报》2006年11月27日“历史纵横版”。
[11]文章《漫谈伊朗诗歌形式的嬗变》1200字,《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3月8日“学苑”版。
[12]文章《大片背后是非多》3000字,《北京青年报》2007年3月19日“历史纵横版”。
[13]文章《波斯之城 漫嗟荣辱》2300字,《北京青年报》2007年5月21日“历史纵横版”。
[14]文章《度尽劫波 兄弟成仇》2200字,《北京青年报》2007年7月23日“历史纵横版”。
[15]文章《侵略者为何千古流芳?》2200字,《北京青年报》2007年9月10日“历史纵横版”。
[16]文章《伊朗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认同》3000字,社会科学报,2007年11月15日。
[17]文章《图兰朵怎么成了中国公主》2500字,《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7日“历史纵横版”。
[18]文章《镜中之旅——读〈一千零一面镜子〉》,3000字,载于《
当代国际诗坛》2008年1月。
[19]文章《安息:丝绸之路那一端》2千字,北京青年报2008年5月5日。
[20]文章《佛从伊朗来》2600字,《北京青年报》2008年10月27日。
[21]文章《丝绸大战》2600字,《北京青年报》2009年2月9日。
[22]文章《葡萄美酒波斯情》2500字,《
北京青年报》2009年3月30日。
[23]文章《刻意的平淡》1400字,《新京报》2009年4月25日。
[24]文章《“崇洋媚外”炼丹家》2600字,《北京青年报》2009年7月6日。
[25]文章《波斯末代皇族亡命丝路》2700字,《北京青年报》2009年9月7日。
[26]文章《波斯语诗歌之父——鲁达基》2000字,《新消息报》,2009年7月28日
[27]文章《造纸印刷西游记》2700字,《
北京青年报》,2009年11月9日
[文学史和词典类]
[ 1]《世界名诗鉴赏辞典》伊朗文学部分词条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
[ 2]《东方文学词典》伊朗文学部分词条 ,
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
[ 3]《20世纪外国文学史》(伊朗文学部分)1万5千字,
译林出版社,2005年。
[ 4]中组部干部教材《外国文学》(伊朗文学部分)1万2千字,
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 5]
毛信德 等主编《
外国文学教程》中波斯文学部分,1万字,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 6]《
外国文学基础》(
波斯-伊朗文学部分)12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
[其 它]
[ 1]2000年,在伊朗访学半年,接受伊朗《今日晨报》、《春天》日报和
德黑兰电视台的有关伊朗文学的专题访谈节目。
[ 2]2002年5月,受伊朗文化部邀请,与
湖南文艺出版社代表一起携“波斯经典文库丛书”访问伊朗一星期。
[ 3]小说《梨花满地》250千字,
河南文艺出版社2007年1月。
[ 4]访谈《伊朗知识分子的效忠与背叛——访阿姆罗依、穆宏燕》4千字,《
南风窗》2007年11月16日。
[ 5]动态《“中国与中东地区文学交流座谈会”在北京举行》(穆宏燕 宗笑飞),2千字,《外国文学动态》2007年第6期
[ 6]散文《飘过帕米尔的云——怀念萨罗希》,3500字,载于《
当代国际诗坛》2008年1月。
[ 7]
帕慕克《
我的名字叫红》插图注释本中:知识性的校对,配图和注释,其中注释部分4万字,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
[ 8]文章《福露格:改变伊朗离婚法的女诗人》1万字,《传记文学》2008年第2期
[ 9]采访帕慕克《伊斯坦布尔塑造了我》3600字,《环球时报》2008年5月21日12版。
[10]文章《双面帕慕克》6000字,《北京青年报》2008年6月17日。
[11]《变脸——帕慕克2008中国行》12000字,《传记文学》2008年第7期。
[12]采访帕慕克《身份认同与文化融合》5000字,《
渤海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13]动态文章《奥尔罕·帕慕克访华综述》3000字,《外国文学动态》2008年第4期。
[14]诗歌《过河》,载于《现实与物质的超越——第二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诗人作品》,
青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获奖情况
[ 1]译著
波斯古典文学经典《
玛斯纳维》第一、二、六卷属“波斯经典文库丛书”(共18卷),该丛书获2003年伊朗第十届“世界图书奖”大奖,该奖是颁发给译者的,伊朗总统哈塔米先生亲自颁奖。该丛书还获2003年中国第六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一等奖,第六届中国“
国家图书奖”荣誉奖。
[ 2]2003年12月,荣获伊朗
文化部颁发的“中伊文化交流突出贡献奖”。
[ 3]译著《玛斯纳维》2004年获中国社科院“优秀科研成果奖”追加奖。
[ 4]研究专著《凤凰再生——伊朗现代新诗研究》获2006年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优秀成果一等奖,2007年中国社科院第六届优秀成果二等奖。
[ 5]对策专报《消除西方知识分子偏见 树立中国兼容并包良好形象》,2009年7月获中国社科院优秀对策信息奖对策研究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