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拼音:tū)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犬从洞中冲出;本义指急速地往外冲。后来引申出“急速”的意思,由急速又引申为“突然”的意思,表示事情在短促的时间内发生。由本义由引申为地形的凸出、鼓起。因为烟囱突出屋外,所以烟囱也叫“突”。
文字源流
会意字。“突”字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作图1、2。甲骨文字形,上部的字形是洞穴的“
穴”(图A),下面是一只“
犬”,侧着身子钻洞穴,整个字形表示犬在洞中正在往外冲。战国文字(图3)字形与甲骨文相同,但字形开始符号化。小篆(图4)字形与金文相同。汉隶(图5、6)字形在秦篆基础上将字形方块化。从甲骨文字形来看,“突”最初之义是犬从洞穴中急速往外冲。《
说文解字》说:“突,犬从穴中暂出也。”“暂”指时间短,“暂出”就是突然而出。由犬从洞穴中急速往外冲引申为急速的冲击,如“突击”“狼奔豕突”。“突”以犬出之速来比拟突然。常见的“突如其来”“突然”之“突”,也可以认为用的是本义。
“突”由冲撞的意义又引申为冲穿、冲破,如《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宵突陈城,遂入之(夜里攻破陈城,于是就进入城中)”。
由于犬从穴中冲出,就要比周围的东西突出,因此,“突”又引申为凸出、鼓起,例如《吕氏春秋·任地》:“子能以窐(wā)为突乎?(你能认为洼地是突出的高地吗?)”。现代汉语中,“突出”是鼓出来或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古代灶旁突起的出烟火口,即后代的烟囱,也是突起的部分,因此,“突”又引申为烟囱,如成语“曲突徙薪”的“突”。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穴部】徒骨切(tū)
突,犬从穴中暂出也。从犬在穴中。一曰滑也。
说文解字注
“犬从穴中暂出也”注:引伸为凡猝乍之称。
“从犬在穴中”注:徒骨切,十五部。
“一曰滑也”注:义小别。
广韵
他骨切,入没透 ‖ 突声物2部(tū)
宊,出皃。他骨切。六。
【校释】宊:“突”字或体。《集韵·没韵》:“突、宊,他骨切。《方言》:‘江湘谓卒相见曰突。’一曰出貌。或省。”《玉篇·穴部》“突”有徒骨、他骨二切亦可证此处“宊”即“突”字。
陀骨切,入没定 ‖ 突声物2部(tū)
突,触也。欺也。《说文》曰:“犬从穴中暂出也。一曰滑也。”陀骨切。十四。
康熙字典
【午集下】【穴部】 突;康熙笔画:9;部外笔画:4
古文:𡦾
(tū)《广韵》《韵会》陀骨切。《集韵》他骨切,並音葖。扬子《方言》:江湘谓卒相见曰突。一曰出貌。《诗·齐风》:突而弁兮。
又触也,欺也。任昉《致大司马箫衍记室笺》:府朝初建,俊贤翘首,维此鱼目,唐突玙璠。
又穿也。《左传·襄二十五年》:郑子展子产伐陈,宵突陈城。注:突,穿也。
又秃也。《荀子·非相篇》:孙叔敖突秃长左。注:谓短发可凌突人者。
又《尔雅·释宫》:植谓之传,传谓之突。疏:植谓户之维持锁者也,植木为之,又名传。
又名突也。
又恶马曰突。《前汉·刑法志》:以鞿而御駻突。注:突,恶马。
又灶突。《前汉·霍光传》:其灶直突。《集韵》:作堗。
又守城之门。《后汉·窦融传》:公孙述令守突门。注:突门,守城之门。
又屈突,吐突,並外国姓。
又《说略》:雀自塞北来者,或名曰突厥。
又《集韵》他括切。音捝。义同。
(dié)又《集韵》徒结切。音垤。犬从穴中暂出也。
又滑也。《易·离卦》:突如其来如。王肃读。
又《集韵》陁没切。音揬。义同。
(dū)又《字汇补》都木切。音督。《山东志》:济南府有趵突泉,在白雪楼之前。
又叶杜外切,音兑。马融《长笛赋》:波澜鳞沦,窊隆诡戾。𤀰瀑喷味,犇遯砀突。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上部“穴”末笔捺改点。“穴”窄、扁,“犬”宽、大。“穴”,首笔点在竖中线;短撇收笔横中线。“犬”,撇起笔横中线上侧;捺脚略低于撇尖;末笔点写在横中线下侧。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