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机构是现代社会中负责制定
法律的机构,通常由当地公民按人口比例组成,通常称为
国会、
立法院或
议会,但亦有使用不同名称。立法部门除了制定法律外,通常亦负责审批
政府(
行政部门)的公共开支要求、监督政府运作、同意司法首长的任命等。在议会制中,行政部门亦是由立法部门产生,向立法部门负责。在
总统制中,行政首长并不由立法部门产生,而是分开选举。但不论在何种制度中,由于立法部门掌握了公共财政的大权,可以说是最根本的权力来源。立法机构的决策方式是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集体决策,为此各国都设有一套自己的仪式和议事程序。
中国国际私法的立法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公元651年的唐王朝颁布的《永徽律》“名例章”中“化外人相犯条”的规定,即“诸化外人,同类自相犯者,各依本俗法;异类相犯者,以法律论”。这一规定的前一部分体现了属人主义的倾向,后一部分反映了属地主义的倾向。这样明确的成文法规定在其他国家统一历史时期的法律中未曾见到,这说明中国是国际私法立法最早的国家之一。
制定
法律的权力不是一开始在议会手上的,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中,立法权不尽相同。在
原始社会时代,法律一般是习惯法,由一个氏族内大家共同的习惯组成,大家共同遵守。在
奴隶社会时代,法律已经成文,不同国家法律制定的权力也不同。独裁君主国家,立法权属于君主。在古代
印度,则属于祭司阶层 - 婆罗门,隶属于神权。古代
雅典,立法权由奴隶主组成的议会共同决定。在
封建社会,立法权一般都掌握在君主手里。
当代的立法机构最初产生于欧洲。最初只是君主不定期召集的贵族集会,渐渐的演变成为正式的集会组织。到了19世纪,议会成了新兴民族国家独立的标志现代社会,各国的立法权一般都是掌握在
议会,各国的议会制度也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