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本水浒
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版本系统
简本《水浒传》,指的是古典小说《水浒传》的版本系统中,“文简事繁”系列的众多版本的统称,与以容与堂百回本等为代表的“繁本水浒”相对。
简繁本的区别
一、简本存在繁本所没有的、不能允许的知识性错误。如《水浒传》中有一名好汉朱贵的绰号,繁本作“旱地忽律”,几种简本分别作“旱地葱”、“旱地葱律”、“旱地葱佳”。据程穆衡《水浒传注略》引《洽闻记》:“鳄鱼一名忽雷,转音为忽律,……在水中其恶如是,今在旱地,其恶又当何如?”鳄鱼本是生活在水中的凶猛动物,如今却爬上岸来了,所以叫旱地忽律。两咱版本的异文,显然由于是简本的刊刻者不懂“忽律”本意而造成的错误,而决不会是繁本由“旱地葱”“发展”、“提高”为“旱地忽律”的。又如繁本“洪太尉误走妖魔”中,洪太尉要真人开门看魔王甚么模样,真人拦阻,洪太尉说:“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徐震谔《读〈水浒传〉札记》引《湘山野录》“襄阳无书,乞赐一监”的话,认为“一鉴”是“一监”之误。“一监之书”,就是指国子监所刻书(所谓“监本”)的全部,可见这是洪太尉卖弄博学的话。而几种简本为:“我读《通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双峰堂本),“我读古圣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汉宋奇书本),“我读书人不曾见锁魔之法”(出像本),说法不同,而犯知识性错误却是一样的。洪太尉是宋仁宗朝人,竟会读到后世司马光写的《通鉴》,尤为荒唐可笑。这只能解释为,简本是从繁本删节而来,删节者不明“一鉴之书”的意思,妄加改易,所以弄得笑话百出。
二、简本存在繁本所没有的情节上的漏洞。如前引“黑旋风斗浪里白跳”,繁本先是写李逵在岸上痛打张顺,被宋江喝住,放跑了张顺,然后方被张顺诱上渔船;简本只写了张顺水中淹李逵,未写李逵岸上打张顺,便使后文琵琶亭上两人来与宋江相见时,李逵曰:“你也淹得我勾了。”张顺曰:“你也打得我好了。”这后一句话没有了着落。可见岸上打张顺的内容也是原本就有,后来被简本删落了的。又如繁本写武松在景阳酒店,前前后后共吃了十五碗酒,而简本却写武松先吃了三碗,“酒家见武松全然不动,又筛三碗。武松吃曰:‘果的好酒。’吃的口滑,取出碎银,还他酒肉,绰起稍棒便走。”比繁本少了三百多字,但武松却只吃了六碗酒,就酒醉上涌起来了,这哪里算得上什么好汉?又如简本写武松打虎的经过:“那大虫把两爪略按一按,从空扑将下来。武松见大虫扑来,却闪在那大虫背后。但是大虫拿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若捉不着时,气性先自没了一半。”比繁本少了一百多字,但只写了大虫的一扑,后头的一掀、一剪,都没有了,使“三般若捉不着时”,变成了空话。这些漏洞,总不能解释为简本原先就有、而后被繁本一一弥补,而只能解释为繁本本无漏洞,简本为图省缩纸板,仓促删改而造成的。
三、简本同繁本相比,人物性格有许多不统一处。如王进本是谨慎恭谦的人,繁本写他被高俅迫害,投史家庄,见史进拿条棒在那里使,“王进看了半晌,不觉失口笑道:‘这棒也使得好了;只是有破绽,赢不得真好汉。’”而简本却是:“王进笑曰:‘只是有些破绽。’”没有了“看了半晌”、“不觉失口”的交代,又少了话中肯定史进的意思,损害了王进的性格。又如李忠是个悭吝人,在桃花山做了大王,鲁智深大闹桃花村,被请上山来,住了两天要行。简本写道:“李忠、周通曰:‘哥哥要去时,难以相留。’将出白银十两,送别去了。”一下子变得大方起来。而繁本却是写李忠周通要下山打劫钱财来为鲁智深送行,鲁智深怪他悭吝,便取了金银酒器,从后山滚下去了。那么,到底哪种本子是原本呢?对照简本前文有关“智深到山上看景,只见四周险峻,只有一条路上去,四下里都是乱草”的景物描写,不正是为后文鲁智深从后山滚下去做伏笔吗?可见简本是对繁本作删削的结果。
四、简本的文句有许多不完整处。如简本写陈抟处士听说柴荣让位于赵检点登基,“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人问其故,那先生曰: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好像“庚申年间受禅开基”以下一段是先生的话。而繁本为:“心中欢喜,以手加额,在驴背上大笑,颠下驴来。人问其故,那先生道:‘天下从此定矣!’正应上合天心,下合地理,中合人和。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简本乱加删节,弄得文句破碎,痕迹非常清楚。又如简本写鲁智深在五台山向汉子买酒吃:“汉子曰:‘我这酒只卖与做生活的吃,本寺长老已有法旨,不许卖与和尚吃;若是卖与你们吃时,便追去本钱,赶出庙去。俺们都是寺内本钱,住的又是村寺房屋,如何敢卖?’智深曰:‘洒家也不杀你,只要与你买酒吃。’”鲁智深的话,显得突兀。而繁本中,这段话前还有两句对话:“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这样再接上鲁智深说“洒家也不杀你……”,就十分自然了。这就足以证明,简本是只图省缩,不顾文句的完整了。
简繁本的关系
从总体上讲,简本是以繁本为底本删节而成的,基本上不存在“改作”的问题,但也有一些例外。
首先,少量而必要的改作,正是为了更好地删繁。如繁本写王进为逃避高俅迫害,将殿帅府拨来的两个牌军一先一后差遣开去,从而从容脱身;而简本却改为:“当晚对两个牌军说:‘我因前日病患,许下酸枣门外岳庙香愿,明日去烧香,你今晚先去买三牲,对庙祝说知。’二人先领令去了。”王进对两个人说话,却用单称“你”,不当;买三牲应在早上,岂能今晚去买;话中称“先去”,有“先”却没有“后”:这都是改作留下的漏洞;但这一改作,省去了一百五十多字,达到了省缩的目的。又如简本叙林冲起解,写了休书:“那娘子曰:‘他只虑我被高衙内那厮逼骗,故发此意,叫我嫁人。’当下吩咐锦儿把衣包交与林冲,近前拜了四拜,说曰:‘丈夫路上小心,莫只为妾,致有忧损。’道罢,自和锦儿去了。一刻间,只见锦儿走来报说:‘娘子归家,自缢身死了。’张教头与林冲听罢,放声大哭,昏绝在地,众邻救醒。张教头曰:‘女儿既为你死了,省得你路上挂心。’林冲辞了泰山并邻舍,自和公人去了。”这样处理,不合情理之处十分明显,但较之繁本以林冲上山后补叙方式交代娘子结局,简本让她在发配时即自缢身死,早早了结林娘子这一头,目的也是为了避免章节的繁复。
其次,是诗词的改作。如林冲雪夜上梁山,在酒店题诗,繁本为五言八句,排为四行: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
江湖驰闻望,慷慨聚英雄。
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而简本则改为七言四句,排为两行:
仗义林冲最朴忠,驰名慷慨聚英雄。
身世如今浮萍梗,他年得志镇山东。
这一改作,目的仍为了省缩。所以,不能因为简本在字句上与繁本稍有不同,就用“倘是删存,无烦改作”来证明它是“草创初就”的本子。
但是,《水浒传》的简本与繁本二者之间,确有一个十分特殊的现象,因而使版本学家百思不得其解。这就是几乎所有的简本,包括一百十回本,一百十五回本,一百二十回本,一百二十四回本等,都有征田虎、王庆的故事,而较早的几种繁本,如嘉靖残本、天都外臣叙本、容与堂本,都只有一百回,统统没有征田虎、王庆的故事。因为这个缘故,人们又把简本称为“文简事繁本”,把繁本称作“文繁事简本”。后出的繁本,如袁无涯的《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虽然有了征田虎、王庆的故事,但又与简本中的相关部分不同;从种种迹象来看,倒可以证明是根据简本中的田、王二传改造而来的。
这就给“删繁为简”的理论出了一个难以回避的题目:既然简本是由一百回的繁本删节而来的,那么,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一百回的简本呢?简本中多出的部分,又是从哪里“删节”得来的呢?
对于这个问题,用单向的思维方式是无法解决的。尽管从总体上讲,有无数的证据表明现存的简本(除了其中的田、王二传部分),是从现存的繁本删削而成的;但是,现存的版本,并不等于全部曾有的版本,现存版本的“删繁为简”,并不等于历史上就不曾有过“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鲁迅说:“《水浒传》是集合许多口传,或小本‘水浒’故事而成的。”(《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既然如此,最初结成的《水浒传》,应该是类似“说话人”底本即话本的作品,加上它的用“讲史”的格局来联缀“小说”的结构特点,都决定了它是粗线条的、提纲挈领的东西。这样一种简略的《水浒传》,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可供阅读的文学价值。随着印刷出版业的发展和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数的增加,客观形势促使有更高文学修养、同时又比较熟悉“说话”艺术的文人(以施耐庵罗贯中为代表),把那些在初期阶段被舍弃了的具有丰满的血肉的部分,通过艺术的再创作,重新添加到那已形成的躯干和骨骼上去,于是便产生了《水浒传》这样一部真正杰出的艺术品。由“小本”到长篇巨著,由近似话本的简陋记录到血肉丰满的艺术杰作,正是最初的“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
那么,有什么证据说明上述“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不是主观的设想,而是客观的事实呢?有的,这就是现存简本中的田、王二传。
长篇巨著的《水浒传》产生以后,一切最初的话本式的简本,都因相形见绌而逐渐淘汰。但唯有残留的田、王二传,却被书坊在“删繁为简”的过程中,匆忙地“增补”、“插增”到简本中去,以“全传”为号召,从而留下了最初简本的原始形态。
现存和简本中的田、王二传,除了文词蹇拙、体制纷纭,只录争战之类的事实,没有什么性格描写和细节刻画之外,还有两个显著特点,证明它确是草创初就的东西:
一、简本田、王部分,人物身分极为错杂,如柳世雄,本为军中都头,却“开客店生理”;龚正,本为捕盗官兵,却开酒店;管营张世开,曾以卖理中丸为生;庞元,曾授光州昔利县巡检,却因上任盘缠短缺,在街市使枪棒卖药:诸如此类,写的是官方人士,偏偏都同市民身分纠杂一起,这些现象,都表明是居于市民社会底层而缺少政治生活经验的瓦舍艺人的所为。
二、简本田、王部分,政治倾向也十分混乱,贬抑田虎、王庆的情绪并不强烈,相反,在具体描写中,还有相当赞美同情的成分。如琼英称田虎为“草莽之君”,段三娘赞王庆“却有仁义”,李杰为王庆定下三条军令:“第一,不许杀人放火;第二,不许小喽罗夺人妻女;第三,不许打劫客商。”俨然仁义之师。王庆势穷,出奔沙漠,与众将曰:“今日国破家亡,相从精兵猛将不留半个,是我该灭之日。尔众斩吾首级献与宋江,保汝众之难,苦苦恋我,有何益也。”而田、王手下,均有将吏怀“忠臣不事二君”之心,为之杀身以殉。又有唐斌,乃回雁峰之强人,“不属南北,独自称尊”,小说也予以肯定。这些,都属于初期《水浒》的特色。
那么,又有什么证据说明简本中的田、王二传,不是简本作者所另写,而是把旧本的残留“插增”到书中去的呢?证据就是简本中田、王二传与简本自身的矛盾抵牾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宋江等人官职的矛盾。平辽归来,天子命省院等计议封爵,蔡京童贯奏曰:“方今四边未宁,不可升迁。且加宋江为保义郎,带御器械,正受皇城使;副先锋卢俊义为宣武郎,带御器械,行营团练使;吴用等三十四员加封为正将军;朱武等七十二员加封为偏将军。”但转眼间,要敕谕宋江征田虎,又降诏“特敕加宋江为平北招讨使大元帅,卢俊义为招讨副元帅,关胜为征北正先锋,呼延灼为副先锋,吴用为行营正军师,朱武为副军师,公孙胜为正法真人,樊瑞为副真人,封女将扈三娘孙二娘顾大嫂为定远夫人,安道全为行军大医,皇甫端为监马大医,其馀众将尽封马步指挥使。”及至奉命平王庆,又颁旨“封宋江为征西大元帅,卢俊义为副元帅,吴用、乔道清、公孙胜为参谋,孙安、卞祥为总兵,馀俱封都指挥使。”然而到了最后征方腊这关键一仗的时候,宋江却被“封”为先锋了。这种混乱情况说明了什么呢?原来,以百回繁本为底本删削而成的简本的征方腊部分,宋江也只是被封为先锋使的;而原始简本中的田、王二传中,宋江却是封为大元帅的,由于添加匆忙,于是就留下了先封大元帅,后来却“加封”为先锋使的矛盾。
二、徽宗、蔡京、高俅对宋江态度的矛盾。平辽归来,蔡京等奏宋江“不可升迁”,天子准奏,功高不赏,是昏君奸臣一致的态度。到了征田虎回来,双峰堂却写蔡京、高俅在奏本中承认“宋江等功劳甚大”,“道君急宣宿太尉商议,敕令满朝文武并护卫军士,随着銮驾出城百里迎接”,并亲自慰劳说:“元帅多收(受)劳苦,已建大功,寡人将何以报。”与前后文极不协调。
三、高俅童贯梁中书等人性格的矛盾。“燕青月夜逢道君”一回中,宋江送高俅下山,与众商议:“我看高俅此去,未知真实。”吴用笑曰:“此人生的蜂目蛇形,是个转面无恩之人。”而到了王庆一传中,却有“高俅恩报柳世雄”一回,叙高俅流落灵州灵璧县,受柳世雄接济,发迹以后,听说柳世雄到来,对夫人曰:“恩人到此,快相见。”又对柳世雄说:“当初若非恩人,焉能到今。”并因要报柳世雄之恩,取银五十两要王庆让总管之位与柳世雄,似非“转目无恩”之人。
四、人物、年代的混乱错误。“宿太尉保举宋江”一回中,童贯授大元帅之职,征讨淮西,各处调选军马,选了“两员良将酆美、毕胜为左右翼”,而酆美、毕胜二人,正是前文“宋公明两赢童贯”中的梁山手下败将,此处又被当作“良将”选来,岂非怪事?尤其可怪的是,王庆的姨兄范全,也成了田虎手下的大将,被张清一石子打下马来。还有,简本多不记年号,只有宋江平王庆回朝,双峰堂大书:“宣和八年,张招讨将宋江等功绩奏闻。”(牛津大学所藏明代简本《水浒》残页亦有此语)按宣和七年十二月,徽宗禅位于钦宗,第二年即为靖康元年,史无宣和八年。简本人物、年号的混乱舛错,可见一斑。
上述情况表明,简本中的田、王二传,确实是后来添加进去的;它与全书的舛错抵牾,正可以证明,它是原始简本的残留,是《水浒传》草创初就阶段的产物。
版本演变
《水浒传》的简本和繁本的相互递嬗,大体上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有田、王而无辽国”之简本,发展为“去田、王加辽国”之繁本。在这一阶段中,文字上的由简本发展为繁本,上面已经论及,现在着重谈谈内容上的从“有田、王而无辽国”发展为“去田、王而加辽国”的问题。按照“讲史”的要求,作为一部长篇小说,《水浒传》既要写出宋江事的“兴”,又要写出宋江事的“废”,所以如何处理宋江等人的结局,就成了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宣和遗事》是这样写宋江的归宿的:
……宋江统率三十六将,往朝东岳,赛取金炉心愿。朝廷无其奈何,只得出榜招谕宋江等。有那元帅姓张名叔夜的,是世代将门之子,前来招诱宋江和那三十六人归顺宋朝,各受武功大夫诰敕,分注各路巡检使去也。因此三路之寇,悉得平定。后遣宋江收方腊有功,封节度使。
按照这种处理,宋江终于接受了朝廷的招安,并且立功封侯了。“招安──立功──封侯”,这一《水浒传》结局的模式,几乎为后世所有的《水浒传》版本(除金圣叹的贯华堂本之外)所遵循。在这一模式中,“招安”、“封侯”都没有多少文章可做,唯有“立功”一节,却有最大的可塑性。《宣和遗事》中的“收方腊有功”,自然算是一件大功,但还不足以显示宋江的丰功伟绩,于是在求“多”求“全”的心理支配下,增益附会,扩而大之,就是十分自然的事了。问题在于,如果要增益,先增益什么部分的可能性更大呢?具体地说,是先增益辽国呢,还是先增益田、王二传?袁无涯刊本《忠义水浒全书发凡》说:
古本有罗氏“致语”,相传“灯花婆婆”等事,既不可复见;乃后人有因四大寇之拘而酌损之者,有嫌一百二十回之繁而淘汰之者,皆失。郭武定本即旧本移置阎婆事,甚善;其于寇中去王、田而加辽国,犹是小家照应之法,不知大手笔者,正不尔尔。
“发凡”中提到“四大寇”,宋江、方腊,再加上田虎、王庆,恰好凑足“四”之数,如无田、王而有辽国,就不足“四寇”了。田虎、王庆之“作乱”,与方腊同一性质,增益进去,更可以显彰宋江的功绩。天都外臣的《水浒传序》认为“益以淮西、河北二事”,为“画蛇之足”,也是这个意思。至于增益辽国,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事情,这种导致《水浒传》主题质变的更易,应是更为以后的事。总之,在《水浒传》的演变过程中,田、王二传是先于辽国被增益进去的。后来有人以田、王二传为“蛇足”,将其本中删去,又因种种客观情势的影响,加进了辽国的故事;而在此同时,《水浒传》也完成了由简本向繁本的演变过程。
第二阶段,由“有辽国而无田、王”之繁本,删节为“有辽国而无田、王”之简本。《水浒传》发展到“去田、王而加辽国”的百回繁本的过程,也是一个思想性和艺术性空前提高的过程。繁本的高度艺术成就,使以往一切原始的“有田、王而无辽国”的简本黯然失色,开始处于被淘汰的境况,而大量以繁本为底本删节而成的新的简本纷纷出现。这时的简本,也同它的底本一样,也是“有辽国而无田、王”的。试以现存的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同现存的简本如双峰堂本相比勘,两者只有田、王二传的部分完全不同,其馀部分(包括征辽和平方腊)则基本一致;而以容与堂本同现存简本中除田、王以外的部分相比勘,内容一致的程度就更大了(如两者都没有移置阎婆事)。简本是以繁本为底本删节而来的,繁本既然是“有辽国而无田、王”的,简本当然也同样是“有辽国而无田、王”的。
第三阶段,在“添加改造后的田、王”之繁本产生的前后,又出现了“插增旧本田、王部分”之简本。由于第一阶段中一度流行的旧本的田、王故事的影响在社会上依然存在,百回的繁本由于缺少了田、王二传,总不免给人以“不全”的感觉,这就是导致《全传》本产生的契机。袁无涯本就是对第一阶段被舍弃的简本中的田、王部分改造后完成的。袁无涯本对田、王二传的添加,在结构上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总的说来,是比较成功的。繁本对田、王二传改造充实的新动向,对于关心和扩大简本销路的坊贾起了一种挑战作用,也迫使他们考虑刻刊一种“全本”,来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但简本此时求“大”求“全”,却遇到了一个先天的困难:简本是由繁本删削而来的,总不能等到繁本把田、王二传改造好了之后,再依照来加以删削吧?为了赶上甚至超过繁本,坊贾们就根本不顾旧本田、王二传同全书的矛盾抵牾之处,匆匆将它“增补”、“插增”到里面去了。增补的时间,就在繁本添加改造后的田、王二传的前后,更大的可能是在这种繁本出现之前。因为事实证明,简本把田、王二传的旧本内容增补进去的时候,既没有能够依据袁无涯刊本改造后的田、王二传进行删削,也没有参照袁无涯刊本对主体部分所作的修改加以相应的改动,它们是在没有看到袁无涯刊本《水浒全传》的情况下匆忙做完增补工作的。
以上对于《水浒传》版本递嬗过程的粗线条的勾勒表明:《水浒传》的成书过程,远比版本的递嬗演变史要长得多,也早得多。现存的版本,并非曾经出现的版本的全部,现存版本的刻刊年代,也并非等于这一版本的产生年代。《水浒传》各种版本之间的关系虽然极为复杂,但并不是神秘莫测的,只要抓住最足以判明谁为第一性,谁为第二性的关键问题,以辩证的可变的观点而加以剖析,就一定能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
目录
水浒忠义志传
二十五卷,一百十五回。施耐庵编辑,明崇祯刘兴我刊本。
  第一卷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逃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関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第二卷
  第六回 九纹龙剪径赤松林 鲁智深火烧瓦礶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 豹子头悮入白虎堂
  第八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 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九回 豹子头刺陆谦富安 林冲投五庄客向火
  第三卷
  第十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 林冲雪夜上梁山
  十一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 汴梁城杨志卖刀
  十二回 急先锋东廓争功 青面兽北京演武
  十三回 赤发鬼夜卧灵官殿 晁天王举义东溪村
  十四回 吴学究说三阮撞筹 公孙胜应七星聚义
  第四卷
  十五回 杨志押送金银担 吴用智取生辰槓
  十六回 花和尚单打二龙山 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十七回 美髯公智赚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十八回 林冲山寨大并伙 晁盖梁山称为主
  十九回 梁山泊义士尊晁盖 郓城县月夜走刘唐
  第五卷
  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儿 宋江怒杀阎婆惜
  廿一回 阎婆大闹郓城县 朱仝义释宋公明
  廿二回 横海郡柴进留宾 景阳冈武松打虎
  廿三回 王婆贪贿说风情 郓哥不忿闹茶肆
  廿四回 王婆计啜西门庆 淫妇药酖武大郎
  第六卷
  廿五回 郓哥知情报武松 武松怒杀西门庆
  廿六回 母夜丫坡前卖淋酒 武松遇救得张青
  廿七回 武松威镇安平寨 施恩义夺快活林
  廿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蒋门神
  廿九回 施恩三进死囚牢 武松大闹飞云浦
  第七卷
  三十回 都监血溅鸳鸯楼 武松夜走蜈蚣岭
  三十一回 孔家庄宋江救武松 清风山燕顺释宋江
  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鳌山 花荣大闹清风寨
  三十三回 镇三山闹青州道 霹雳火走瓦砾场
  第八卷
  三十四回 梁山泊吴用举戴宗 揭阳岭宋江逢李俊
  三十五回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 黑旋风斗浪里白跃
  三十六回 浔阳楼宋江吟反诗 梁山泊戴宗传假信
  三十七回 梁山泊好汉劫法场 白龙庙英雄小聚义
  第九卷
  三十八回 宋江智取无为军 张顺活捉黄文炳
  三十九回 还道村受三卷书 宋江遇九天玄女
  四十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
  四十一回 锦豹子径逢戴宗 病関索街遇石秀
  四十二回 杨雄醉骂潘巧云 石秀智杀裴如海
  第十卷
  四十三回 杨雄大闹翠屏山 石秀火烧祝家庄
  四十四回 杨雄石秀投晁盖 宋江一打祝家庄
  四十五回 解珍解宝双越狱 孙立孙新大劫牢
  四十六回 吴用双用连环计 宋江三打祝家庄
  十一卷
  四十七回 雷横枷打白秀英 朱仝悮失小衙内
  四十八回 李逵拳打殷天锡 柴进失陷高唐州
  四十九回 戴宗智取公孙胜 李逵斧劈罗真人
  五十回 入云龙法破高廉 黑旋风探救柴进
  五十一回 高太尉兴三路兵 呼延灼摆连环马
  十二卷
  五十二回 吴用使时迁盗甲 汤隆赚徐宁上山
  五十三回 二山聚义打青州 众虎同心归水泊
  五十四回 吴用赚金铃吊挂 宋江闹西岳华山
  五十五回 公孙胜芒砀降魔 晁天王曾头中箭
  十三卷
  五十六回 吴用智赚玉麒麟 张顺夜闹金沙滩
  五十七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场石秀跳楼
  五十八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関胜议取梁山泊
  五十九回 呼延灼计赚関胜 宋公明智擒索超
  六十回 晁天王梦中显圣 浪里白跳水报冤
  十四卷
  六十一回 时迁火烧翠云楼 吴用智取大名府
  六十二回 宋江赏马步三军 関胜降水火二将
  六十三回 宋江平伏曾头市 晁盖显圣捉文恭
  六十四回 东平悮陷九纹龙 宋江义释双枪将
  六十五回 张清飞石打英雄 宋江弃粮擒壮士
  六十六回 忠义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坐次
  十五卷
  六十七回 柴进簪花入禁苑 李逵元夜闹东京
  六十八回 黑旋风杀黄小二 四柳村除斩淫妇
  六十九回 燕青智扑擎天柱 李逵寿张乔坐衙
  七十回 小七倒舡偷御酒 李逵扯诏谤朝廷
  七十一回 吴加亮布五方旗 宋公明排八卦阵
  七十二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两赢童贯
  七十三回 宋江一败高太尉 十节度议收水浒
  十六卷
  七十四回 刘唐放火烧战舡 宋江两败高太尉
  七十五回 张顺凿漏海鳅舡 宋江三败高太尉
  七十六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计赚萧让
  七十七回 梁山泊分金买市 宋江全夥受招安
  十七卷
  七十八回 宋江奉诏破大辽 陈桥驲挥泪斩卒
  七十九回 宋江兵打蓟州城 俊义大战玉田县
  八十回 宋江大战独鹿山 俊义兵陷青石谷
  十八卷
  八十一回 兀颜光阵列混天像 宋公明梦授玄女法
  八十二回 宋公明破阵成功 宿太尉颁恩降诏
  八十三回 五台山宋江参禅 双林渡燕青射雁
  八十四回 宿太尉保举宋江 卢俊义分兵征讨
  十九卷
  八十五回 盛提辖举义投降 元仲良愤激出家
  八十六回 众英雄大会唐斌 琼英郡主配张清
  八十七回 公孙胜访罗真人 没羽箭智伏道清
  八十八回 宋江兵会苏林岭 孙安大战白虎関
  二十卷
  八十九回 魏州城宋江祭诸将 石羊関孙安擒勇士
  九十回 俊义计攻狮子関 景住暗认玉栏楼
  九十一回 宋江梦中朝大圣 李逵异境遇仙翁
  九十二回 道清法迷五千兵 宋江义释十八将
  九十三回 卞祥卖阵平河北 宋江得胜转东京
  九十四回 徽宗降勅安河北 宋江承命讨淮西
  廿一卷
  九十五回 高俅恩报柳世雄 王庆被陷配淮西
  九十六回 王庆遇龚十五郎 满村嫌黄达闹场
  九十七回 王庆打死张太尉 夜走永州遇李杰
  九十八回 快活林王庆使棒 叚三娘招赘王庆
  九十九回 宋公明兵渡吕梁関 公孙胜法取石祈城
  廿二卷
  一百回 李逵受困于骆谷 宋江智取洮阳城
  百一回 宋公明夜游玩景 吴学究帷幄谈兵
  百二回 燕青潜入越江城 李雄败死白牛镇
  百三回 孙安病死九湾河 李俊雪天渡越水
  廿三卷
  百四回 公孙胜马耳山请神 宋公明东鹫山灭妖
  百五回 宋江火攻秦州城 王庆战败走胡朔
  百六回 公孙胜辞别居乡 宋公明勅征方腊
  百七回 张顺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润州城
  廿四卷
  百八回 俊义分兵宣州道 宋江大战毗陵郡
  百九回 宁海军宋江吊孝 涌金门张顺归神
  百十回 张顺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宁海军
  廿五卷
  百十一回 俊义分兵歙州道 宋江大战乌龙岭
  百十二回 睦州城箭射邓元觉 乌龙岭神助宋公明
  百十三回 卢俊义大战昱岭関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百十四回 鲁智深杭州坐化 宋公明衣锦还乡
  百十五回 宋公明神聚蓼儿洼 徽宗帝梦游梁山泊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8 14:12
目录
概述
简繁本的区别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