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尔恰·伊利亚德1907年3月9日出生于
罗马尼亚首都
布加勒斯特的一个
军人家庭,父亲格奥尔基·伊利亚德(Gheorghe Eliade)是一名
上尉军官,是
摩尔达维亚人,摩尔达维亚人生性忧郁、充满诗意、喜好玄想;母亲是奥尔特尼亚人,奥尔特尼亚人热爱冒险、精力充沛、性喜骑马。父母亲不同的性格给了伊利亚德双重的影响,伊利亚德好胜心强、敏感、诗意盎然,但有时却陷入绝望、忧郁。
中学时代的伊利亚德热衷于
科普创作,梦想着“用
文学形式来处理
科学问题”,同时对于宗教、东方学和神秘主义的兴趣与日俱增。1925年
高中毕业,就读于
布加勒斯特大学文学和
哲学系。1928年到1931年在印度学习
印度瑜伽和
奥义书,同时刻苦学习
梵文,印度的三年经历成为他学术生涯中极其厚重的一笔。
伊利亚德在文学创作方面数量颇丰,作为
学院派小说家,其学术重心始终在宗教研究上。
二战结束后到1955年,伊利亚德一直居住在
法国巴黎,这一期间他的宗教研究达到了一个顶峰,以
法文的形式出版了一系列宗教著作:《神圣的存在:比较宗教的范型》、《宇宙和历史》、《
永恒回归的神话》、《瑜伽:不死与自由》以及《
萨满教:古老的昏迷术》。这几本著作几乎涵盖了
20世纪所有宗教已经的重要领域,使他迅速崛起成为一名蜚声国际学术界的宗教史家。
1956年伊利亚德以
访问教授的身份应邀到美国
芝加哥主持哈斯科尔讲座,次年任
芝加哥大学宗教系主任和
教授等职,与同事将
芝加哥神学院建设成为一个国际知名的宗教史研究中心,从此伊利亚德与
美国宗教史学科结下了不解之缘。1961年主编出版了《
宗教史》创刊,成为
美洲大陆宗教研究的一份重要刊物。80年代,伊利亚德的学术声名日盛,担任《
宗教百科全书》的主编,不幸于1986年4月22日逝世。就在他去世一年之后,16卷本的《宗教百科全书》正式出版。这部包括中国学者在内的数以百计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学者共同参与的著作的出版,为伊利亚德的学术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宗教史作为一门学科,不仅要描绘
历史上各种
宗教现象的发展过程,更应该在
空间上揭示宗教的结构以及宗教对于人类的意义。伊利亚德强调
宗教学家不仅是一个历史学家,同时也是一个 现象学家。伊利亚德还特别重视“宗教史”研究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