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léi、lěi或lèi)为现代汉语规范一级字。是由两个汉字(累和纍)简化而来。
文字源流
纍(léi和lěi)
形声字,从糸,畾声。最早见于小篆,《说文解字》:“缀得理也,本义为“连缀”,也有绳索义,该义后作“縲(缧),又指“捆绑义”。《玉篇.糸部》:“纍,系也。”。还可以指“缠绕义”。《诗经》:“南有樛木,葛藟纍之。”
累(lěi和lèi)
会意字,从糸,田会意。本字为“絫”(lěi和lèi),“累”是由“絫”隶变而来的异体字,后世异体字“累”为通行字,而本字“絫”废用。本义为堆积,后引申为牵连等义。
由于累和纍音同形近,所以往往互通,今简化字据此,统一使用“累”表示。
基本字义
léi
1连缀,捆
如:累累
《说文解字》:“累,缀得理也。”
2.绳索
通“缧”
《庄子》:“夫揭竿累(缧),趣灌渎,守鲵鲋,其于得大鱼难矣。”
3.多余,麻烦
如:“累赘”
《红楼梦》:“别净饿着,看仔细饿上虚火来,那又是我们的累赘了”
lěi
1堆积
如:“积累”
《史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
2.牵涉
如:“受累”
《左传·隐公十一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
lèi
1疲乏
如:“劳累”
古籍释义
絫(累的本字)
【廣韻】力委切【集韻】魯水切,音壘。【說文】增也。十黍之重也。【前漢·律歷志】權輕重者,不失黍絫。【註】應劭曰:十黍爲絫,十絫爲銖。
又【吳王濞傳】脅肩絫足。【註】師古曰:絫,古累字。
又【集韻】盧戈切,音螺。義同。
又【集韻】倫追切,音欙。與纍同。
累
《
广韵》力追切《
集韵》伦追切,𠀤音欙。《
玉篇》同纍。《
孟子》系累其子弟。《赵注》系累犹缚结也。《
战国策》系累吾民。《注》累、纍同。
又《礼·月令》乃合累牛腾马,游牝于牧。《注》累、腾皆乗匹之名。《集韵》𤜖,或作累。
求子牛。
又《
广韵》力委切《集韵》鲁水切《正韵》鲁猥切,𠀤音垒。《
类篇》絫,或作累。详絫字注。
又《广韵》良伪切《集韵》力伪切,𠀤纍去声。缘坐也。《书·旅獒》终累大德。《
左传·隐十三年》相时而动,无累后人。《公羊传·桓二年》
及者何累也。
又力果切,音倮。《礼·
曲礼》为大夫累之。《注》累,倮也。
又《集韵》力涉切,音猎。地名。钜鹿下曲阳县西南有肥累城。
纍
【廣韻】力追切【集韻】【韻會】倫追切,音欙。【說文】綴得理也。【禮·樂記】纍纍乎端如貫珠。
又【說文】一曰大索也。【小爾雅】纍繘也。【前漢·李廣傳】以劒斫絕纍。【註】纍,索也。
又【玉篇】繫也。【廣韻】係也。亦作縲。【左傳·僖三十三年】不以纍臣釁鼓。【註】纍,囚繫也。【前漢·司馬遷傳】幽于纍紲。【註】纍,係也。
又【詩·周南】葛藟纍之。【釋文】纍,纏繞也。
又【詩·小雅】甘瓠纍之。【註】纍,蔓也
又【禮·玉藻】喪容纍纍。【註】羸憊貌。
又【齊語】諸侯甲不解纍。【註】纍,所以盛甲也。
又【史記·孔子世家】纍纍若喪家之狗。【註】纍纍然,不得志之貌也。
又【前漢·郊祀志】秦巫社主巫保,族纍之屬。【註】族纍,二神名。
又【前漢·揚雄傳】欽弔楚之湘纍。【註】李奇曰:不以罪死曰纍。
又姓。【廣韻】晉七輿大夫纍虎。
又【集韻】【正韻】魯猥切,音壘。㟪壘,山名。或作纍。
又【集韻】力僞切,音嫘。同累事相緣及也。
方言集汇
◎
赣语:lwai5 呷苦受累;lüi5 坑子累孙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ui5 [客英字典] lui5 [海陆腔] lui6 [
宝安腔] lui3 | lui1 [
沙头角腔] lui1 [陆丰腔] lui1 lui5 [梅县腔] lui5 [客语拼音字汇] kioi4 koi4 lui4 [梅县腔] lui5
字形书法
文字笔顺
字形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