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山鸦
鸦科山鸦属鸟类
红嘴山鸦,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鸦科鸟类。红嘴山鸦的成鸟通体羽毛纯黑色具有蓝色金属光泽,翼和尾泛有蓝绿色金属光泽;虹膜暗褐色,喙较为尖细,并且呈镰状下弯,喙和脚朱红色。红嘴山鸦的别称为:红嘴鸦、山乌、红嘴乌鸦、红嘴老鸦、山老鸦、红嘴燕、长嘴山鸦。
形态特征
红嘴山鸦属于大型鸦类,体长36-48厘米。全身覆盖漆黑的羽毛,特征为长而弯曲的鲜艳的红嘴,红色的鸟爪和尖锐的叫声。其特有的扇形展开的尾翼让它们可以以高超的杂技技巧在空中翱翔。与一般乌鸦相同,但嘴形细长而曲,并呈朱红色
幼鸟两翅和尾闪烁着金属光泽,与成鸟一样,全身余部均纯黑褐色,而无辉亮。嘴端和嘴缘尤淡,近角色;脚污褐色。
雌雄羽色相同。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和脚朱红色。
大小量度:体重♂210-485克,♀216-370克;体长♂360-470毫米,♀370-422毫米;嘴峰♂44-60毫米,♀33-56毫米;翅♂268-333毫米,♀263-312毫米;尾♂143-187毫米,♀135-173毫米;跗蹠♂36-51毫米,♀38-50毫米。(注:♂雄性;♀雌性)
近种区别
栖息环境
红嘴山鸦主要栖息于开阔的低山丘陵和山地,最高海拔高度可到4500米。常见在河谷岩石、高山草地、稀树草坡、草甸灌丛、高山裸岩、半荒漠、海边悬岩等开阔地带活动,冬季多下到山脚和平原地带,有时甚至进到农田、村寨和城镇附近。
一般栖息于较开阔的河滩地、山坡耕地、平原耕地山间沟坎、半荒漠草地等处、繁殖期在巢周围500-1000米地域内活动以及筑巢于沟坎土崖壁的凹陷或缝隙处。
生活习性
迁徙:留鸟
习性:地栖性,常成对或成小群在地上活动和觅食,也喜欢成群在山头上空和山谷间飞翔。飞行轻快,并在鼓翼飞翔之后伴随一阵滑翔。善鸣叫,成天吵闹不息,甚为嘈杂。有时也和喜鹊寒鸦等其他鸟类混群活动。
食性:主要以金针虫天牛金龟子、蝗虫、蚱蜢螽斯蝽象蚊子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植物果实、种子、草子、嫩芽等植物性食物。
繁殖方式
繁殖期4-7月间。在南部和海拔低的地区,繁殖稍早些,3月下旬即有开始繁殖的。通常营巢于山地悬岩、沟谷、河谷等开阔地带,巢多置于人类难于到达的悬崖峭壁上的岩石缝隙、岩洞和岩边往内的凹陷处,也有在屋檐下、梁上和枯井壁凹陷处筑巢的。巢主要由枯枝、草茎、草叶、麦秸等材料构成,内垫有兽毛、须根、棉花和枯草。巢呈碗状,外径为29-34厘米,内径25-27厘米,高11-13厘米,深7-9厘米,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6枚,有时多至7枚甚至9枚,1年繁殖1窝,每天产卵1枚。卵灰绿色、灰黄色或黄白色,被有黄褐色浅紫色或灰蓝色斑点。卵的大小为36.6-42毫米×27-28毫米,卵重12-14克。雌鸟孵卵,孵化期17-18天。雏鸟晚成性,雌雄亲鸟共同育雏,雏鸟留巢期约38天。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阿塞拜疆、不丹、中国、埃塞俄比亚、法国、格鲁吉亚、希腊、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马其顿、蒙古、黑山、摩洛哥、尼泊尔、巴基斯坦、葡萄牙、俄罗斯联邦、塞尔维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土耳其、土库曼斯坦、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可能灭绝:黎巴嫩。
区域性灭绝:斯洛文尼亚、突尼斯。
旅鸟:奥地利、比利时、保加利亚、埃及、德国、直布罗陀、匈牙利、韩国、斯洛伐克。
中国分布:内蒙古东北部呼伦贝尔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云南、西藏、新疆等黄河以北、四川、云南以西的整个北部和西部地区。
亚种分化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已被列入《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红嘴山鸦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据刘换金等1983-1984年和1986年4-9月在山西庞泉沟自然保护区对红嘴山鸦的数量统计,每小时2公里遇见率平均为5.8只,数量相对稳定。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参考资料
Pyrrhocorax pyrrhocorax.The IUCN Red List .2015-01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4 17:53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