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柄草(学名:Capillipedium parviflorum (R. Br.) Stapf)是禾本科、细柄草属多年生簇生草本植物。秆直立或基部稍倾斜。叶鞘无毛或有毛;叶舌干膜质;叶片线形。圆锥花序长圆形,分枝簇生,可具1-2回小枝,纤细光滑无毛,枝腋间具细柔毛,小枝为具1-3节的总状花序。无柄小穗,基部具髯毛;有柄小穗中性或雄性,无芒。花果期8-12月。
形态特征
多年生,簇生
草本。秆直立或基部稍倾斜,高50-100厘米,不分枝或具数直立、贴生的分枝。
叶鞘无毛或有毛;叶舌干膜质,长0.5-1毫米,边缘具短纤毛;叶片线形,长15-30厘米,宽3-8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收窄,近圆形,两面无毛或被糙毛。
圆锥花序长圆形,长7-10厘米,近基部宽2-5厘米,分枝簇生,可具1-2回小枝,纤细光滑无毛,枝腋间具细柔毛,小枝为具1-3节的
总状花序,总状花序轴节间与
小穗柄长为无柄小穗之半,边缘具纤毛。无柄小穗长3-4毫米,基部具髯毛;第一颖背腹扁,先端钝,背面稍下凹,被短糙毛,具4脉,边缘狭窄,内折成脊,脊上部具糙毛;第二颖舟形,与第一颖等长,先端尖,具3脉,脊上稍粗糙,上部边缘具纤毛,第一外稃长为颖的1/4-1/3,先端钝或呈钝齿状;第二外稃线形,先端具一膝曲的芒,芒长12-15毫米。有柄小穗中性或雄性,等长或短于无柄小穗,无芒,二颖均背腹扁,第一颖具7脉,背部稍粗糙;第二颖具3脉,较光滑。花果期8-12月。
近种区别
细柄草与
硬秆子草(Capillipedium assimile (Steud.) A. Camus in Lecomte)的主要区别在于:细柄草秆细弱,质柔软,叶片条形,有柄小穗等长或短于无柄小穗。
多节细柄草(Capillipedium spicigerum S. T. Blake)与细柄草的区别主要是:总状花序具3-8节,有小穗7枚以上。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地、河边、灌丛中。
细柄草喜欢温热,故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分布较多,年平均温度10℃以上地区生长良好。它喜生于中等湿润环境,但也较耐旱,较为耐阴,生长于山坡林缘、竹林边缘、灌丛下、草丛中、路边、沟旁等多种环境。常为群落中的伴生种,仅在某些局部地段偶见成为群落的优势或亚优势植物。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华东、华中以至西南地区;广布于旧大陆之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世界分布:印度、不丹、中国、厄立特里亚、埃塞俄比亚、日本、爪哇岛、火山列岛、肯尼亚、朝鲜半岛、老挝、小巽他群岛、马拉维、马来西亚、莫桑比克、缅甸、澳大利亚、南非、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苏丹、苏拉威西岛、苏门答腊岛、坦桑尼亚、泰国、越南、尼泊尔、赞比亚、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巴布亚新几内亚。
中国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安徽、浙江、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海南。
生长习性
在中国南方各地每年春季返青,夏季生长茂盛,7-10月开花结实。花果期8-12月。
繁殖方法
细柄草以种子繁殖。
主要价值
细柄草全草可入药,具有驱风除湿的功效,可治疗风湿关节炎。
细柄草为良好的野生牧草。黄牛、水牛等家畜很喜采食,山羊乐食,中国南方等地群众刈青或刈制干草时,细柄草常为刈割草种之一。孕穗期,其化学成分为:粗蛋白质8.3%、粗脂肪1.7%、粗纤维35.4%、粗灰分8.1%、无氮浸出物46.5%、钙0.35%、磷20.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