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像小说
中国近代小说期刊
《绣像小说》中国近代小说期刊李伯元主编。李伯元名宝嘉,别号南亭亭长。江苏武进人。《绣像小说》线装,半月刊。创刊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五月,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李伯元为了发挥小说的“化民”功能,便于群众阅读理解,努力使小说通俗化,在所载小说每回正文之前,增以绣像,配合小说故事内容。其所刊小说内容广泛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现象。意在使人民群众脱离愚昧走向清醒的境地,了解并憎恶现实,利于改革现状,自求生存。
小说简介
《绣像小说》它是明清时期我国古典小说的一种刊行样式,是带有插图的一般通俗小说。自1903—1906年,共发行72期。“线装本,逐回绣像,通俗美观,名著尤夥。”(阿英《绣像小说》)创刊号发表了《本馆编印绣像小说缘起》(此文似由夏曾佑执笔,以后有机会再详谈),谈到“欧美化民,多由小说,抟桑崛起,推波助澜。”“察天下之大势,洞人类之颐理,潜推往古,豫揣将来,然后抒一己之见,著而为书,以醒齐民之耳目。或对人群之积弊而下砭,或为国家之危险而立鉴,揆其立意,无一非鞴裨国利民。”“本馆有鉴于此,于是纠合同志,首辑此编。远者摭泰西之良规,进挹海东之余韵,或手著,或译本,随时甄录,月出两期,借思开化天下愚,遑计贻讥于大雅。”从“缘起”可以看出,这家刊物内容“多半是描写时事,讥讽朝政,激励革新的血气文章。”(毕树棠《绣像小说》)
作品内容
《绣像小说》发表的作品,以章回小说为主,“多半是描写时事,讥讽朝政,激励革新的血气文章”(毕树棠《绣像小说》)。如忧患余生的《邻女语》,杞忧子的《苦学生》,壮者的《扫迷帚》等。长篇小说则有李伯元的《文明小史》、《活地狱》和洪都百炼生著《老残游记》。翻译方面则有奚若(原名奚伯绶,1904--10年在商务编译所任职)的《天方夜谈》。
此书后来受到在商务编译所编《小说月报》的作家叶绍均(圣陶)的重视。叶先生说:“这个译本运用古文,非常纯熟而不流入迂腐;气运渊雅,造句时有新铸而不觉生硬,只见爽利;我们认为(是)一种很好的翻译小说。”及吴涛从日文转译的小说《卖国奴》([德]苏德蒙著)、[美]威士原著的《回头看》(编译所译)《梦游二十一世纪》([荷兰]达爱斯克洛提斯著杨德森译)等。
奚若和吴涛都是商务编译所的编辑,也是协助李伯元编《绣像小说》的。包天笑说过:“李伯元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办《绣像小说》时,还在商务未设编辑所以前,大概李伯元担任编辑,而商务担任印刷与发行。”这是包先生记错了。
事实上,商务编译所成立于1902年,而《绣像小说》编印于1903年。当时,商务有几位编辑对出版小说是感兴趣的。如夏曾佑在天津办《国闻报》时,就发表过《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他也曾在《绣像小说》写过《小说原理》(署名:别士,是他的笔名)的文章。
翻译家奚若1904年10月前后,就和老编辑蒋维乔在编译所是同事,翻译家吴涛在此前后也在编译所出过翻译小说,说明他们都在编译所工作过。李伯元不懂外文,他主要审阅创作小说,翻译小说部分则由商务编译所的翻译家协助编选。
社会评价
文学史家阿英在评价《绣像小说》时指出,《绣像小说》是“较之《新小说》更为通俗化的读物,目的在唤醒人民改革鄙俗,刷新政治,富强国家。”“创作部分,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揭露了政治的黑暗,帝国主义的迫害,半殖民地的形形色色,以至破除迷信,反对缠足,灌输科学知识等等。这些小说,不仅出自名手,影响也极广大。翻译小说方面,种类也很多,介绍了好几部名著,只是更多的属于一般作品。”因此评论家毕树棠认为,“若采集中国最初提倡新小说的史料,《绣像小说》可谓最重要的一种。
期刊创刊
1903年5月3日,《绣像小说》在上海创刊,由李宝嘉主编,商务印书馆发行。《绣像小说》为文艺半月刊,每期刊载长篇连载或单篇小说10种左右。在首期缘起上,创办者称欲借小说以针砭朝政之积弊,为国家危险立鉴,此以唤醒民众。所刊内容有弹词、戏曲和杂文。小说每回皆配有绣像插图,故名《绣像小说》。本刊曾发表过李宝嘉的《文明小史》、《活地狱》、《醒世缘弹词》、《经国美弹新戏》、《爱国歌》,刘鹗的《老残游记》以及忧患余生的《邻女语》等,作品多是反映清末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及清王朝腐朽的封建统治,宣扬改良主义。
最新修订时间:2021-11-21 01:30
目录
概述
小说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