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纳斯和阿多尼斯》是威廉·莎士比亚的一篇叙事长诗。该作品是在1593年首次出版的。该长诗取材于奥维德“变形记”中描述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的章节,由莎士比亚修编创作而成。该作品是莎士比亚的巨作之一。
作品简介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Venus and Adonis)是
威廉·莎士比亚(
莎翁)的巨作,是一篇叙事诗。该作品是在1593年4月18日向
伦敦“书业公所”(Stationers' Register)申请登记而随即
出版的。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首次
印刷的数量表明该作品是莎翁此生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到1616年莎翁去世为止出了10个
版本,到1640年为止又出了6个版本。
《维纳斯和阿多尼斯》由
献词和
长诗组成,献词20行,长诗1194行,全文共1214行。
创作背景
该长诗附有莎士比亚写的一段献词,当中提到该作品是献给南安普顿
伯爵亨利·里奥谢思利(Henry Wriothesley)的。斯特拉特福(Stratfordian)认为该作品创作于1592年,因为当时南安普顿的(Southampton)
剧院暂时关闭,而后者是莎翁的老主顾。
该长诗的故事背景源自奥维德(Ovid)的“变形记”(Metamorphoses)第十卷,并穿插了奥维德所著其他故事的内容。莎翁并没有完全参照“变形记”的故事
情节,而是有所修改以突出“爱情和失去”这一
主题。从作品中不止一次提到阿多尼斯的帽子来看,莎翁创作前可能观赏过
提香于十六世纪七十年代在其家中展示的油画作品“维纳斯和阿东尼斯”(Venus and Adonis)。提香的家当时是
贵族们的
俱乐部。
作品欣赏
献词
译文(全文)
让自负的蠢才们为劣作而谬赞
俊美的太阳神引我至诗神之泉
恭呈
南安普顿伯爵兼提齐菲尔德男爵
-亨利·里奥谢思利阁下
尊敬的阁下:
余不揣冒昧,率奉拙诗与阁下,亦不揣世人将如何指斥某竟择如此强有力之后盾以扶持何其差强之赘吟;伏惟或博阁下一粲,余当自视为崇高之荣耀, 并誓以所有之闲暇勉力进取,直至向阁下敬献精雕之力作。 然则余此番之初作倘有所鄙陋, 将愧对其高贵之尊教, 并永不耕耘如是贫瘠之原盖因惧其犹馈余乏善之收获矣。余呈此以待阁下垂顾怡赏;余愿斯以应阁下之所欲及世人之所期也。
尊奉阁下之威廉·莎士比亚
原文(全文)
'Vilia miretur vulgus; mihi flavus Apollo
Pocula Castalia plena ministret aqua.'
TO THE
RIGHT HONORABLE HENRY WRIOTHESLY,
EARL OF SOUTHAMPTON, AND BARON OF TICHFIELD.
RIGHT HONORABLE,
I KNOW not how I shall offend in dedicating my unpolished lines to your lordship, nor how the world will censure me for choosing so strong a prop to support so weak a burden only, if your honour seem but pleased, I account myself highly praised, and vow to take advantage of all idle hours, till I have honoured you with some graver labour. But if the first heir of my invention prove deformed, I shall be sorry it had so noble a god-father, and never after ear so barren a land, for fear it yield me still so bad a harvest. I leave it to your honourable survey, and your honour to your heart's content; which I wish may always answer your own wish and the world's hopeful expectation.
Your honour's in all duty,
WILLIAM SHAKESPEARE.
赏析
全文中第一次出现作者的名字是献词的最后署名(第20行)而不是像往常那样出现在作品
抬头下方,这种署名方法更像是一个
笔名的署名方法。莎翁的
献词对
南安普敦伯爵过分恭维,后者则是一个富于魅力的年轻贵族。(《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出版时他才19岁)
献词中莎翁的“我最初创造品的传承”(the first heir of my invention,第13行)一句诠释了其此次作品用词的
创造性。
诗歌本身不是一种
创造,而是一种
创作,并不可以被
传承,然而当其被称为“创造品”(the invention)后,一切传承亦是自然。
长诗
译文(第1~12行摘录)
太阳刚刚东升,圆圆的脸又大又红,
泣露的清晓也刚刚别去,犹留遗踪,
双颊绯红的阿都尼,就已驰逐匆匆。
他爱好的是追猎,他嗤笑的是谈情。
维纳斯偏把单思害,急急忙忙,紧紧随定,
拚却女儿羞容,凭厚颜,要演一出凰求凤。
她先夸他美,说,“你比我还美好几倍。
地上百卉你为魁,芬芳清逸绝无对。
仙子比你失颜色,壮男比你空雄伟。
你洁白胜过白鸽子,娇红胜过红玫瑰。
造化生你,自斗智慧,使你一身,俊秀荟萃。
她说,‘你若一旦休,便天地同尽,万物共毁。’
原文(第1~12行摘录)
EVEN as the sun with purple-colour'd face
Had ta'en his last leave of the weeping morn,
Rose-cheek'd Adonis hied him to the chase;
Hunting he loved, but love he laugh'd to scorn;
Sick-thoughted Venus makes amain unto him,
And like a bold-faced suitor 'gins to woo him.
'Thrice-fairer than myself,' thus she began,
'The field's chief flower, sweet above compare,
Stain to all nymphs, more lovely than a man,
More white and red than doves or roses are;
Nature that made thee, with herself at strife,
Saith that the world hath ending with thy life.
赏析
阿多尼斯热爱打猎,长诗从维纳斯对其的追求(to woo him,第6行)开始。她想亲他的
脸颊并将他从马上拉下(第30行)。他年轻,害羞并且淘气(第33行)。她强迫他至少亲她一下,然后她讲道,及时行乐,用我的魔力抵抗他的
自恋。莎翁所用华丽
辞藻和其“十四行诗”(Sonnets)相近。太阳神
泰坦(Titan)羡慕得偷窥着,阿多尼斯则因为感觉太热而失去耐心。维纳斯仍然坚持着他的亲吻,使用了强行侮辱和哭泣等各种手段。她紧抓着阿多尼斯,用躯体紧逼,阿多尼斯这时就像只小鹿。阿多尼斯试图挣脱,但是他的马看到了一匹母马,动物的
求爱使阿多尼斯放弃了挣扎。
维纳斯继续努力地追求阿多尼斯,她用尽美丽辞藻来夸赞他,当阿多尼斯再次拒绝她的时候,维纳斯佯装晕倒(第471行)。阿多尼斯为了救醒她而亲了她。维纳斯被
激情征服,但是阿多尼斯心里还是不愿意。当她试图要求明天的
约会时,他说他已经计划了明天去打野猪。维纳斯莫名地感到惊慌并深拥着他的脖子将他推到,这个样子就像“野猪”的姿势,并祈求他去找更温顺的动物,比如野兔。当阿多尼斯回绝维纳斯的劝说并对维纳斯指出爱情和情欲的区别时,莎翁的华丽辞藻又一次展现。
阿多尼斯走了,维纳斯整夜地苦思和哭泣。到早上,她听到
打猎的声音,跑到了他们遇见的地方。她见到了野猪,血盆大口中犹如充满了奶和鲜血(Whose frothy mouth [is] bepainted all with red, like milk and blood being mingled both together,第901~902行)。她看到许多受伤的狗,以为阿多尼斯已经死去,她向
死神哭诉。当她听到猎人们的叫声时,她脑海中掠过一丝希望,并向死神道歉。但是最终她见到了阿多尼斯的
尸体,鲜血染红了地面和树木。维纳斯意识到是野猪在试图挣脱时杀死了阿多尼斯。她诅咒爱情从此以后将一直伴随着各种痛苦之情(妒忌,浮躁,猜疑和任性等)。一朵紫白相间的花从阿多尼斯鲜血中长出,维纳斯将其拥在胸前消失深处。
社会评论
该长诗在1952年由具有中国“莎学泰斗”之称的方平先生翻译成中文,名为“莎士比亚的叙事诗:维纳斯和阿董尼”。
莎士比亚用精巧的比喻、瑰丽的语言刻画了一个娇艳奔放、充满肉欲的女性形象—爱神维纳斯。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是莎士比亚年轻时创作的两首长诗之一。诗中维纳斯的形象一直备受
评论家和读者的争议。表面上,莎士比亚颠覆了
传统爱情诗歌对男女角色的定位,塑造了一个积极追求爱情的
女性形象,但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维纳斯仍是作者以男性中心的视角对女性所作的不公正建构,这一形象既体现了男性对女性献身精神和女性
贞节的双重要求,也体现了男性在
情欲与
理性之间的两难选择。
《维纳斯与阿多尼斯》机智、时髦而有独创性。它大胆地表现着色情,甚至没有什么道德意识。虽然其中的
性描写对我们来说更多是滑稽而不是色情,但在莎士比亚自己的时代人们经常拿这首诗的广受欢迎来证明年轻人、知识阶层或者(听起来很离谱)
天主教会的道德沦丧。离经叛道的修士托马斯·鲁宾逊(Thomas Robinson)在一本出版于1622年的名为《里斯本英国女修道院探秘》(The Anatomy of the English Nunnery at Lisbon)的小册子中描述了一位告解神父同那里的修女们的愉快生活:“晚餐过后,他通常会读一点《维纳斯和阿多尼斯》、乔治·皮尔(George Peele,1556?-1596,英国剧作家)的俏皮话或是其他一些类似的下流书籍,因为他屋子里几乎有所有的英国出版的无聊小册子。”
作者简介
威廉·莎士比亚(W. 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公元1564年4月23日生于
英格兰沃里克郡斯特拉福镇,1616年5月3日(
儒略历4月23日)病逝。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
戏剧家和
诗人,代表作有四大
悲剧《
哈姆雷特》《
奥赛罗》《
李尔王》《
麦克白》,
喜剧《
威尼斯商人》等和一百多首十四行诗。是“英国戏剧之父”,本·琼斯称他为“时代的灵魂”,
马克思称他为“最伟大的戏剧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