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羊肺腺瘤病(sheep pulmonary adenomatosis,SPA)是一种由
反转录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绵羊肺脏肿瘤病。其特征是病的潜伏期长,病羊肺部形成腺体样肿瘤。
绵羊肺腺瘤病 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病报道。最早发病记载是在1825年。英国在1841年有发病报道。1933年冰岛引进绵羊时引起SPA爆发,从而证明本病具有传染性。SPA主要呈地方性散发,在英国、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南斯拉夫、希腊、以色列、保加利亚、土耳其、俄罗斯、南非、秘鲁、印度及中国
新疆等地均有SPA发病报道,特别是在苏格兰SPA呈顽固的地方性散发,年发病率为20%左右,死亡率很高,可达100%。苏格兰的黑脸皮绵羊易感性最强,多呈单独感染(而在有些国家如南非、美国SPA多与绵羊进行性肺炎及
巴氏杆菌引起的肺炎混合感染)。SPA主要感染
绵羊,山羊有一定的抵抗力。
绵羊肺腺瘤病(SPA)是由一种
反转录病毒引起。1974年以色列的Perk等在SPA感染羊的肿瘤组织切片的电镜下,发现一种有B型及D型的反转录病毒的粒子。在SPA病羊的肿瘤匀浆及肺液中检测到60-70s的RNA及依赖RNA的DNA反转录酶的活性。这种类似B型及D型反转录病毒的病毒粒子直径大约为104nm,囊膜有短突起,由糖蛋白组成。病毒的核衣壳呈二十面体结构,内有单股RNA。
本病毒组织培养很难生长。在易感绵羊体内的支气管
上皮细胞复制。同时经气管内接种羔羊,传染性也最强。在病羊肺肿瘤组织切片的电镜下,观察到两种病毒颗粒。一种是细胞内的A型颗粒,偶见从细胞膜向外出芽;另一种是细胞外的C型颗粒。
SPA在世界范围内发生。主要呈地方性散发。各品种和年龄的绵羊均能发病。本病的潜伏期长,出现临诊症状的多为2-4岁成年绵羊。在苏格兰,SPA的发病率有时在一牧群中最高可达20%左右,潜伏期也大大缩短,当年出生的10月龄羔羊也见SPA的临诊症状,给养羊业带来限大的经济损失。SPA在一个地区或一个牧场一旦发生,很难彻底消灭。本病一般都以死亡而告终。山羊对SPA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在有些国家有山羊鼻内肿瘤报道。
SPA可经呼吸系统传播。病关肺内肿瘤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肺内出现大量分泌物,病羊通过呼吸及低头采食,将含有传染性病毒的悬滴或飞沫排至外界环境中或污染草料,被易感染绵羊吸入而感染。尤其在密闭的圈舍中,羊只拥挤,更有利于本病传播。随着气候的逐渐寒冷或阴雨气候,病羊的临诊症状更加明显,如并发其他
细菌性肺炎或绵羊进行性肺炎,则病程大大缩短。
SPA潜伏期为数月至数年。自然病例出现临诊症状最早的为当年出生的羔羊,但多见2-4岁左右的成年绵羊。实验室接种新生羔羊3-6星期可引起发病,随着肺内肿瘤的不断增长,病羊表现
呼吸困难。尤其在剧烈运动或长途驱赶后,病羊呼吸加快更加明显。当病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病羊肺内分泌物增加,可听到湿性罗音。当病羊低头采食时,从鼻孔流出大量水样稀薄的分泌物,污染草场或饲槽。此时如抬起病羊后肢,放低头部,可采集大量的含有传染性病毒的水样分泌物,这一点也可作为SPA的生前诊断。一般来说,病羊体温不高,逐渐消瘦,偶见咳嗽,最后病羊由于呼吸困难、
心力衰竭而死亡。
用自然发病的SPA病羊肺肿瘤匀浆或肺液浓缩后经气管内接种新生羔羊,可迅速引起肿瘤。最快出现临诊症状的病羊在3-6周。当SPA
反转录病毒进入呼吸系统后,在依赖RNA的DNA反转录酶作用下,以SPA反转录病毒的RNA为模板,合成DNA,然后结合到感染羊的细胞DNA中,使羊支气管
上皮细胞增殖加快,形成小的腺瘤。经过缓慢的发展,小的腺瘤灶逐渐扩展和融合,充满肺泡腔及细支气管,使肺泡的正常气体交换发生障碍,最后使部分病肺失去作用。如果并发细菌性肺炎或绵羊进行性肺炎,则加速病羊的死亡。至今为止,在感染羊的循环血液中检测不到相应抗体,许多生物学家认为SPA相似于人类的
免疫缺陷病。
病羊尸体剖检时,主要的病理变化仅限于肺脏。肺脏由于肿瘤的增生而体积增大,有的可达正常肺的2-3倍。肺脏与胸腔发生纤维素性粘连。肿瘤增生多见于肺尖叶、心叶、膈叶前缘及左右肺边缘。病变部位稍高出肺组织表面。特别出病的后期,小的肿瘤逐渐融合成大的团块,甚至取代人部分肺组织,病变部位变硬,失去原有的色泽和弹性,像煮过的肉或呈紫肝色。切面有许多颗粒状突起物,外观湿润,用刀刮后可见有许多灰黄色脓样物。支气管及纵膈淋巴结肿瘤增生,体积增大数倍。
组织病理学检查,肿瘤是由增生的支气管上皮细胞组成。新增生的细胞呈立方形,胞浆丰富,淡染,核规则,呈圆形或卵圆形,有的无绒毛结构。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由于异常增生而向肺泡腔和细支气管内延伸,形如乳头状或手指状,并逐渐取代正常的肺泡腔。在肿瘤病灶之间的肺泡内有大量的
巨噬细胞浸润,肺泡壁和小叶间结缔组织增生,形成包囊,将腺瘤区分割成许多小叶。支气管管壁和其周围常有大量结缔组织增生,并形成厚的套管。纵膈淋巴结也可见有乳头状肿瘤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