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蟾蜍
蟾蜍科蟾蜍属动物
绿蟾蜍(学名:Bufo viridis)为蟾蜍科蟾蜍属两栖动物,分布在欧洲大陆亚洲北非。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西藏新疆等地,常见于沼泽水坑、沙漠边缘绿洲以及半咸水。其生存的海拔上限为4500米。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奥地利维也纳。
形态特征
在不同的分布地,绿蟾蜍的皮肤颜色和图案亦不相同。背上的点的颜色从绿色到深棕色,有些甚至为红色。大部分蟾蜍的腹部为白色或浅色。
根据温度和光线的不同,绿蟾蜍会改变颜色,比其他蟾蜍变化程度大。另外,与其他蟾蜍类似,绿蟾蜍的颈部后面有一种腺体,在它受到威胁时可分泌一种毒素。雌性蟾蜍个头大于雄性,一次可产卵9,000至15,000个。它们的长度最大可以达到6英寸,但是能达到这种长度的个体非常罕见。
习性
绿蟾蜍Bufo viridis(Laurenti)是新疆农田、草地、林园等处最常见的一种两栖动物。以成、幼蜍休眠越冬。翌春清明前后出蛰,在静水坑塘和河湾等处觅偶繁殖。喜在潮湿阴凉的环境中生活。能在农田中捕食多种害虫,有良好的灭虫除害保护庄稼的作用。
食性
这种蟾蜍吃各种昆虫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蟋蟀黄粉虫、小蝴蝶蚯蚓飞蛾甲虫毛虫
胚胎发育
绿蟾蜍的早期胚胎发育可划分为25个时期;在20±1℃条件下,从人工授精开始到蝌蚪的鳃盖完全闭合需186.1h。绿蟾蜍的早期发育过程同国内已研究过的其他蟾蜍相似。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0 23:18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习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