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问政
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网络问政,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中国公民以网民的身份通过互联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就是网络问政。
内容简介
网络问政,就是政府通过互联网做宣传、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以达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从而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互联网在中国民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成为中国公民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重要渠道。从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网与网友在线聊天,到各省官员通过各种形式在网上与百姓沟通,中国官员越来越多地通过网络问政于民,使得政府的信息更加透明畅通。
产生原因
如果说网络民意是一片海,那么在以往,其更多的是借风起云涌之势起作用,而今这种力量已跃出海面,走向现实。于此,有两个标志性事件可作例证,其一,云南成立网民调查团参与“躲猫猫”事件调查,开全国之先河;其二,河南洛阳三位“资深网民”出任市代表委员,引全国瞩目。对此有专家称,这标志着素有议政传统的网民,开始从虚拟空间走向现实世界,更有人惊呼,草根网民从政”元年来临。或许“躲猫猫”网民调查团的调查结果令人遗憾,但无奈也罢,法律缺失也罢,事件本身及引发的思考,已可谓意义非凡;而洛阳“三剑客”以网民身份出任代表委员,也曾一度引发争论,但不难看出的是,网络民意正从隐性走向显性。
主要作用
网络民意的凸显,一方面在于网媒的发展、公民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更在于执政者对于网络民意的日益重视。2008年6月20日,胡锦涛总书记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同网友在线交流,成为“中国第一网民”,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据相关调查,超七成公众认为网络表达将成中国民主建设的新通道,近六成人认为有助于拉近政府与民众距离。
依托互联网的大平台,网络问政风生水起,网络监督亦风起云涌。一项调查显示,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9.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回看过往,从当年的孙志刚事件到一波三折的虎照丑闻,从黑砖窑官员的撤职、复职、再撤职到“天价香烟局长”周久耕被立案调查,从公务员出国“考察门”到“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被曝光后半月成为阶下囚,网络一次又一次展示出巨大的能量。在网络面前,人人都是新闻记者,一个全民反腐的时代已经到来。
提高效率
当下,随着网络问政渐成常态,很多百姓关注的身边事,只要点点手机、敲敲键盘,就可直接与相关部门沟通对话。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1月,全国各地省市县三级党政“一把手”通过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答复约2.2万项网民留言,同比增长47%;各地网民留言约3.1万项,同比增长56%。
类似“地方领导留言板”的互动板块,在很多地方的政务网站都很活跃。不少地方的问政平台,几乎囊括了当地所有的政府部门和窗口单位。求助有渠道、诉求有回应,可以说,网络问政已经成为一些地方社会管理的常态化操作。
这其中,各地的新闻网站、各部门的政务网站,本身往往也承载着问政、问需、问计于民的功能,在实践的过程中,能够起到收集民意、尽快反馈乃至意见中转的作用。而有些窗口部门,比如公安、住建等部门,还开辟了网上办公的功能,以往需要民众跑来跑去很多次才能办结的事务,很大一部分已经可以在网上办理。在“民众少跑腿”的同时,也极大提高了行政效率。
网络问政广受欢迎的现实表明,一方面,民众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诸多疑问需要解答,而继续循着传统的反映渠道,则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回音,行政运作过程中过于繁复的层级、环节,使得民意传达有时显得十分困难,而网络平台则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难题。所有的人,不论层次、级别、身份、地位,均可在同样的一个平台上直接沟通、无障碍交流。你的疑问可以留给省委书记,你的不满可以向市长倾诉。这样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无疑会打通信息沟通的“最后一公里”。在移动互联网的语境下,网络问政变得更为便捷。据披露,目前重庆市、浙江省等多地政府相继推出“掌上办公”平台。
另一方面,政府官员也因此多了一条了解社情民意、群众所需的重要渠道。在以往,官员了解下情往往需要找到固定的联系点,通过身边工作人员协助调查走访。这些渠道当然十分重要,即便是在当下,也依然是密切联系群众的途径和方式。但是,除了这些途径和方式之外,完全可以将网络民意作为一个重要的信息来源,作为重大决策的参考信息。一件涉及地方发展前途、民生福利的事情究竟应该怎么做;面对突发事件,民众有哪些诉求和不解,至少可以从网上捕捉一下民意。
郑板桥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网络时代的网言网语,或可视为行政系统之外的“民间疾苦”,不可不听。而就在与民意的互动中,郁积在民众中间的情绪得以纾解,政府政令也能够顺畅下达。
当然,网络问政并不意味着线下的调研、接访、走访等传统渠道就失去意义。必须明白,问政可以在网上,但解决问题、消除隐患、标本兼治,一定是在网下,在丰富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网上问题网下解决”。“键对键”“点对点”的方法和手段创新,固然需要提倡,但传统“面对面”的交流与互动同样需要传承下去。
更何况,不必讳言,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的网络问政也存在形式主义的弊病。要么功能单一,互动性差,政府回复千篇一律,缺乏解决问题的耐心和诚意;要么更新不及时,信息陈旧,更像是一个展览橱窗而并非便捷渠道。这些都需要不断完善提升,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
政府认同
如公布省长手机号码,省长信箱,特别是江西省省长和其在任的省级领导通过人民网、中国江西网等与全球网民在线交流,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官员通过网络问
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距离更近了,方法也更灵活了。
不拘泥形式
比如,公推公选“一把手”,这在以前想都没有想过,贵州省贵阳市举办党委书记人选上,就是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向全社会发布,体现出了公推公选的公平、公正、民主,加快民主建设的步伐。
工作透明
最明显的例证,就是在2008年四川汶川发生的特大强烈地震后,不到一小时,网络就报告了这一消息,使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就作出了部署,为拯救遇难同胞发挥出了重要贡献。
网络问政于民已经成为政府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中央组织部从2008年起,委托国家统计局每年在全国31个省区市以及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事业单位开展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的形式,实则就是充分发挥网络这一优势,加大对干部工作作风、工作能力与工作态度的考核力度和监督力度。让人民群众通过这一方法,为官员当参谋。
民主权利
传递民意,建言献策,正在成为普通民众参政议政的新型民主表现形式。网民普遍认为,从胡锦涛总书记与网友在线交流到温家宝总理通过网络问政于民,网民问政议政蔚成风气,创新民主形式,诠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彰显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巨大进步。
网络成为民众参政议政新渠道
两会前夕,新华网以及搜狐网腾讯网等各大网站相继推出的“总理请听我说”、“我有问题问总理”、“为省部委建言”、“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征集”等互动平台,吸引了数以亿计的网民积极参与。一位新华网友认为,只要符合法律,每个普通网民都可以通过发帖子、写博客等形式自由表达意愿,并对党和政府的政策提出意见和建议,互联网已经成为中国公民参政议政、表达诉求的重要平台。同时也为两会代表、委员以及各级政府领导打开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崭新窗口。
通过网络问政于民创新民主形式
温总理在两会前夕走进新华网直接问政于民,政府领导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是实实在在倾听人民呼声,时时刻刻留心民心民意,时刻把老百姓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网络交流体现了执政者真正把民心民意当作为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重要参考。
倾听民意
2008年6月20日注定是中国民主政治进程中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胡锦涛总书记通过人民网与网友在线交流,问候网友,倾听民意,指出互联网是“做事情、做决策,了解民情、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非常关注网友们提出的一些建议、意见”。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在抗震救灾取得阶段性胜利和奥运盛会即将到来之际,最高领导人第一次通过互联网接受公众提问对话,总书记此举堪称具有丰富的时代内涵,开启了中国从党内民主人民民主的一个崭新时代。事实上,由“网络问政”凸显的倾听网络民意、实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行动早已经在重庆渐次展开。
各省高官通过网络问计于民,让老百姓有话可以网上说,甘肃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陆浩回复网友:在留言中提出的建议,我们会认真采纳以改进工作;对反映的问题,我们将及时核实、依法处理,妥善解决。苏荣对话网友,共同商讨江西发展大计:绝大多数有建设性的建议都将被采纳或进入省委省政府决策。 河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作通过大河网与网友交流了一个半小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和广东省省长黄华华,通过省内主要新闻网站发布了《致广东网民朋友的一封信》,向网民拜年。对于共同关心的话题,愿意和大家一起“灌水”;对于工作和决策中的不完善之处,也欢迎大家“拍砖”。
强卫在青海省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互联网是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和意识形态较量的战场。今天,不上网、不重视网络建设、不会利用网络的领导,不能算是一个现代化的领导。
科学决策
一定要把上网进行到底
无论是胡锦涛主席在人民网与网友的在线聊天,还是温家宝总理在新闻发布会上坦陈自己经常上网了解民意;无论是一些省、市级政府利用网络让网民对本地的发展献计献策,通过网络进行干部评议和政绩评估,还是越来越多的政府官员或实名登录论坛或实名开设博客,诸多频繁成为热点时政新闻的信息显示:互联网不仅已经深刻改变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活,同时也开始逐渐改变中国的政治生态环境。
官员上网:新时期的“微服私访”
在相对虚拟、隐秘的互联网上,很多人平时在现实社会中不敢说、不方便说的话与事,往往都能原汁原味地展现在各级政府官员面前。这些海量、及时、真实的网络原生态信息,不仅使中国民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与扩展,同时也对各级政府的执政方式与智慧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为能不能获得真实、高效的社情民意,能不能积极参与、影响并引导网络民意,并与之形成一种良性互动,不仅直接关系到政府官员能不能打赢信息战,更是直接考验着一个党与政府的执政能力。正因为如此,如今越来越多的国家机关开始日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
官员上网不能叶公好龙
首先,虽然如今中国网民数量正在日益增多,但经常能上网的其实还是少数,很多农民、工人等弱势群体,依然不能经常上网表达。 其次,虽然网络上不乏真实的原生态民意,但网络本身的虚拟性既是其先天优势,也是其内在缺陷所在。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确实存在这样一些政府官员,虽然在网上名气很大,搞出来的动静也很大,但其上网更多地是在展示其个人魅力,展示一种所谓的亲民态度。
网络优势应化为执政“生产力”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同样,虚拟网络世界再为美好的东西,只有最终在现实世界中得到对接,才能更多地展现其内在优势与魅力。在如今这样一个日益网络化生存的时代,各级政府官员不仅要积极顺应这个时代潮流,更多利用互联网去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更要逐渐将这种科学、优秀的运作模式明确化、制度化、纵深化,使网络民意最终在现实的公共决策和政策执行过程中有效展现出来。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2 16:26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产生原因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