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海地区海洋保护区(Ross Sea region Marine Protected Area):是“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为了专门保护南极
海洋生态系统而设立的保护区。1980年提出建立南大洋海洋保护区的设想。2011年提出了在
罗斯海建立
海洋保护区的提议。
历史沿革
1980年召开的关于南极和南大洋环境保护会议上,就有了建立南大洋海洋保护区的设想。1980年“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成立。
2002年“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提出到2012年建设有代表性的海洋保护区网络的倡议。为了积极响应,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承诺,到2012年建设一个南大洋有代表性的海洋保护区网络。
在罗斯海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提议最早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0届科学委员会会议上就提出了。会上,新西兰和美国分别提出建议并获得审查通过。在第31届会议上,仍先是由这两个国家分别提议,后经会议讨论和磋商,将两个独立的提案予以合并,形成新西兰——美国联合提案。提案建议的海洋保护区面积达227万平方公里,包括3个地带:普遍保护区、特别研究区、产卵期保护区,其中普遍保护区面积最大,大约160万平方公里。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磋商,会议决定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以专门商讨海洋保护区问题。
2009年11月在澳大利亚召开的第28届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大会上通过了一项措施,在公海上设立了第一个海洋保护区——
南奥克尼群岛南大陆架海洋保护区。2010年5月,南奥克尼海洋保护区正式建立。自此以后,委员会收到了多份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提案,海洋保护区在南极设立渐成趋势。
2011年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0届科学委员会会议上,最早提出了在罗斯海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提议。会上,新西兰和美国分别提出建议并获得审查通过。
2012年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第31届会议上,仍先是由
新西兰和美国两个国家分别提议,后经会议讨论和磋商,将两个独立的提案予以合并,形成新西兰——美国联合提案。提案建议的海洋保护区面积达227万平方公里,包括3个地带:普遍保护区、特别研究区、产卵期保护区,其中普遍保护区面积最大,大约160万平方公里。由于没有充分的时间进行磋商,会议决定召开一次特别会议,以专门商讨海洋保护区问题。
2013年7月16日,25个国家和欧盟代表团齐聚德国
不来梅港,专门针对海洋保护区问题进行了商讨。在会议没有形成任何协议的情况下,10月24日——11月1日,在澳大利亚霍巴特市召开的第32届会议上再次对包括由新西兰—美国联合建议的罗斯海保护区在内的两个重要的基于科学的海洋保护区建议进行讨论。根据各方意见,提案删除了产卵期保护区。
2016年10月28日,历经4年谈判,由来自24个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盟的代表组成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在澳大利亚南部
塔斯马尼亚州首府
霍巴特共同签署一份协定,决定在南极罗斯海设立海洋保护区。一些人将之称为“历史性”的协定。罗斯海将设立一个一般性的保护“禁捕区”,禁止从该保护区内捕捞任何海洋生物或矿物。不过罗斯海保护区内将有几个可对磷虾和齿鱼进行科研捕捞的特殊区域。
保护区域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是监管南极洲附近海域的国际机构,2016年10月,在塔斯马尼亚举行的年度会议上,该机构的成员国一致同意在罗斯海建立新的海洋保护区。该机构由24个成员国组成,其中包括美国和欧盟。
南极洲附近一大片几乎未受人类破坏的海洋获得了国际性保护,这片海洋面积多达155万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多国参与保护的海洋保护区。
面积达155万平方公里的罗斯海位于新西兰以南,深入南冰洋,有时被称为“最后的海洋”,因为这片海洋几乎未被人类触碰。罗斯海的海水营养丰富,因此大量浮游生物和
磷虾在这里繁衍生息,同时它们也为大量鱼类、海豹、企鹅以及鲸鱼提供了食物。
科学家认为,罗斯海的生物种类多达16000余种,其中许多物种已经适应了寒冷的环境。2011年,《生物保护》上的一篇研究援引未受人类影响的
阿德利企鹅和
帝企鹅、
食蟹海豹、
逆戟鲸以及
小须鲸等种群做证据,称罗斯海是“地球上变化最小的海洋生态系统”。
罗斯海海洋保护区将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保护区,约157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面积约为英国、德国和法国的总和,比中国东北三省面积大一倍。保护区中约112万平方公里将被设为
禁渔区。
地理位置
南极总贮冰量约为2930万立方公里,相当于全球淡水贮存量的75%。整个南极大陆都被一个巨大的冰盖所覆盖,冰盖下方至今仍隐藏着众多未知之谜。
罗斯海(Ross Sea)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位于罗斯陆缘冰之北,维多利亚地与玛丽伯德地之间(西经158°-东经170°)。罗斯海是由英国詹姆斯·克拉克·罗斯船长率领的皇家海军探险队于1841年1月5日发现并命名的,是南极地区最容易接近的边缘海之一。罗斯海的西部有罗斯岛和伊里布斯山,东部有罗斯福岛。全年覆盖有冰层,多冰山。
罗斯海是南大洋的一部分,包括从南极洲的罗斯冰架直到南纬60度的海域,几乎在新西兰的正南方。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掠食性鱼类大量减少的今天,罗斯海是唯一一个生态环境还没有受到人类大规模破坏,海洋生物链尚未断裂的地方,因此被海洋生物学界称之为我们“最后的海洋”。
历史争议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采取“一致同意制”,即只要有国家对大会议案持否定态度,那么该议案就无法通过。在对罗斯海海洋保护区的3轮审议中,由于存在包括科学、法律方面的争论,因而多年未获得大会的批准。
各方立场
对于在罗斯海建立海洋保护区,从会议讨论情况看,以美国为首的包括欧盟以及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和地区,以及包括世界自然基金会、南大洋联盟等在内的国际环境保护组织都持积极的态度,基于罗斯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个生态环境还没有受到人类大规模破坏、海洋生物链尚未断裂的地方的认识,他们极力呼吁国际社会在南极建立世界最大的海洋生物保护区。
而以俄罗斯、乌克兰为代表的一方则提出了反对的声音。俄罗斯、乌克兰等国家认为,建立一个封闭的海洋保护区没有多大意义。《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已经将南极作为一个整体确定为保护区,在这种情况下,所有有关捕鱼、研究和其他活动都是根据该公约由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每年制定和修订的养护措施予以规范,并且已经采取了禁止(或限制)捕鱼措施,所有成员国以及非成员国在公约适用区都可以自由地开展研究,只要他们将此类研究及其成果通知委员会。而且在实践中某些区域已经得到了保护,例如俄罗斯认为,由于禁止捕鱼,巴雷尼群岛周围区域已经得到保护。即使建立海洋保护区,也不应只是单纯追求扩大海洋保护区的面积,它应当是一个包括科学、法律等多种因素的复杂过程,应当能够考虑所有可获得的信息。中国认为,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设立海洋保护区应当遵循《南极生物资源养护公约》的规定,并以充分的科学数据为依据,维护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平衡,制定有针对性的、合理的管理措施和评估机制,以确保其有效性。目前所有成员国都拥有在公约适用区内依公约目标和原则捕鱼的合法权利,保护区的设立应确保缔约国依公约享有的合法权利不受影响。
利益角逐
对于罗斯海海洋保护区提案未能通过,包括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国的西方媒体一片谴责的声音。除此之外,也有人在猜测俄罗斯等国反对立场的背后会隐藏着什么。这种惯性思维恰恰反映出包括南极保护区设立在内的南极事务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的环境保护问题。由于南极的重要战略价值,对南极的任何决议都不得不与地缘政治及国家利益牵连在一起。
新西兰始终坚持对距离其大陆2000多公里的罗斯属地拥有主权,澳大利亚也声称在这一地区拥有自己的战略利益。而没有提出主张的国家也不断加强在南极的存在,美国更是强调保留对南极提出主权要求的权利。
各国对南极的争夺不仅表现在直接圈海占地,还表现在以抢占舆论或道义至高点的更具合法性、合理性的方式,通过建立特别保护区实施“软控制”便是其中之一。
现在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还没有在公海上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具体管理机制,但是根据南极特别保护区的实践,哪个国家提出海洋保护区提案,一般就由这个国家进行实际的管理,由此就能实现对海洋保护区的一定程度的实际撑控。罗斯海几乎位于新西兰的正南部,美国也是声称保留对南极提出主张的权利,基于此,美国、新西兰的罗斯海海洋保护区联合提案也难脱以建立生物保护区为由排挤其他国家以达到地缘政治目的之嫌。
达成协议
几十年来,多个环境组织和数个国家一直在推动罗斯海的保护。在过去的几年里,中俄两国一直反对在南极建立海洋保护区,因为他们担心这会对捕鱼和海底采矿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500位知名的科学家联名写信敦促各国对罗斯海开展保护。中国2015年改变了态度,俄罗斯也于2016年10月更改了策略,表现出了Sala所谓的“全球环境领导力”。2016年初,俄罗斯宣布扩建北极的保护区。同时,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宣布,俄罗斯将在2017年举办生态年,届时将会举行各种环境保护活动。
特有物种
罗斯海海洋保护区内罕有的
生态系统还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大规模破坏,几乎没有遭到污染、过度捕捞和物种入侵,是罕有的海洋生物链保存完整的地方,因此罗斯海被称之为“最后的海洋”(the Last Ocean)。目前在罗斯海地区保存了九大迁移类掠食性动物,其种类包括
阿德利企鹅(占全球总数量的38%,约有300万只)、
帝企鹅(全球总数量26%)、明克鲸(全球总数量6%)、罗斯海虎鲸(全球总数量50%)、
食蟹海豹、
豹海豹、
威德尔海豹(全球总数量45%),同时也是世界上30%的
南极海燕和大约6%的
南极小须鲸的“家园”。
南极洲以及围绕这片大陆的南冰洋是超过1万种珍稀物种的栖息地,包括海豹和世上最巨型的乌贼——
大王酸浆鱿。众多企鹅、鲸鱼、海豹,以及独特的南极犬牙鱼、
磷虾等生物都在这里生活。外界普遍认为,在这里设立海洋保护区对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如何运作、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海洋等课题至关重要。
过度捕捞
自从1950年代捕鱼工业化以来,大型掠食性鱼类已经减少了90%,而掠食性鱼类是海洋生物链当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缺少了它们,小型鱼类数量剧增,珊瑚礁、海藻等将面临灾难,整个海洋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威胁着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摄取来源。
南大洋是世界上超过10000种独特生物的家园,这里的企鹅、鲸、海鸟数量世界第一,并独特的南极犬牙鱼和磷虾。南大洋的磷虾是世界上尚未开发的藏量最为丰富的生物资源,其蕴藏量一般估计为1.5-10亿吨,年捕获量可达1-1.5亿吨。磷虾不仅能为人类提供大量的食物,还是
须鲸和
蓝鲸的主要食物。一个世纪前,南大洋须鲸总数约为100万头,1904年出现商业性捕捞后,南大洋鲸鱼的数量减少了90%以上。
南极犬牙鱼(Antarctic toothfish)和罗斯海虎鲸(Ross Sea Orca)是罗斯海极为珍稀的生物,它们都生活在寒冷的深水水域,体长可达2米以上。这两种鱼特别是南极犬牙鱼由于渔业公司的滥捕导致数量急剧减少,从1996年到现今,不同国家的渔船来到罗斯海,每年从罗斯海捕获的南极犬牙鱼有3000吨。新西兰占据了南极犬牙鱼市场的最大份额,每年进账可达2000-3000万美元。而犬牙鱼是罗斯海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缺少了它,小型鱼类数量会剧增,珊瑚礁、海藻等将面临灾难,整个海洋生态系统也将失去平衡。
保护项目
价值地位
对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而言,罗斯海的存在同样意义重大。罗斯海深处丰富的营养物质随上升流进入浅海,然后经海水流动去往世界各地。海洋保护区是在区域内对所有海洋资源提供特殊保护的区域,海洋保护区的建立能够对区域内的物种和生态环境的恢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罗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极洲的大海湾,被视作地球上仅存拥有完整海洋生态系统的区域之一。外界普遍认为,在这里设立海洋保护区对研究海洋生态系统如何运作、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海洋等课题至关重要。对于全球海洋生态系统而言,罗斯海的存在同样意义重大。罗斯海深处丰富的营养物质随上升流进入浅海,然后经海水流动去往世界各地。
保护公约
根据《
南极条约》建立的“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负责南冰洋的生态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开发工作。1959年签订的《南极条约》旨在约束各国在南极洲这块地球上唯一一块没有常住人口的大陆上的活动。中国2006年10月加入《
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公约》,2007年8月2日申请成为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