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点是生殖器官和胎盘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症。
病原为
布氏杆菌。它存在于病畜的
生殖器官、内脏和血液。该菌对外界的
抵抗力很强,在干燥的土壤中可存活37天,在冷暗处和胎儿体内可存活6个月。1%
来苏尔,2%的
福尔马林,5%的
生石灰水15分钟可杀死病菌
布氏杆菌首先感染
家畜。家畜
临床表现不明显。但怀孕的母畜则极易引起流产或死胎,所排出的羊水、
胎盘、分泌物中含大量布氏杆菌,特别有
传染力。而其皮毛,尿粪,奶液中均有此菌。排菌可长达三个月以上。人通过与家畜的接触,服用了污染的奶及畜肉,吸入了含菌的尘土或菌进入眼结合膜等途径,皆可遭受感染。
布氏杆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
生殖系统黏膜及损伤甚至未损伤的皮肤等多种途径传播,通过接触或食入感染动物的分泌物、体液、尸体及污染的肉、奶等而感染;
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如牛羊群共同放牧,可发生
牛种和羊种布氏杆菌的交叉感染。动物布氏杆菌可传给人类,但人传人的现象较为少见。
该病的
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最危险的是受感染的妊娠母畜,在流产和分娩时,将大量病原随胎儿、
胎水和胎衣排出。本病主要通过采食被污染的饲料、饮水,经消化道感染。经皮肤、粘膜、
呼吸道以及生殖道(交配)也能感染。与病羊接触、加工病
羊肉而不注意消毒的人也易感本病。本病不分性别年龄,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母羊较公羊
易感性高,
性成熟极为易感,消化道是主要感染途径,也可经配种感染。羊群一旦感染此病,首先表现孕羊流产。开始仅为少数,以后逐渐增多,严重时可达半数以上,多数病羊流产一次。
多数病例为
隐性感染。怀孕羊主要症状是发生流产,但不是必有的症状。流产发生在怀孕后的3-4个月。有时患病羊发生
关节炎和滑液囊炎而致跛行;公羊发生
睾丸炎;少部分病羊发生
角膜炎和
支气管炎。
本病常不表现症状,而首先被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流产前
食欲减退、口渴、萎顿、阴道流出黄色粘液。流产多发生于怀孕后的第三个月、第四个月。流产母羊多数胎衣不下,继发
子宫内膜炎,影响受胎。公羊表现荤丸炎,辜丸上缩,行走困难,拱背,饮食减少,逐渐捎瘦,失去配种能力。其它症状可能还有
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等
①定期检疫。羔羊每年
断乳后进行一次布氏杆菌病检疫。成羊两年检疫一次或每年
预防接种而不检疫。对检出的阳性羊要捕杀处理,不能留养或给予治疗。
羊群受感染后无治疗价值,发病后羊群防治措施是用试管
凝集反应或平板凝集反应进行羊群检疫,发现呈阳性和可疑反应的羊均应及时隔离,以淘汰屠宰为宜,严禁与假定健康羊接触。必须对污染的用具和场所进行彻底消毒;流产胎儿、
胎衣、
羊水和
产道分泌物应深埋。凝集反应阴性羊用布氏杆菌猪型2号弱
毒菌或羊型5号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