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是位于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的私立美术馆。创办人为小山美秀子,由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馆藏包括日本、中国、
南亚、
中亚、
西亚、
埃及、
希腊、
罗马等古文明的艺术品。
基本信息
建筑背景
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其实,所谓建筑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别具一格
美秀美术馆别具一格之处在于,除了它远离都市之外,最特别的是建筑80%的部分都埋藏在地下,但它并不是一座真正的
地下建筑,而是由于地上是自然保护区,在日本的
自然保护法上有很多限制而采取
为要保护
自然环境及与周围景色融为一体的建造方式。这一设计清楚体现设计者贝聿铭的概念:创造一个地上的天堂。他第一次到这个
地方时,就很感动地表白:“这就是桃花源。”
它建在一座山头上,如果从远处眺望的话,露在地面部分屋顶与群峰的曲线相接,好像群山律动中的一波。它隐蔽在万绿丛中,和自然之间保持应有的和谐。
贝聿铭向我们展现的是这样一个理想的画面:一座山,一个谷,还有躲在云雾中的建筑,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学和绘画作品,都围绕着一个主题:走过一个长长的、弯弯的小路,到达一个山间的草堂,它隐在幽静中,只有瀑布声与之相伴……那便是远离人间的仙境.
到达此地山高路险,这正是那些寻道者的旅途。在美术馆建设中,还专门建造了隧道和直通馆址的公路。沿坡路行不到百米,44根银线放射状地向天空展开,经过一个大半的椭圆形架再紧必。原来这些钢丝是在山谷之间吊起一座非对称地长120米的吊桥。桥的另一端便是美术馆的正门.
我们看到完成的这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建筑,可以说是被约束下的杰作,在制约中,我们看到了贝聿铭的天才手笔。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想。
精致造型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用淡黄色木制材料做成遮光格子,而室内的
壁面与地面的材料特别采用了法国产的淡
土黄色的石灰岩,这与贝聿铭为设计
卢浮宫美术馆前庭使用的材料一样。应该说,这方面也满足了小山美秀子本人追求一流水平的希望。
美秀美术馆由巨大的北馆和南馆构成,南馆专门展示世界古代美术品,例如
埃及、
西亚、
希腊、罗马、
南亚和中国,北馆主要以日本美术为中心,有时也举办企划与特别展览。
贝聿铭反复运用几何形的手法众所周知,他追求精致、洗炼的造型达到极致。而这次,由于美术馆在构造上的特殊要求,为了能展示一些特定的美术品,必须在内部设计一些专门的空间。
比如,为在南亚美术
画廊展示的,公元2世纪后叶
巴基斯坦的犍陀罗雕刻的顶部,专门设计7天窗。从上面撒下的光线,极具
神秘感。
内部设计
不只是建筑本身,其它如对美术品的安放、收藏环境等,贝聿铭都下了相当的功夫,最突出的事例是展示和收藏间的空调
系统设计。
在展示间没有直接的空调,而是在它的周围加以设置,目的是保护珍贵的美术品。这一新的设想是,让具有
理想温度的
空气渗透到展示空间中来,而内部的空气不对流,把对美术品的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收藏品仓库中也采取了同样的措施。而展示室的照明,取消了对展品有害的
发热光源,用最近几年开发出来的
光纤维材料作照明。
借景造园
所谓
借景是通过人工的手段,截取或剪裁自然中的一部分,享其纳入,这是中国传统
造园中常用的手法,而日本也有着同样的传统。 请看贝聿铭是这样加以运用的美术馆和
神慈秀明会建筑有一公里之遥,为了体现与这组建筑的联系、进入正庭之后,立即可以眺望窗外的风景——群山和那仅露出屋顶的神慈秀明会神殿和钟塔。
在北馆有一个中庭,庭中有院,这是委托日本造园师设计的。越过庭院周围的建筑,可见院外的山岗和蓝天白云,这美丽的关系让我想起在
京都修学院离宫所见、
人们常常埋怨建筑受到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但常常又由于有了限制,优秀的创造才得以体现,美秀美术馆就是一件绝好的范例。
1997年1月21日贝聿铭在纽约曾接受过一次记者的采访,他认为:“构造的形态当然被地形所左右,根据当地的规定,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方米的部分,大约只允许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部分露出地面,所以美术馆80%的部分必须在地下才行。”
贝聿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
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
广州市,父亲
贝祖贻曾任
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
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聿铭作品以
公共建筑、
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
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
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
华盛顿特区国家
艺廊东厢、法国
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中国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
苏州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