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亚
亚洲南部地区
南亚(South Asia)指位于亚洲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西段以南及印度洋之间的广大地区。它东濒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总面积约500万平方千米。
地区范围
南亚区域内的国家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马尔代夫,此外缅甸在文化上亦受到南亚影响很大,所以有时亦被纳入南亚的范围。
这块次大陆包含了世界超过20%的人口,使它成为了世上人口最多和最密集的地域,同时也是继非洲之后全球最贫穷的地区之一。由于政治及宗教上的分别,当地的政局都不太稳定。印度巴基斯坦两国亦因为这些理由而曾多次开战。现时区内有南亚地区合作组织主理区内经济合作。中国国内缺少南亚古代诸王朝史专著译著。国外经典学术著作也不少,可惜没有被国内出版机构引进翻译。
自然地理
位置
1、海陆位置:北靠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南临印度洋,西濒阿拉伯海,东濒孟加拉湾,大体在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洋之间。
2、经纬位置:0°~38.5 °N,60.5°E~97°E 。
3、国家地区:北侧:中国;东侧:东南亚;西北侧:西亚中亚
国家和地区
2个岛国:斯里兰卡马尔代夫
1个地区:克什米尔
地形地势
南亚地形分为三部分: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前者平均海拔超出6,000米,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14座。中尼边界东段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86米,是世界最高峰。后者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最高点近7500米。气候、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变化显著。中部为大平原(由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冲积而成),河网密布,灌溉渠众多,农业发达。南部为德干高原和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高原与海岸平原之间为东高止山脉西高止山脉。戈达瓦里、克里希纳等河自西而东流,注入孟加拉湾。盛产水稻、小麦、甘蔗、黄麻油菜籽、棉花、茶叶等。富煤、铁、锰、云母、金等矿藏。
由于北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帕米尔高原把南亚跟亚洲大陆主体隔开,东、西和南三面为孟加拉湾阿拉伯海和印度洋所环绕,在地理上有一定的独立性,使南亚在地理上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因此喜马拉雅山以南至印度洋的大陆部分被称为“南亚次大陆”(或简称次大陆)。而南亚则是由南亚次大陆的大部分和附近印度洋中的岛屿共同构成的。北部为狭长崎岖的喜马拉雅南侧山地,中部为略成弧形、广阔的恒河—印度河低地,而南部则是西部略高、东部略低,起伏平缓的德干高原
南亚地区界线明显,年轻的褶皱山脉(如西北部的苏来曼山脉,北部的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东部的巴达开山脉和阿拉干山脉等),围绕在半岛的北面,南临大海。中部平原印度河恒河冲积而成。印度河源于我国西藏,流经南亚西部干旱地区,注入阿拉伯海;恒河源于西北喜马拉雅山区,流经印度、孟加拉国,注入孟加拉湾河口恒河三角洲
南亚西北部塔尔沙漠成因:①冬季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②夏季西南季风无法到达;③印度河流域过度开发。
地质
地质构造和地形具有非常明显的关系。南部的德干高原,占有印度半岛的大部分,是一个庞大的前寒武纪古陆块,它是构成次大陆的核心,是冈瓦那古陆的一部分。白垩纪末,在德干高原的西北部曾有大规模玄武岩溢出,覆盖面积达40万平方公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熔岩台地德干高原的地形是一个久经侵蚀的向东北缓倾的大古老地块,西高止山构成高原的西部边缘,高度约1000~1500米,其西斜面断层崖;东高止山构成高原的东部边缘,高度约500~600米,为低丘状,沿海有较宽的沿海平原;在德干高原内部多地垒和地沟的地形,是一个古老的、久经侵蚀的、倾动的和被许多河川所切割的准平原残丘状地块。斯里兰卡岛在地质构造上与印度原为一体,后因保克海峡和马拿尔湾的沉降,才与印度分离。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南侧的一部分山地,这是喜马拉雅运动的产物。
喜马拉雅山脉在构造上可分为三带:北部带,又名西藏带或西藏喜马拉雅带,是由古生代初期至第三纪的岩层组成;中部带,又名雪峰喜马拉雅带或喜马拉雅带,露出岩石主要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现代冰川和雪峰甚多;南部带又名外带或山麓喜马拉雅带,位于印度大平原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主要为低矮山麓,岩层以第三纪沉积岩为主,高度约1000米。印度大平原是属于新褶皱山前渊地带,其前身为孟加拉湾阿拉伯海的一部分,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约250~300公里,是世界著名的大平原之一。
气候
南亚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一年分热季(3-5月)、雨季(6-10月)和凉季(11月至次年2月),全年高温,各地降水量相差很大。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极其丰富,是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如印度的乞拉朋齐)。西北部则降水较少。
南亚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和北纬30°以南,除印度西北部和巴基斯坦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外,其它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季风气候的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以及青藏高原地形作用等都有密切关系。
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1~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印度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尘暴。6~10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部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又重新转入凉季。
热带雨林热带季风林在南亚地区占有广大面积,其分布与降水量有密切关系。西高止山西侧,东部喜马拉雅山的南侧和阿萨姆地区以及斯里兰卡岛大部,年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区;德干高原大部年降水量为1000~2000毫米,树木为了减少热季的蒸发,形成干季落叶;德干高原内部和印度半岛西北部,年降水量在500~1000毫米之间,多为灌木和草原植被;塔尔沙漠及其周围,雨量很少,为荒漠和半荒漠,仅生长稀疏草本植物和多刺灌木。西南季风强弱和来得早迟,对南亚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
在北部喜马拉雅山地有高山气候。印度河流域有部分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使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这是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的主要原因之一。
气候特征:
(1)以三种热带气候类型为主
马尔代夫、斯里兰卡岛的南部是热带雨林气候;印度西北部、巴基斯坦南部是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半岛、恒河平原、喜马拉雅山脉南麓是热带季风气候。
(2)广布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的成因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的海陆热力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夏季向北移动);印度北部低气压中心使西南季风势力加强。
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一年分凉、热、雨三季。干季、凉季:每年10月至次年2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凉爽;热季:每年3-5月,盛行东北季风,晴朗、干燥、炎热;雨季——每年6-9月,盛行西南季风,高温、湿、降水丰沛。
(3)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河流
河流方面:南亚有三大河流,即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印度河源出中国(其源头河叫森格藏布),向西南转向南流,注入阿拉伯海。它是巴基斯坦最重要的灌溉水源
自古以来印度河平原就是南亚灌溉农业发达的地区。恒河源出喜马拉雅山南麓,流经恒河平原。布拉马普特拉河流经三国,其上游在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中游在印度境内,下游在孟加拉国与恒河汇合,流入孟加拉湾。这两条河流在入海口地区,冲积成面积很大的恒河三角洲,世界上最大的优质黄麻产地就分布在这里。
资源
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热带雨林和热带季风林占有广大面积。
盛产水稻、小麦、甘蔗、黄麻、油菜籽、棉花、茶叶等。富煤、铁、锰、云母、金等矿藏。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植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稻米、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和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农作物的分布
印度河平原主要作物是小麦;
德干高原因为海拔高热量充足适宜于棉花生长;
恒河流域主要的作物是水稻。
南亚次大陆
南亚因喜马拉雅山脉等高大山体而与亚洲其他地区隔开,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因为它的面积小于大陆,所以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又因为印度和巴基斯坦是南亚的主要大国,也有人称南亚为印度次大陆印巴次大陆
人口
截止2010年,南亚地区约有15.94亿人口,其中,印度人口12.1亿(2011年),巴基斯坦1.64亿(2010年),孟加拉国1.42亿(2011年),尼泊尔2800万,不丹69万(2009年),斯里兰卡2000万(2000年),马尔代夫35.9万(2007年)。
南亚裔族群是一个由两千多个不同种族构成的多元族群。南亚裔人口的组成主要有来自以下地区的人口:巴基斯坦、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不丹、孟加拉、斯里兰卡。这两千多个种族包括有小至数十人的部落,又或多至上亿人的庞大族裔。这很可能与这地区历史上多次受到邻近的外族入侵有关。这地区上最早的民族都属于达罗毗荼人,之后受到雅利安人和伊朗人的入侵,并与当地的土著民族混和成为多个新的混血族群,继承了各自的传统及信仰。
历史文化
南亚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恒河——印度河流域便出现过一些繁华的城市,公元前3世纪以后,又相继出现了囊括次大陆地区的大部分版图的四个统一的国家,即孔雀王朝笈多王朝德里苏丹国莫卧儿王朝,在这一过程里,南亚一直是世界上最富饶的地区之一,农业、手工业交通运输业以及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均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1498年,来自西方的葡萄牙人达·伽马首航印度之后,西方殖民势力相继侵入这一地区。到1757年,除“高山王国”尼泊尔保持了一定程度的独立外,南亚其它地区均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其中,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和缅甸合称为英属印度。在长达数百年的殖民统治过程中,南亚悠久的文明历史被中断,经济发展处于相对停滞状态,使南亚成为了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区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南亚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长达200年的殖民统治体系面临瓦解。为了维护英国在南亚的殖民统治,英国殖民当局采取了“分而治之”的办法,于1947年6月抛出了“蒙巴顿方案”。
所谓“蒙巴顿方案”是由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一项“印巴分治”的具体计划,主要内容是:把英属印度的居民按宗教信仰划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邦,分别建立自治政府。巴基斯坦由东巴和西巴组成,两部分相距1600公里。王公土邦在“移交政权”后享有独立地位,可分别谈判加入印、巴任何一方。
蒙巴顿方案抛出后,印度的国大党和穆斯林接受了这个方案。1947年8月15日,印巴实现分治,成为两个自治邦,其后又于1950年和1956年分别宣布为独立的印度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伊斯兰联邦共和国,但均留在英联邦内,1972年1月巴基斯坦宣布退出英联邦。
印、巴分治以后,由于东、西两巴被印度领土一分为二,行政管理不便,加之受外部势力的影响,1971年3月25日,东巴宣布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国,因此3月26日,东巴基斯坦与西巴基斯坦(即今天的巴基斯坦)开战。后来印度帮助东巴基斯坦,东巴基斯坦取得了胜利,成为了独立的孟加拉国。
不丹在历史上曾为一个独立的部落,1772年英国侵犯不丹,1865年,英国同不丹签订不平等条约,即《辛楚拉条约》,强迫不丹割让包括噶伦堡在内的第斯泰河以东地区。1910年1月,英国又强迫不丹签订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英国的“指导”。印、巴分治后,印度于1949年8月8日强迫不丹签订《永久和平与友好条约》,规定不丹的对外关系接受印度的“指导”,使不丹实际上沦为印度的附属国。多年来,不丹王国政府对印度的控制日益不满,要求独立自主,随之不断要求有直接同外国发生经济联系和进行贸易的权利。
锡金原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内陆小国,面积7100平方公里,人口35万。从19世纪上半叶,英国以印度为基地对锡金进行武装侵略,1890年锡金沦为英的“保护国”。1947年,印度刚独立不久便强迫锡金同它签订了《保护现状协定》。1949年6月,印度派军队进驻锡金。1950年强迫锡金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锡金除在内政上享有“自治权”外,国防、外交、经济等均由印度控制。1975年4月,印度军队解散了锡金国王的宫廷卫队,后又废黜国王,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
除上述国家外,印度洋上原为英属殖民地的两个岛国斯里兰卡(原名锡兰)和马尔代夫也先后于1948年和1965年宣布独立。从此南亚国家全部独立。
由于英国长期殖民统治以及后来实行“分而治之”政策造成的恶果,南亚国家从取得独立起,就存有许多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问题,如克什米尔问题俾路支斯坦问题、印中边界问题等。这些问题与各国的种族、民族、教派等矛盾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冷战时期美国、苏联在南亚的渗透和争夺,使本区战后几十年来长期动荡不安。40多年来南亚各国虽然不断进行双边谈判,但许多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直接影响着南亚各国的稳定与安宁。
南亚是印度教、佛教、耆那教锡克教的发源地。印度、尼泊尔居民多数信奉印度教,巴基斯坦、孟加拉国、马尔代夫居民多信奉伊斯兰教。斯里兰卡、不丹居民多信奉佛教。
经济发展
棉麻,纺织等传统轻工业为主
农业
南亚是芒果、蓖麻、茄子、香蕉、甘蔗,以及莲藕等栽培农作物的原产地。所产黄麻、茶叶约占世界总产量1/2左右。水稻、花生、芝麻油菜籽、甘蔗、棉花、橡胶小麦椰干等的产量在世界上也占重要地位。
(1)农业生产三大有利条件:高温多雨,地形平坦,耕地辽阔。
(2)影响农业生产三大不利条件:水灾、旱灾、人口增长过快。
(3)解决粮食问题采取三个措施:白色革命绿色革命计划生育
(4)三大农作物:小麦、水稻、谷子。
(5)三大经济作物:棉花、茶叶、黄麻。
(6)“神牛”三大作用:提供牛奶、耕地、运输。
主要国家
印度
印度,是印度共和国 (Republic of India)的简称,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的多样性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旅游资源。与孟加拉国缅甸中华人民共和国、不丹、尼泊尔和巴基斯坦等国家接壤,与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等国隔海相望。古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明,印度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发源地。面积约298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等)。印度政府宣称其领土为328.78万平方公里。印度面积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位于亚洲南部,是南亚次大陆最大的国家。
印度在赤道以北8°4′N-37°6′N,68°7′E-97°25′E之间。印度是世界第七大国,总面积298万平方公里。印度从北到南全长3,214公里,从东到西全长2,993公里。
印度地理是多样的:从雪山山脉到沙漠,从平原到雨林,从丘陵到高原,风光应有尽有。印度囊括了位于印度板块印度次大陆的绝大部分,以及印度-澳大利亚板块的偏北部分。印度拥有海岸线7000多公里,其中大多数位于亚洲南部半岛,伸入印度洋。印度西南部与阿拉伯海接壤,东部和东南部与孟加拉湾接壤。
肥沃的印度恒河平原覆盖了印度北部,中部和东部的绝大部分。而德干高原占了印度南部的绝大部分。印度西部是塔尔沙漠,这是一个岩石和沙尘的混合沙漠。印度的东部和东北部边境线涵盖了喜马拉雅山脉。由于与巴基斯坦的领土纠纷,印度的最高点存在争议。按照印度的说法,其最高点(在有争议的克什米尔地区)是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印度无争议的最高点是干城章嘉峰,海拔8598米。
印度西北部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接壤,北部与中国大陆,不丹尼泊尔接壤,东部与缅甸接壤,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东部是孟加拉国。印度南部是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印度尼西亚等的岛国。
印度位于印度次大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在北部的喜马拉雅山区(其中就有海拔8,598米的印度最高峰康城章加峰)、中央平原、恒河平原(Indo-GangeticPlain)以及南部的德干高原。
多条河流发源于或流经印度,例如有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亚穆纳河戈达瓦里河以及奎师那河(KrishnaRiver)。印度河上流的一小段也位于印度境内。印度南方是热带季风性气候,北方则是温带气候。干旱、季风性气候造成的下雨形成的突发性洪水,严重的雷暴雨、地震等是印度的主要自然灾害
印度有世界上第四大蕴藏量的煤炭。其他主要的自然资源还有铁矿、锰、云母铁矾土钛矿铬铁矿、天然气、石油、钻石石灰石可耕地等。
印度是一个农业大国,主要农产品有稻米、小麦、牛奶、油料、甘蔗、茶叶、棉花和黄麻等。印度国耕地面积约1.6亿公顷,人均0.17公顷。印度是世界第一大产奶国,也是世界重要的产棉国和产茶国。牛、山羊、绵羊、水牛头数居世界第一。印度拥有云母、煤、铁、铝、铬、锰、锌、铜、铅、磷酸盐、黄金、石油等丰富的资源,其中云母的产量和储量为世界之首,铝土产量和煤产量均居世界第五位,云母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森林5300万公顷,覆盖率为16%。印度的工业主要包括制造业、电力、矿业、纺织、食品、精密仪器、汽车制造、软件制造、航空和空间等行业。1991年印度政府实行全面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速度引人注目。印度在天体物理空间技术分子生物、电子技术等高科技领域都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有珠宝制品、棉纱棉织品、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石油制品、皮革、海产品、铁矿砂矿产品等。此外,印度的旅游业和服务业也比较发达,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的比例。印度主要旅游点阿格拉德里斋浦尔昌迪加尔、纳兰达、迈索尔果阿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铁路是印度最大的国营部门,亦为主要运输手段,总长度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公路运输发展较快,已承担了全国80%的客运量和60%的货运量,全国日平均客运量逾6000万人次,为世界最大的公路网之一。货币名称印度卢比(Rupee);1卢比=100派士。
多民族国家,其中印度斯坦族占全国人口的46.3%,泰鲁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泰米尔族占7.4%。
印度的语言异常繁杂,宪法承认的语言有10多种,登记注册的达1600多种。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即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乌尔都语:اسلامی جمہوریہ پاکستان‎;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Pakistan),位于南亚,东与印度比邻,南面是印度洋,西与伊朗接壤,西北和阿富汗相连,东北面可通往中国的新疆。在乌尔都语中,“巴基斯坦”这个源自波斯语的字的意思为“圣洁的土地”或“清真之国”。从前首都在卡拉奇,1952年开始,首都位于伊斯兰堡。1951年5月21日,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里氏7.6级的强烈地震,造成至少7.4万人死亡。
巴基斯坦位于南亚。面积为79.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克什米尔)。
巴基斯坦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气候总的来说比较炎热干燥,每年平均降雨量不到250毫米,1/4的地区降雨量在120毫米以下。巴最炎热的时节是6、7月份,大部分地区中午的气温超过40℃,而在信德和俾路支省的部分地区中午气温则可能高达50℃以上。海拔高度超过2千米以上的北部山区比较凉爽,且温差大,昼夜平均温差14℃左右。气温最低的时节是12月至2月。
巴基斯坦有人口1亿4903万(2003年6月资料),其中旁遮普族占56%,普什图族占16%,信德族占13%,俾路支族占4%等。97%以上的居民信奉伊斯兰教,1.5%信奉印度教,1.3%信奉基督教,0.2%信奉祆教。乌尔都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民族语言旁遮普语信德语普什图语俾路支语等。人口密度是每平方公里182人(2001年)。
巴基斯坦的经济结构由主要是农业为基础转变为服务业为基础。如今农业只贡献国内生产总值的20%;而服务业占53%,批发和零售贸易占这个产业的30%。过去几年,Karachi Stock Exchange 和世界其他新兴市场的一样增值。大笔外资被投入到电讯,房地产和能源等领域。其他主要产业包括软件,机动车辆,纺织,水泥,化肥,钢铁,造船,航空航天工业和军火生产。
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Islamabad,旧译伊斯兰巴德)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海拔600米的波特瓦尔高原上,在白沙瓦以东195公里,距离卡拉奇1530公里,背依高耸的马尔加拉山,东临清澈的拉瓦尔湖,南面是一片葱绿的山丘,气候宜人,景色秀丽。伊斯兰堡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都城之一。1959年巴基斯坦政府决定在此建设新首都,1961年开始兴建,1970年基本建成。伊斯兰堡面积达909km2的新兴城市,成为巴基斯坦的政治中心。有人口约104万(2004年)。
中国在南亚
中国需要处理好以下双边关系
中印关系
纵观中国边境态势,印度已经成为与中国有最多领土纠纷的国家。印度在非法侵占我国藏南地区(印度所谓的“阿鲁纳恰尔邦”)的“小动作”愈加频繁;更不能容忍的是,达赖喇嘛和印度总理辛格先后到访那里,中国外交部随即强烈表示了严重“不满”和“关切”。中印大开口水战,边界军事对峙因此加剧。
很显然,达赖喇嘛成为2009年中印关系紧张的催化因素。
多达20多轮的边界谈判并没有得到丝毫的实质进展,根深蒂固的边界纠纷还将持续下去。
令人担心的是,中、印两国的陆地边界争端有可能扩大到海洋上。到那时,陆上和海上的争议恶性互动,对两国关系的影响是不可预测的。
从历史上看,强国之间的海上争夺,可能引发战争。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英国和德国的海上争夺,导致这两个强国成为敌对国家。最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兵戎相见。
事实上,中印关系正朝着更坏的方向发展。
印度海军司令上将尼马尔-维尔马说,印度海军正在制定一副蓝图,保卫国家在印度洋的利益。为了抗衡其他国家的海军力量,印度将制造或购买四十艘新的军舰,包括驱逐舰航空母舰航空兵战机和潜艇等。
亚洲国际新闻社路透社英国独立电视台澳大利亚广播新闻综合报导,印度此举意在抗衡中国在印度洋海军势力的扩大。
印度海军司令维尔马说,印度在定期审视印度洋的形势和中国海军部署的情况。他说:“对我们来说,我们也有自己的部署,我们定期评估中方的变化。”
各国媒体的态度特别是环球网所作的中印关系调查显示,中国和印度正在为扩大在印度洋的影响力而进行一场较量。
东方网说,印度希望在马尔代夫驻军以瓦解中国在那里的珍珠链据点。
一个达赖,影响到中印两国的善良国民;一个领土纠纷,影响到中印关系的大局。没有正常的双边关系,特别是没有实际影响印度的军事能力,很难想象中国能在印度洋海域有什么成就感。
中斯关系
在中国的实际影响下,斯里兰卡政府军彻底摧毁反政府武装。在印度看来,这是不可思议的也是非常尴尬的。一方面,中国支持的政府军,在国际上有很好的形象;另一方面,斯里兰卡政府军打击的是具有印度血缘的反叛分子,印度可谓是茶壶里煮饺子有苦话说不出。
随着国内局势的好转,中斯军事关系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在首都科伦坡以南230公里处的汉班托特,中国于2007年开始修建港口,工程计划在2022年竣工。这形成了中国与斯政府之间联盟的基础,也解释了对泰米尔猛虎组织战争期间斯里兰卡从中国得到的综合支持
中巴关系
共同的战略敌人或对手,造就中巴成熟的外交关系。从两国建交以来,中巴关系经受住了非同一般的考验。
一般说来,从中国传统外交做法看,基于与巴基斯坦的传统紧密关系,中国如果有能力帮助这个朋友,就一定会帮助的。
公开的资料显示,当今巴基斯坦空军70%的武器装备外购自中国。
在提及中巴两国长期且可靠关系时,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称:“中巴两国间的协作,并非交易,而是我们的联盟及兄弟关系使我们结成了永恒的友谊”。
胡锦涛主席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也曾经说过,中巴两国是真正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中巴情谊比喜马拉雅山还高,比印度洋还深。这就是广为传颂的“4个友好,2个深度”。
日本时报也无不羡慕的说,巴基斯坦南部的瓜达尔港就是中国印度洋珍珠链上的一颗新珠。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27 11:15
目录
概述
地区范围
自然地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