翕翕,拼音是xī xī,汉语词语,意思是失意不满的样子;苟合貌;和睦和谐的样子;盛大的样子;昏暗的样子;一开一合的样子;形容发烧时的症状;趋附的样子;纷纭的样子。出自《孙子·行军》。
《孙子·行军》:“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曹操注:“谆谆,语貌;
翕翕,失志貌。”
宋·
曾巩《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於众不矫矫为异,亦不翕翕为同。”
茅盾《
子夜》一:“姑太太点头,眼睛也望着外边,嘴唇翕翕地动:在那里念佛!”
汉·
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
唐·
韩愈《唐故朝散大夫尚书库部郎中郑君墓志铭》:“不为翕翕热,亦不为崖岸斩绝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