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画院
宋官署名
宣和画院,宋官署名。雍熙元年置。“宣和”是宋徽宗的年号,这位皇帝喜好书画艺术。当时文艺事业非常繁荣,宫廷设立了完整周密的画院制度。宣和只是年号,并不是画院名字。宣和画院指宋代宣和年间的翰林图画院。
历史渊源
早在五代时期,后蜀(933—965)和南唐(937—975)就已经开始设立专门从事绘画的机构——画院。画院由国家直接管理,画院画家以“翰林”、“侍诏”的身份享受与文官相近的待遇,并穿戴官服,领取国家发放的“俸值”。这样,国家可以把全国最优秀的丹青妙手汇聚起来。如后蜀时画院画家黄筌黄居采父子在花鸟画方面,南唐时画院画家曹仲玄周文矩顾闳中等在人物画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公元960年,宋王朝统一中国后,继续设立画院并加以扩大,成立了翰林图画院。原来五代时画院的高手都在宋画院供职。宋代的画院成为全国绘画创作的中心。为了挑选为新建的玉清昭应宫绘制壁画,画院主持向全国召募画师,应召画家竟超过三千人。经过考试,武宗元王拙等百余人入选。武宗元就是《朝元仙杖图》的作者,当时人们认为他可以和吴道子相比。前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就是宋徽宗时画院的画师。
皇家画院最活跃的时期是从宋徽宗到南迁后宋高宗宋孝宗时期(1101—1189)。画院日趋完备,画院考试正式纳入科举考试之列,以揽天下画家。考试按题材分为佛道、人物、山水、鸟兽、花竹、屋木六科,摘古人诗句为题,看谁的构思巧妙,出奇制胜,更有创造性。例如,对于“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的考题,优胜者不落入在船上停一只鹭鸶的俗套,而画一人在船尾入睡,横置一根笛子,因终日等待渡者而疲倦。“深山藏古寺”的题目,立意在“藏”字上,画中并不画古刹一角,只画一个小和尚在溪边担水足矣。
主要人物
宋代画院的兴盛同宋徽宗赵佶(1082—1135)有密切关系。赵佶不仅是画院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同时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画家和水平很高的鉴赏者。他要求画家要师法自然,把握对象的“情态形色”,符合物理,不倚傍前人。有一次,赵佶要画院画家画孔雀升墩的屏障,画了几次他都不满意,问他为什么,他说,孔雀开放一定先要举左脚,而画家却都画成抬右脚了。
赵佶不仅重视写生,还讲究物理法度。他曾经画过鹤的二十种不同姿态。他画鸟雀时用生漆点睛,黑豆粒般地凸出在纸绢上,使眼珠发亮,十分生动。他在人物、山水、花鸟几方面都有一定成就,花鸟画最为突出。其他署名的作品有《腊枝珍禽图》《芙蓉锦鸡图》《瑞鹤图》《文会图》等多幅。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和身份,难免其中有御用画家代笔者。他还创立了一种精瘦劲健的“瘦金体”书法,别具一格。他在整理和保存古代艺术遗产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授意编成的《宣和睿览集》共100帙,分14门,总数达1500件作品。《宣和画谱》20卷,收入6396件作品。
赵佶在政治上是一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一个亡国之君,但在艺术上是有作为的,他对于宋代画院的建设和院体画的发展,对于书画艺术的提倡和创作,以及对于古代艺术的整理与保存,是有突出贡献的。他称得上是一个“不爱江山爱丹青”的皇帝。赵佶史笔遗恨丹青永纪。北宋著名的误国之君。但他自幼酷爱书画,并为之终生探索实践,却成了中国书法史上无可代替的杰出人物。赵佶擅长绘工笔花鸟,风格写实缜密,并由于他的倡导,使宋代工笔花鸟画登上了艺术最高峰。他出入黄庭坚书法,自创了一种瘦劲硬挺锋芒毕露的“瘦金体”,历代传摹不衰;他兴办国家级画院,开了公办画院的先河;他主持编撰了《宣和书谱》。使许多重要的艺术资料得以保留。
宋代翰林图画院画家的选拔,最具有浪漫色彩。根据宋·邓椿所著之《画继》一书的记载,宋代宣和(宋徽宗赵佶年号)时画家在进入画院之前,需要经过考试,只有考试合格的画家才能成为翰林图画院的成员。而考试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由宫廷主考人在古诗中寻找一句现成诗句,作为考试的题目,应考的画家们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将文字的诗句变成可视的图画。《画继》上说: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又如“深山藏古寺”,要求画家所作不但切合试题,而且还要求画幅构思巧妙不落俗套。
宫廷画院的花鸟创作亦开始摆脱黄体的一家眷属。来自民间的崔白,崔悫兄弟,作为花鸟多在于水边沙外之趣,画风清淡疏通,放手铺张,势欲飞动,虽属工笔设色范畴,但明显已向粗放,清淡的格调倾斜,追求“孤标高致”,“野趣”,迎来了画院花鸟创作的全面繁荣。 皇帝宋徽宗赵佶,对画院的建设不遗余力,对花鸟画的提倡尤其着意。概括其对绘画艺术的要求,大体上可以归结为两点:一是注重写生追求客观的真实性,二是通过命题考试追求的含蓄性。在其影响下当时画院的花鸟画创作呈现出形象逼真、意境生动的特色。比之二黄,有了长足的进步。
其画风有两种,一种用浓郁的重彩画成,源于黄体,另一种用清淡的水墨画成,源于徐熙。其作风又有两种:一种工笔细勾淡染,与院体无异,只是变色为墨而另一种粗笔,连勾带染,点垛兼施,但依然恪守形象的真实性。 南宋宫廷画院的花鸟,在艺术思想上乃画风形态上,无不受赵佶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其中不少著名的画家如李安忠李迪等,本来就是宣和画院的画师。此外如林椿吴炳等均为一时高手从具体画法而论,南宋画院虽与宣和画院一脉相承,但宣和画院多为大幅画创作,至南宋初期的李迪犹然,而南宋画院多为斗方,团扇形制的小幅面创作。因此,就风意境而论,前者有辉煌壮丽之观,后者清新腕约之致。 除工笔设色的一路之外,当时的禅林之中亦以花鸟画画坛化为顿悟的机缘,画法用水墨大写意,极其恣肆奔放,完全脱略形似以神韵为尚,其意境又在徐熙落墨法之外。先在画院后又入禅林的梁楷所作多取远景,牧溪则多写近景;梁楷擅于用笔而性格较为刚斫,牧溪擅于用墨而性格稍趋柔和,这一路禅画风后来东传日本,对日本画坛影响至为深远。
参考资料
宣和画院.知梦空间.
中华史诗美术大展.中国国家博物馆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3-09-15 20:28
目录
概述
历史渊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