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指归
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老子指归》是201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严遵。
内容简介
为便于国内外学术界对道教及其影响的研究,便于广大读者了解道教的概貌,我们初步拟订了道教典籍选刊的整理出版计划。其中既有道教最基本的典籍,也包括各种流派的代表作,有不少书与哲学、思想史关系密切。所有项目,都选用较好的版本作为底本,进行校勘标点。
汉代中后期是道家思想的转型时期。在意识形态领域失去了 主导地位的道家学说不再作为统治术而为统治者所用,其存在和发展只能采取两种主要的形式:其一是作为学术思想,其二是作为长生成仙之道;对道家思想进行研究的主要形式也由汉代前期的著书立说变为对《老子》进行注释,可惜其中大部分已经亡佚 了。流传下来的,则以西汉末期隐士严遵所著的《老子指归》 (下称《指归》)和河上公者所著的《河上公章句》最为典型。
两部书对当时道家思想的演变起到了重要的作 用。《指归》的道论与哲学思想为扬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继承,成为魏晋玄学所提出的“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与重玄学的萌芽。《河上公章句》 虽为道家学术著作,但客观上为早期道教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基础。
《老子指归》是西汉道家隐士严君平以韵文形式对《老子》思想的理论阐发,文辞古奥、句式相骈。《老子指归》先引用老子观点原文,然后进行指归分析,条理清晰,文笔优美,义理深邃博大。是西汉道家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哲学的发展史中承前启后内蕴转机。它的哲学思想包括世界观、人生观、辩证法等思想内容,其中世界观是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本源性理论,体现了道家和谐、阴柔型辩证法。使道家学说更系统和条理化。在汉代以至整个道家思想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指归》的道论与哲学思想为扬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继承,成为魏晋玄学所提出的“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与重玄学的萌芽。严君平的学说在汉唐宋时期,对许多道家人士和易玄大家的思想都有影响。一般认为这是与《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老子河上公章句》、《王弼道德经注》并驾齐驱,诠释道德经最为准确的注本之一。(然明清疑古派认其伪,四库馆也不从即将被毁的一万三千六百卷,15万册书中辑佚道经部分,导致严遵注道经部分彻底失传,近代学者只从现存典籍中辑佚出部分道经佚文)辑佚较全者樊波成《老子指归校笺
目录
樊波成此次整理,取《道藏》本所收《老子指归》为底本。《道藏》本相对于其他诸本,最多地保留了严遵此书的原貌。从两汉时期章句体式来看,作者认为,严遵所作,当称为《老子章句》。今《道藏》本所附《老子》经文及注文,即严遵本《老子》及《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所录严遵《老子注》,及后人腰斩《章句》之“句”。《指归》即《章句》之“章指”。在整理过程中,作者参考多种《老子》经注,充分利用各类出土文献、秦汉文献流传和音韵学知识,尝试复《老子章句》之旧,将今本《老子指归》整理成为一部条例清晰的读本,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辑佚,为《老子》学史和简帛《老子》的校勘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经典释文序录》及《隋书·经籍志》都著录有严遵《老子注》与《老子指归》二种。整理者根据对两汉时期章句体式的考察,认为严遵关于《老子》的著作其实只有《老子章句》一种。今存的《老子注》与《老子指归》其实是章句体在两汉时期传注体式发展过程中被扬弃而产生的被割裂的著作。整理者通过利用各类出土文献、秦汉文献流布以及音韵学、训诂学的知识,复《老子章句》之旧,并通过对相关文献的辑佚,为《老子》学史和简帛《老子》的校勘提供了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点校说明
老子指归
君平说二经目
老子指归卷之一
上德不德篇
得一篇
上士闻道篇
老子指归卷之二
道生一篇
至柔篇
名身孰亲篇
大成若缺篇
天下有道篇
不出户篇
老子指归卷之三
为学日益篇
圣人无常心篇
出生入死篇
道生篇
天下有始篇
行于大道篇
善建篇
老子指归卷之四
含德之厚篇
知者不言篇
以正治国篇
方而不割篇
治大国篇
大国篇
老子指归卷之五
万物之奥篇
为无为篇
其安易持篇
善为道者篇
江海篇
天下谓我篇
老子指归卷之六
用兵篇
言甚易知篇
知不知篇
民不畏威篇
勇敢篇
民不畏死篇
老子指归卷之七
人之饥篇
生也柔弱篇
天之道篇
柔弱于水篇
小国寡民篇
信言不美篇
老子指归辑佚
道可道篇
天下皆知篇
不尚贤篇
道冲篇
天地不仁篇
谷神不死篇
天长地久篇
上善若水篇
持而盈之篇
裁营魄抱一篇
三十辐篇
五色篇
宠辱若惊篇
视之不见篇
古之善为士篇
致虚极篇
太上篇
绝学篇
曲则全篇
希言自然篇
企者不立篇
有物混成篇
重为轻根篇
知其雄篇
取天下篇
佳兵篇
知人者智篇
执大象篇
将欲歙篇
附录一 生平事迹
汉扬雄法言问明篇(节录)
漠班固汉书王贡两龚鲍传(节录)
晋李轨法言渊骞注(节录)
晋陈寿三国志秦宓传(节录)
晋皇甫谧高士传严遵
晋常璩华阳国志蜀郡士女(节录)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登涉(节录)
附录二 书目着录
附录三 序跋提要
宋陆游跋老子道德古文
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节录》
明刘凤严君平道德指归序
明沈士龙题道德指归
明胡震亨题道德指归
清钱曾读书敏求记《节录》
清全祖望读道德指归
清四库全书总目《节录》
唐鸿学指归跋
蒙文通严君平道德指归论佚文序
王利器道藏本道德真经指归提要(节录)
作者简介
严君平又称庄君平,公元前86年——公元10年,西汉早期道家学者,思想家,“蜀之八仙”之一。名遵,字子陵(东汉班固著《汉书》,因避汉明帝刘庄讳,改写为严君平),蜀郡成都市人。好黄老,汉成帝(前32~前7年在位)时隐居成都市井中,以卜筮为业(以占卜耆龟给人看相),“因势导之以善”,宣扬老子道德经,以惠众人。
归隐后著述、设馆授徒于郫县平乐山宣讲《老子》、《庄子》,培养出了得意弟子扬雄。依老子哲学思想,严周著书十余万言写出了一生最重要的几部黄老著作—— 著有《老子注》二卷、《老子指归》十四卷(注与指归本为老子章句一书被后人拆分),使李耳(老子)的道家学说,更加系统条理化,得以发扬光大。《指归》的道论与哲学思想为扬雄、王弼、成玄英等人所继承,成为魏晋玄学所提出的“贵无”、“自然为本”的本体论与重玄学的萌芽。汉代对《易》的解释最重要的学派有三:一是以为代表的象数之学,一是以费直为代表的义理学派,一是以严遵为首的黄老学派。为汉代道家易的代表人物之一。
作品影响
早在西汉时期,中国思想文化界就有“齐鲁学”与“蜀学”的说法,其实,所谓的齐鲁之学,就是儒学礼仁等学说传统,而蜀学传统是什么?西汉之后应该是很明白的,就是道家严君平和扬雄的学说传统,也就是关注自然和人性本质本性研究的学统。历史上的一些典籍,常常把西汉前的蜀地描绘成为荒蛮之地,那是当时一些中原学士的自我中心表现,不足为信,从考古上就可以发现,四川在夏商周秦五代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自周秦并入中原文化系统以后,蜀地一直就沿袭着自己的学术传统,从而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中的“蜀学”学统格局。应该说,严君平和扬雄是西汉时期所涌现出来的两个带有明显蜀学传统的人才,他们的学问后来一直对中国的各种文化现象产生了难以想象的影响。蜀学文化的特点究竟是什么呢?就是“没有固定的特点”,蜀学者大多具有实用文化倾向,并不拘束于某一学派的学理,而是注重从实际和实用的角度去治学,当然,蜀学这样的学统,与蜀地人重视人的生产生活的质量建设及其治水水利建设传统,有很大的关系。蜀学者大多是易玄家,情感上倾向于道家文化,但是,他们也并不排斥儒学等其他文化,具有融会百家和自我发展创新的明显学统表现。由于蜀地是汉文明文化的主要发源地,蜀汉本为一义,所以,说中国汉文明文化的中心文化学统是蜀学,并不过分。
汉唐时代,齐鲁之学就在事实上衰亡了,蜀学也因为元明清三代的朱熹官方理学的兴起,而遭受了很大冲击,但是,蜀学学统并没有因此而灭亡,其还是通过各种文化形式而苟延残喘的存留了下来,只要大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稍加梳理,就可以发现,自元以降,不少的人和他们的学问还是自觉和不自觉的继承了这样的蜀学学统的。
老子的道德经问世以后,注释家汗牛充栋,但是,却只有严君平一家的《老子指归》是再发挥之作。《老子指归》不是那种注重词语考证和词语新解的注释书,而是严君平在自己掌握了老子的思想精髓以后的一种自我发挥,可以说,《老子指归》本身就已经算得上是“经典”了。
严君平本是临邛人,生于富饶的川西南平原,他的家乡是中国最早的水稻文明地区,该地有丰富的天文和水利学传统,严君平年轻时代外出学道,学成以后,在成都卜筮为生,后到都江堰地区一带教授易老之学,追随者不少,他的学说在整个川西地区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都江堰和青城山地区有很大影响,扬雄就是这个时期随严君平学道的。东汉末期,道教也就产生在这个地区中,所以,应该说中国道教的产生,与严君平的思想和作为有很大的关系。
《老子指归》,又称之为《道德真经指归》和《道德指归论》,这部书,是例举一段老子的言论,便由严君平根据自己的理解自由发挥讲述,从结构上看,这应该是他的学生根据他的讲课言论所整理出来的著述。严君平在《老子指归》中着重讲述了人的认识的主体问题,详细的说明了世界与人的生命主体是相互作用的一组关系,他的这样的思想,可以说比那法国的笛卡尔在《方法论》中提出的“我思故我在”要早了1600年,这也是为什么受严君平影响很大的蜀地相对崇尚人的自由和开放的原因之一,也是道家和道教的主要思想之一。
《老子指归》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有很大影响,其对中国禅学的产生也有相当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宋代曾经出现过孟子和扬子谁高谁低之争,也就是当时的思想文化界在除了推崇孔子老子之外,在扬雄和孟子二人的评价上出现了争论,当时,朱熹是属于反对扬子而推崇孟子的一派,他认为扬雄仕王莽是卖汉。而且,扬雄在学术上不儒不道,属于黄老道家,所以,朱熹编著四书,把孟子编辑进去。后来,随着朱熹理学的兴起和四书在科举中的应用,孟子学说崛起,而扬雄学说则被挤出了正统。这样,严君平的学说也受到连累,在元明清三朝少见了,特别是《四库全书》在收集《道德真经指归》的时候,编辑者认为这书可能是后代人伪造,这样,就使得《老子指归》更为人鲜知了。但是,1973年马王堆老子帛书的问世,可以说是为严君平洗去了这一冤屈,因为,《老子指归》中引用的老子言论,都与帛书老子相符合,所以,该书的确应该是严君平作品。
严君平的学说在汉唐宋时期,对许多道家人士和易玄大家的思想都有影响,经过元明清三代的沉寂,近代,许多中国习道之人,又重新开始发掘《老子指归》中的新论。严君平学说的最大特点,就是自由伸展,读他的书,就能够感觉到他的思想是非常开放自由的,思路特别的活跃,读他的著作,我们常常有种在看现代科学哲学理论书籍的感受,既深邃,又无拘无束。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07 13:30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