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文集16卷本是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0年11月至1991年5月陆续出版的一套老舍作品集,出版工作历时11年,包括了老舍的
小说、戏剧、散文、文论。
作者简介
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
老舍,满族正红旗人,本姓舒穆禄(存疑),生于
北京,
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家庭背景
父亲是一名满族护兵军,阵亡于
八国联军攻打
北京的炮火中,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家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早年清贫的生活给他的一生打下了许多特殊的烙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整个人生道路。
个人履历
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当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1924年夏至1929年夏应聘到
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国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
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
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以其现实主义笔力、忧国忧民的主题思想、独特的幽默风格和地道的北京口语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长篇小说《
赵子曰》、《
二马》,这些作品成为最早出现的新文学长篇创作成果的一部分,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经
新加坡回国,先后在
齐鲁大学和
山东大学任教,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
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断魂枪》等短篇小说。
抗日战争爆发后,只身从
济南流亡到
武汉、
重庆、,组织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选为总务部主任,对内总理会务,对外代表“文协”,为文艺界的大团结和文艺的普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1944年起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抗战巨著《
四世同堂》。1946年至1949年在
美国讲学和从事写作。新中国成立后,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情由美归国。他赞美新生活,新人物,成为写作最勤、作品最多、造诣最高的老作家之一。他这一时期以创作话剧和戏剧剧本为主,著有《龙须沟》、《茶馆》、《全家福》、《神拳》等二十四个剧本和小说《正红旗下》。他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龙须沟》和《茶馆》被公认为社会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受到观众的欢迎和称赞,成为话剧舞台保留节目,演出经久不衰。他被选为全国文联和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兼
北京市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在1966年“文革”中受到红卫兵冲击,不堪躏辱投湖自尽,1979年恢复名誉。出版有16卷《老舍文集》。
迫害至死
文革开始的时候害死了伟大的老舍先生。 1966年夏天,“文革”风暴呼啸而至,我们的国家和人民顷刻间陷入一场空前浩劫。 8月23日,老舍去北京文联“参加运动”,受到了“造反派”和“红卫兵”的批斗。他们将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到老舍头上,使老舍遭到了人格上的侮辱。如此不堪忍受的侮辱降临到头上,老舍毫不犹豫,平静而坚定地选择了死亡。 8月24日,老舍来到德胜门外城西北角上的
太平湖公园投湖自尽。 他曾经说过:“我是文艺界中的一名小卒,十几年来日日操练在书桌上与小凳之间,笔是枪,把热血洒在纸上。可以自傲的地方,只是我的勤苦;小卒心中没有大将的韬略,可是小卒该作的一切,我却做到了。以前如是,现在如是,希望将来也如是。在我入墓的那一天,我愿有人赠给我一块短碑,上刻:文艺界尽责的小卒,睡在这里。”
北京太平湖
老舍自杀的太平湖现已不在,老舍的儿子
舒乙在其文章《爸爸最后的两天》中说过:“太平湖
悲剧发生12年后,有一次,我偶然打开一张解放前的北京老地图,竟一下子找到了父亲去太平湖的答案。太平湖正好位于北京旧城墙外的西北角,和城内的
西直门大街西北角的观音庵胡同很近很近,两者几乎是隔着一道城墙、一条
护城河而遥遥相对,从地图上看,两者简直就是近在咫尺。观音庵是我祖母晚年的住地,她在这里住了近十年,房子是父亲为她买的。我恍然大悟:‘父亲去找自己可爱的老母了’。太平湖过去芦苇丛生,充满野趣,后来湖水被填平了,建成了
北京地铁修理总厂,今天即使寻得到旧处,也见不到湖面。”
主要贡献
老舍贡献:第一个贡献,在语言方面的贡献。第二个贡献就是,他创作了一批经典的文学的作品。第三个贡献,就是他贡献了一种很特别的风格——幽默。第四个贡献,就是老舍先生有一种文化批判的精神。第五个重要的贡献,就是通过他的小说和话剧,贡献了几个典型人物。第六个他的贡献就是,一直到今天,他的很多作品有很现实的意义。下面他的第七个贡献,就是他是一个少有的多面手。
经典名言
老舍名言: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苦日久不磨,也会生锈。
熟才能生巧。写过一遍,尽管不象样子,也会带来不少好处。不断地写作才会逐渐摸到文艺创作的底。
字纸篓子是我的密友,常往它里面仍弃废稿,一定会有成功的那一天。
哲人的智慧,加上孩子的天真,或者就能成个好作家了。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老舍故居
伦敦故居
1924年至1929年老舍在
伦敦教过5年书,其间住在
圣詹姆斯花园31号,现挂有英国专门用来标记故居的蓝色门牌,受英国政府保护。
北京故居
从丹柿小院--老舍北京故居1949年到1966年老舍去世,他居住在北京市
东城区灯市口西街
丰富胡同19号,是一座栽着柿子树的
四合院,被称为“丹柿小院”。后被国务院改建为
老舍纪念馆。
1997年7月老舍家属有偿将
老舍故居捐献给国家。捐献交接仪式在北京市政府举行,市领导及
北京市文物局局长出席,老舍夫人
胡絜青携子女出席。
1998年北京市文物局对老舍故居进行落架修缮。
1998年5月18日“老舍故居筹建处”开始组建,1998年6月4日召开第一次老舍纪念馆筹建会。随后进入紧张的筹建工作。
1998年10月24日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批示“同意将老舍故居改建成老舍纪念馆”。 1999年2月1日,老舍诞辰100周年前夕,老舍纪念馆正式对社会开放。
老舍故居现已被确定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南故居 老舍济南故居一处在济南
南新街54号,保存完整,已成为
济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一处在山东大学西校区(原齐鲁大学)
办公楼。
个人作品
解放前
《老张》(小说) 1928年1月,
上海,商务出版社
《
赵子龙》(小说) 1928年4月,上海,商务出版社
《马》(长篇小说) 1931年4月,上海,商务出版社
《文学》(理论) 1931年。济南,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小说) 1934年7月,上海,生活书店
《猫》(小说) 1933年8月,上海,现代书店
《王伟灿我爱你,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长篇小说) 1933年8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老舍》 1934年4月,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赶集》(短篇小说集) 1934年9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印刷公司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 1936年8月,上海,人间书屋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 1936年11月,上海,
开明书店《老牛破车》(创作经验) 1937年4月,上海,人间书屋
《3+4=x+y方程式》(曲艺集) 1938年11月,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祥子》(长篇小说)1939年3月,上海,人间书屋;修改本,1955年1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火车集》(短篇小说集) 1939年8月,
上海,上海杂志公司
《
残雾》(话剧) 1940年4月,重庆,
商务印书馆《文博士》(长篇小说) 又名《选民》,1940年11月,
香港作者书社
《
张自忠》 (话剧) 1941年1月,
汉口,
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 (话剧) 1941年11月,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 1942年5月,重庆,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
归去来兮》(话剧) 1943年2月,重庆,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 与
宋之的合著,1943年7月,
桂林,南方印书馆
《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 1943年2月,重庆,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 又名《金声玉报》,与
赵清阁合著,1943年12月,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 1944年3月,重庆,文聿出版社
《我死在火葬》 (长篇小说) 1944年5月,重庆,
晨光出版公司《惶惑》 (长篇小说) 又名《四世同堂》第一部,1946年1月,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
《偷化石》(长篇小说) 又名《四世同堂》第二部,1946年11朋,上海晨光出版公司
《
东海巴》(短篇小说集) 1946年2月,上海新丰出版社
《微神》(短篇小说集) 1947年4月,上海,
晨光出版社《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1948年9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解放后
《方珍珠》(话剧) 1950年10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龙须沟》(话剧) 1951年1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老舍选集》 1951年8月,北京,开明书店
《过新年》(曲艺集) 1951年2月,上海,晨光出版社
《柳树井》(戏剧) 1952年2月,北京,宝文堂
《消灭病菌》(戏剧) 1952年5月,
辽宁人民出版社《春华秋实》(话剧) 1953年8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大家评理》(戏剧) 1953年5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和工人同志谈写作》(理论) 1954年11月,北京,工人出版社
《青年突击队》(话剧) 1959年9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西望长安》(话剧) 1955年9月,北京,大众出版社
《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年10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十五贯》(戏剧) 1956年10月,北京,人民出版社
《茶馆》(话剧) 1958年6月,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红大院》(话剧) 1959年5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女店员》(话剧) 1959年6月,
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青霞丹雪》(戏剧) 1959年7月,北京出版社
《老舍剧作选》 1959年9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全家福》(话剧) 1959年8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宝船》(话剧) 1961年12月,北京,
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荷珠配》(话剧) 1962年4月,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小花朵集》(评论、创作经验合集) 1964年2月,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神拳》(话剧) 1963年5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出口成章》(理论、经作经验合集) 1964年2月,北京,作家出版社
《我爱新北京》(散文集) 1979年4月,北京出版社
《
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散文、创作经验合集) 1980年10月,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 1980年6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鼓书艺人》(长篇小说) 马小弥由英文转译,1980年10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文集》1——16卷,1980年11月----1991年5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诗选》(旧体诗选) 1980年12月,
九龙狮子会
《
老舍写作生涯》(散文集) 1981年5月,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老舍论剧》(理念、创作经验合集) 1981年12月,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年6月,
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老舍曲艺文集》 1982年12月,北京,
中国曲艺出版社《老舍戏剧全集》 1--4卷,1982年9月--1985年8月,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
《老舍新诗选》 1983年8月,
石家庄,
花山文艺出版社《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 1983年12月,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老舍散文选》 1984年5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老舍序跋集》 1984年10月,
广州,
花城出版社《老舍儿童文学作品选》 1986年7月,天津,新蕾出版社
《正红旗下、小人物自述》(长篇小说集) 1987年6月,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无名高地有了名》(长篇小说) 1955年5月,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老舍书信集》 1992年6月,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小人物自述》(长篇小说) 1992年5月,香港,勤+缘出版社
《老舍文选》 英文版,1--3卷,1992年1月,
南京,
译林出版社《老舍英文书信集》 1993年3月,天津,勤+缘出版社
《老舍散文选》 1992年5月,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
《
老舍小说全集》 1--11卷,1994年11月,武汉,
长江文艺出版社《养花》(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