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旧城位于
耶路撒冷的东方,面积仅1平方公里。东邻
橄榄山,南邻锡安山。旧城内的圣殿山,为
犹太人最神圣之地。
世界文化遗产
基本资料
遗产名称:耶路撤冷旧城及其城墙
Old city of jerusalem and its Walls
入选时间:1981年
地理位置:N31 46 60 E35 13 00
遗产编号:148rev
遗产描述
耶路撒冷位于地中海和死海之间,是古代巴勒斯坦中部的全球宗教重镇,也是完整地保留了人类信仰文明演进史的一个历史城市。根据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亚伯拉罕宗教(或称“三大天启宗教”)自己的宗教传说,耶路撒冷同时被这
三大宗教奉为圣地。自从前10世纪,
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耶路撒冷对于犹太教的象征价值始终未变。
耶路撒冷又是基督教的圣地。耶路撒冷是耶稣一生中在最关键的时刻度过的地方。对基督教来说,耶稣被钉死的受难地,最后一次晚餐餐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伦娜太后于公元335年巡游耶城时在耶稣墓地上建造的圣墓教堂等等,均是世界基督教徒心目中的圣地。
耶路撒冷也被认为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地。在麦加之前,耶路撒冷就是穆斯林祷告的方向。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耶路撒冷作为犹太教、
基督教和
伊斯兰教三种宗教的圣地,具有极高的象征意义。在它的220个历史建筑物中,有著名的
岩石圆顶寺,建于7世纪,外墙装饰有许多美丽的几何图案和植物图案。三大宗教都认为耶路撒冷是
亚伯拉罕的殉难地。
哭墙分隔出代表三种不同宗教的部分,
圣墓大堂庇护着
耶稣的墓地。
遗产介绍
耶路撒冷是位于近东黎凡特地区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在地理上位于犹大山地,介于地中海与死海之间,被誉为三大宗教的圣城(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为原巴勒斯坦最大城市。
难以和平的“和平之城”
耶路撒冷在阿拉伯语和希伯来语中都是“和平之城”的意思,但是耶路撒冷却是世界上最不和平的城市之一。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都宣布这里是首都,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都视这里为圣地。因主权争议激起的巴以冲突,持续多年,纠结难解。耶路撒冷距今大约有五千年的历史,其所在地最早叫“耶布斯”。相传大约5000年前,阿拉伯迦南人的一个名叫“耶布斯”的部落从阿拉伯半岛迁徙到这里定居,并以部落的名字命名此地。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犹太王国创始人大卫征服了这个地方,将它作为犹太王国的都城。
历史沿革
耶路撒冷从16世纪初起,接受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是它独立行省的首府。1917年被英国占领,是
委任统治地的首府。耶路撒冷长期以来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城市。为了制止三教的争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大会决议规定耶路撒冷国际化。1947年联合国决议耶路撒冷为国际城市,由联合国管理。1948到1949年
第一次中东战争后,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部,建立新市区;约旦守住东部的老城。在东、西占领区中间布设砖墙、铁丝网、地雷,隔绝来往。1967年,
第三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夺取老城,占领了整个耶路撒冷,拆除东西界墙,驱逐阿拉伯居民,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首都。耶路撒冷的地位和归属问题还有待解决。
耶路撒冷旧城面积约1平方公里,内分为4个区:
东北区:穆斯林居住区,包括著名的神庙区,神庙区的圣地有摩哩山的岩顶(伊斯兰教)及岩顶上的圣殿(伊斯兰教)、阿克萨清真寺、原来的
犹太教圣殿也在其中,此外东北区还有
阿克萨清真寺和基督“受难之路”。东南区:犹太教区,有圣殿西墙,即
哭墙。西北区:基督教区,有
圣墓教堂、耶稣受难之路的一小段。西南区:亚美尼亚教会区。南部为犹太教区。城西南面的锡安山为犹太教又一重要圣地。城东的橄榄山有基督教与犹太教圣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对
耶路撒冷这个跨国家、跨地区和跨宗教的重要城市地位表示赞赏,并使该城成为各族人民间和平与理解的中心,于1991年推出“信仰之路”活动,后来由于以色列与阿拉伯开始和平对话,该项目取得了积极的成果。
现存古迹
旧城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有以下六项:1、
犹太教圣殿的西墙(犹太人称之为哭墙:)公元前10世纪,犹太人
大卫王率领各部落攻占
耶路撒冷,并以此为统治中心建立了以色列犹太国家,后来他的儿子所罗门在耶路撒冷
锡安山上建立了圣殿。 公元前六世纪,圣殿被入侵的
巴比伦人焚毁,半个世纪后重建,后又被毁。最后一次是公元前35年由希律一世重建,命名为希律圣殿。到公元70年和135年,圣殿被罗马人再次焚毁,保存的12米高的西墙,是圣殿被焚毁后在西院残墙基上修复起来的。2、基督教圣墓教堂:这座教堂在公元335年,由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的母亲圣海伦娜建于
耶稣被钉在
十字架的小山包上,规模庞大,由几座邻近的教堂组成。3、圣岩
清真寺:公元636年阿拉伯哈里发欧麦尔攻占
耶路撒冷,他的继承人马利克在犹太人圣殿遗址上建立了这座八角形的清真寺。清真寺之所以建在这里,是因为这里有被认为是先知穆罕默德有过梦境的那块岩石,建立清真寺的目的,是把那块岩石盖住。其对面同样位于圣殿山的阿克萨清真寺,在伊斯兰教中也占据相当地位,是早期穆斯林礼拜的方向。4、旧城城墙:1517年,
奥斯曼帝国统治耶路撒冷,土耳其苏丹苏莱曼时期重修了城墙,长约5公里。5、艾格撒清真寺6、耶稣“受难之路”(被定罪后走到被钉在十字架上的地点所经过的路)。
三教圣城
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分别根据自己的宗教传说,都奉耶路撒冷为圣地。犹太教徒、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均视其为圣城。一年四季都有成千上万属于这三大一神教的虔诚的
朝圣者,潮水般涌向耶路撒冷,把这座
圣城变成一幅色彩斑谰、汇聚了各色人等的油画作品。实际上,主要圣地都集中在旧城一个由四公里城墙围起来的相对狭小的区域内。旧城(东耶路撒冷)有四个区(犹太人区、穆斯林区、基督教徒区和
亚美尼亚人区),在以色列国建立并发生第一次
阿以战争的1948年到1967年
六日战争被以色列占领这段时间里,由
约旦人统治。自1967年以来,则由以色列人统管朝圣过程。
犹太教
自从前10世纪,所罗门圣殿在耶路撒冷建成,耶路撒冷一直是犹太教信仰的中心和最神圣的城市,耶路撒冷对于犹太教的象征价值始终未变。被毁前的耶路撒冷圣殿内的至圣所藏有约柜,是犹太教最神圣的所在,只有大祭司一人才有资格一年一次进入至圣所,而以色列全体男丁必须一年三次来到耶路撒冷,过宗教节日。今天,全世界的犹太会堂祈祷时仍要面朝耶路撒冷,建筑如果可能也设计成朝向耶路撒冷,朝向至圣所所在的地方。
弥赛亚终将出现在
耶路撒冷犹太人耶路撒冷的根本理由之一。所述圣殿山被犹太教视作最重要的圣地,而圣殿残余的哭墙就成了最重要的历史基地。
哭墙又称西墙,是耶路撒冷旧城古代犹太国第二圣殿护墙的一段,也是第二圣殿护墙的仅存遗址,长约50米,高约18米,由大石块筑成。犹太教把该墙看作是第一圣地,教徒至该墙例须哀哭,以表示对古神庙的哀悼并期待其恢复。千百年来,流落在世界各个角落的犹太人回到圣城耶路撒冷时,便会来到这面石墙前低声祷告,哭诉流亡之苦,所以被称为“哭墙”。
哭墙是犹太教圣殿两度修建、两度被毁的痕迹,是犹太民族2000年来流离失所的精神家园,也是犹太人心目中最神圣的地方。犹太人相信它的上方就是上帝,所以凡是来这里的人,无论是否为犹太人都一律戴小帽,因为他们认为,让脑袋直接对着上帝是不敬的。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了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以色列王国。
基督教
基督教徒引证的是《新约·启示录》,并相信人间的
耶路撒冷终将变为天堂。上帝之子
耶稣在耶路撒冷脱胎人形来拯救世界,经历了他人间最痛苦也是最壮丽的时刻,尤其是被钉死于十字架和死后的复活。多年来,基督教
朝圣者在基督教主要节日涌入
耶路撒冷,他们的首要目标是
圣墓教堂。除了十一、二世纪,在
十字军耶路撒冷王国伊斯兰教
根据穆斯林的传统,信徒们则期待着
穆罕默德在圣殿广场上降临,去会见
易卜拉欣、
穆萨和先知
耶稣(《古兰经》)上的耶稣只是一位先知,并作为
末日审判和死后复活的预言者同他们一起祈祷。此外,耶路撒冷做为穆罕默德那次骑马被带往天国的神秘夜行的目的地,乃是伊斯兰教仅次于
麦加和
麦地那的第三大圣地。有关这件事,已经被记录进入了《
古兰经》,因而被看作绝对真理。因此,建立在圣殿遗址上的
圣岩清真寺便成了穆斯林教朝拜的圣寺。不过,对穆斯林来说,
耶路撒冷的意义还不止这些。耶路撒冷,作为穆罕默德东山再起的圣地赞美真主,超绝万物,他在一夜之间,使他的仆人,从
禁寺行到远寺,他在远寺的四周降福,以便我昭示他我的一部迹象。(《古兰经》第十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