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橘
明代著名理学家、武艺家
耿橘,字庭怀,一字朱桥,又字蓝阳,号兰阳。明代著名理学家、武艺家。曾主讲并虞山书院,又精通武艺,在明代理学家中的确是不多见的文武通才。
简介
横沥河、李墓塘、盐铁塘、福山塘、奚浦、三丈浦等。对县内地势高低,宜蓄宜泄,著《水利全书》详载。又恢复子游书院,聘请名儒讲学,刻《虞山书院志》。
万历三十四年(1606),在常熟市西北虞山之麓,恢复修建文学书院,后更名为虞山书院。聘请名儒讲学,刊刻《虞山书院志》。在书院内广蓄书籍,聘学者张鼎为之整理藏书,著录图书分为265部,其中圣制类11部,典故类8部、经部类38部、子部类21部、史部类36部、理学部类54部、文部类20部、诗部类13部、经济部类28部、类书部类14部,突破了四部分类体系,体现了学院藏书的特色。著有《筑圩图说及筑圩法》等。
耿橘精武艺,长于剑法和双刀法。在常熟任职时,“盐监”薛四彭等作乱,耿橘召募勇士,亲自训练,将薛四彭等击毙。著名武艺家石敬岩(石电)就是应募的勇士之一,耿橘教给他击剑及双刀法,后来石敬岩成为名播大江南北的武艺家,耿橘实为他的启蒙老师。
耿橘少贫寒,然勤奋,明万历辛丑科进士,初在献县东关讲学,发明性道之学,后为江苏常熟县令,在任期间,为改变士风,首复吴公书院,在常熟市西北虞山之麓,恢复修建文学书院,后更名为虞山书院。为造福当地民众,审度常熟地形,大修水利工程。并精研水土蓄泄之方,著《水利全书》行世,造福百姓,为此,常熟县人民在他离任后为他建了“耿橘庙”纪念他。
耿橘为官清正干练,很快升任监察御史兵部主事,他敢书直谏,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得罪了上司钱谦益,他愤而辞官还乡,引田躬耕。橘对其母至孝,母殁后,筑悦亲台,朝夕跪进饮食,以示奉母。
耿橘精武艺,长于剑法和双刀法。著名武艺家石敬岩石电)的启蒙老师。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在其编订的《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中,依次将耿橘、高攀龙、钱一本、孙慎行、等共计十七人列为“东林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耿橘撰有《周易铁笛子》《耿氏春秋》《曾子孝实》,现流传于世。
明代侯先春辑《文学录》,耿橘为之作注,但并未付印。
军户世袭第六代冠带总旗官,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辛丑科进士,曾任尉氏知县,常熟知县,颇有政声,后为监察御史兵部主事。明代交河县姜官屯村人,父亲耿情,习武功,善医术,然早丧,橘随母寄居献县单桥外祖父林氏家,史书故又称为献县人。
耿橘孝亲石造像
耿橘孝亲石造像,又名悦亲台,泊头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泊头市富镇姜屯村内。
耿母像
现存石造像,即悦亲台,共二尊,分别为耿母石像与耿橘石像,耿母像为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坐姿,高0.99米,肩宽0.43米,胸围0.5米。头盘素发带,身穿便服,服上刻有莲花枝、牡丹、凤凰等纹饰,面呈长方,脸部皱纹清晰,面目和蔼、慈祥。坐下原有青石基座三层,底层现埋地下,二层长1.03米、宽0.9米、高0.17米。三层长0.87米、宽0.72米、高0.13米,基座各层周围均刻有不同形式的纹饰。
耿橘像
耿橘石像与底座连为一体,亦为整块汉白玉石雕刻而成,跪姿,双手捧碗,奉母进食状,通高1.39米,肩宽0.32米,臂长0.57米,底座长0.57米,宽0.45米,高0.15米,头带乌纱,身着便服,脚登千层靴,腰间云纹丝带下垂至地,脸部圆胖丰满,眉目清秀,面带微笑,须髯历历清晰。二石像雕刻工细,造型准确、逼真,实为明代雕刻工艺之佳品。
其他信息
原悦亲台还有石鹤、石鹿、三足香各一尊,现石鹤、石鹿已损,唯香鼎犹存,两耳已残,亦为整块汉白玉雕刻而成,通高0.38米,鼎身刻有悦亲台,并有“万年香鼎”铭纹。此石造像1987年10月被泊头市政府公布为市保单位,现由姜屯耿氏家族保管。
耿橘跪母
献县城南6公里有一座建于明代的石桥,叫单桥(因集资而建,故又称善桥)。在单桥背面引桥东侧第一块栏板上,镌刻着“耿橘跪母”图。
耿橘,河北泊头富镇人,因父早亡,自幼随母在南单桥外婆家居住,母亲林氏知书达理,靠勤劳纺织供儿子读书,过年时连饺子也吃不上。母亲常对儿子说:“你要好好上学,等长大了当了官咱天天吃饺子。”耿母为了让儿子吃得有食欲,把南瓜地瓜切成像肉一样的方块,耿橘感动得对母亲说,我长大一定要让娘有肉吃!聪明的小耿橘还常为操劳过度的母亲捶背解乏,每每至此,母亲流着泪对儿子说:“儿啊,娘就是累死也要供你念书成才。”
母亲夜以继日的纺织,儿子月月灯下苦读,明万历辛丑科进士,初在献县东关讲学,发明性道之学,后为江苏常熟县令,在任期间,为改变士风,首复吴公书院;为造福当地民众,审度常熟地形,大修水利工程,改变了常熟北高苦旱,南卑苦涝的现象。并精研水土蓄泄之方,著《水利全书》行世,治理常熟的水旱灾害,兴修水利,疏通河道214处,造福百姓,为此,常熟县人民在耿橘离任后为他建了“耿橘庙”纪念他。
耿橘为官清正干练,很快升任监察御史,兵部主事,他敢书直谏,从不趋炎附势,因而得罪了上司钱谦益,他愤而辞官还乡,引田躬耕,终日毕恭毕敬侍奉母亲。耿母仙逝后,耿橘雕塑了两尊石像,一是耿母,高高端坐于供桌之上,双目炯炯有神,另一则是耿橘自己,平民装束,面对耿母在供桌旁双膝跪地,一副长跪敬母姿态。耿橘既是一位难得的清官,有是水利专家。在修建单桥石桥时,他已辞官回献县多年。他出谋划策,竭尽全力,使石桥顺利地开工。建桥会决定将耿橘跪母图刻在桥上,以纪念这位博学多才、忧国忧民的清官,弘扬尊老爱幼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耿橘孝敬慈母的事迹,感动了乡人及过单桥的所有人。明朝大学士张鼎路过单桥时,专程去“悦亲台”拜谒耿橘母子石像,并吟诗两首,其中一首云:风高林母庙,日丽耿公台。芳草人何在,白云梦几回。画题仍夹柳,玉洞久封苔。惆怅瞻遗像,令人悲老来。
至今,每当游子到单桥看到耿橘跪母图,听到护桥人的解说,无不为之怦然心动,潸然泪下,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常熟治水
耿橘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任常熟知县,对圩区水利作了详细的调查研究,著有《常熟县水利全书》10卷,被徐光启称赞为“水利荒政,俱为卓绝”[注:徐光启《农政全书》卷8]。他所总结的“开河法”、“筑岸法”被明清农学著作和地方志广泛引用。此外,值得提出的是他关于联圩并圩的提议。
太湖下游圩区北宋以后多演变为数百亩的小圩。耿橘认为,圩区过小,劳力有限,难以抵御大旱大涝。他提倡数十小圩联并成一大圩,这样,圩堤可较高厚;圩内纵横开渠,便于灌排和行船,圩内河口建闸,沟通内外水道;圩中心最低洼处开辟作容蓄区,更方便于灌溉和排水,从而形成一个引蓄灌排的灵活的水利系统。
耿橘总结了太湖地区围岸修筑技术。他首先指出,常熟滨临江海,位居苏州、常州诸府下游,因此围区水利以治涝为主,故曰:“有田无岸与无田同;岸不高厚与无岸同;岸高厚而无子岸与不高厚同。”极言修堤之重要。
当年将本地围岸按其难易分作三等;一等是从水中筑堤,因此需要木桩、竹笆作堤两边之夹板,方可成功。在困难的地段,堤外坡尚需砌石护岸;二等是平地筑堤;三等是有旧岸作为依托,仅止扩展高厚。其中一等难修之堤,需要官府量为贴补经费。二等和三等则专用民间集资的水利款。
本区围岸断面,“广询父老,详稽水势,能比往年大潦之水高出一尺,则永无患矣”。常熟一般堤高均作一丈。高地则堤略矮,低地则堤稍高,“惟田有高卑而岸能平齐”。其横向规格分作两等,临水面为正堤,背水面为子堤。正堤顶宽六尺,底宽一丈,高一丈;子堤底宽一丈,顶宽八尺,高八尺。施工时,正堤与子堤同时进行。子堤作用有二:一来可作正堤支撑;二来子堤增大堤防断面,延长渗径,减轻渗水和管涌等流弊。正堤兼作交通道路。子堤不作他用,平时其上可以种植作物。以种兰(俗名靛青)为好,兰根要培土,久之于堤有利。如土壤不宜种兰,改种麻、豆、蔬菜也可。
《周易铁笛子》
明耿橘撰。橘字庭怀,献县人。万历甲午举人,辛丑科进士。官至监察御史,兵部主事。是书每卦画六爻而系爻辞於画下,又取反对之卦爻辞倒书之,自谓古《易》。盖据税与权之本。其於《十翼》则取《文言》“乾元者”以下六十六字,“坤至柔”以下三十四字,谓当入《彖》。取《文言》“潜龙勿用下也”以下一百七字,谓当入《象》。又分《系辞传》为上、中、下三段,则皆无据之说也。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23 22:4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