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癣
病症名
肛门癣(anal tines corporis;ATC)是发生于肛门周围皮肤的癣菌感染。相当于中医学的“阴癣”。
病因病理
中医病因
中医认为肛门癣的发生为痰湿之躯汗泄不畅而致内蕴湿热,久病耗伤阴血而致内风,以及外感湿热之邪所致。肛门癣是由内外因相互作用而致,湿热下注血虚风燥是本病的基本病机。
1.湿热下注: 发病初期,由于内蕴之湿热浸润,加之外感湿热之邪,湿热下注,蕴于肌肤而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瘙痒等。
2.血虚风燥 :病久耗伤阴血,阴血不足,血虚生风生燥,肌肤失于滋养而出现皮肤肥厚干燥、瘙痒等。
西医病因
西医学认为肛门癣的发生是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侵犯肛周皮肤角质层,引发浅部真菌感染,亦称肛门皮肤癣菌。多数为接触感染,如通过衣物、用具或自身手足癣传染致病。其发病与温暖潮湿的环境、体态肥胖及肛周潮湿多汗有关。
临床表现
病史
男性患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常在夏天发作或加重,入冬痊愈或减轻。
症状体征
肛门部皮肤初起淡红色丘疹或小水泡,逐渐扩展成环形或多环形红斑,边界清楚,中心消退,周围呈堤状隆起并向外扩散。伴有剧烈瘙痒,若反复搔抓可引起渗液的结痂,甚至红肿、化脓,也可引起皮肤呈苔藓样变。
检查
1.显微镜检: 取鳞屑和分泌物,用氢氧化钾涂片镜检,阳性表示有真菌存在,但不能确定菌种,一次阴性不能完全否定。
2.细菌培养: 常用培养基为沙堡培养基,培养阳性后可转种到特殊的培养基,根据形态、生化等特性进行菌落鉴定。
诊断
诊断要点
1.有传染史,夏季易发。
2.肛周潮湿、瘙痒;多以环状水肿红斑为主。
3.显微镜检真菌阳性。
鉴别诊断
肛门慢性湿疹 :无传染史,有肛门湿疹病史,皮损以典型苔藓样变及色素沉着为主,无渗出,镜检真菌为阴性。
治疗
治疗原则
局部治疗以为主,并发感染则用抗生素与局部治疗相结合。
外治
外用抗真菌制剂如,每日1~2次,疗程2周以上。
预防
1.注意个人清洁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浴盆等。
2.避免与癣病患者及有癣病的动物密切接触。
3.保持肛门部皮肤干燥。
4.积极治疗自身所患手足癣、甲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1 19:14
目录
概述
病因病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