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
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以结肠和直肠息肉为最多,小肠息肉较少。息肉主要分为是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病因
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腺瘤性息肉的发生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2.年龄
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
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
食物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
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临床表现
根据息肉生长的部位、大小、数量多少,临床表现不同。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
检查
1.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2.肛镜、直肠镜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3.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4.病理检查明确息肉性质,排除癌变。
诊断
1.便血或黏液血便史。
2.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治疗
1.微创治疗(内镜)
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的息肉可行内镜下切除,并将切除标本送病理检查
息肉有恶变倾向或不符合内镜下治疗指征;或内镜切除后病理发现有残留病变或癌变。
(1)对症治疗如有出血,给以止血,并根据出血量多少进行相应处置。
(2)病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导致的炎性息肉参见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3)预防治疗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患者可服用塞来昔布减少腺瘤结直肠息肉数目,每日两次,与食物同服。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5 16:43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