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细菌移位
肠道细菌及其产物从肠腔移位至肠系膜或其他肠外器官的过程
肠道细菌移位( bacterial translocation)是指肠道细菌及其产物从肠腔移位至肠系膜或其他肠外器官的过程。研究证明,肠道细菌移位的发生部位主要在小肠
菌种类别
临床表现
轻者导致小肠吸收不良引起患者腹泻、营养不良、贫血、维生素缺乏症等;重者以严重肝病为例,导致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内毒素血症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肝性脑病等。因此,临床医生对此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及时处理。
鉴别诊断
正常结肠长期暴露于大量菌群之中而不出现结肠细菌移位是因为结肠黏膜屏障作用强,结肠黏膜上皮连接较为紧密,离子通透性较差,具有较好的表面细菌清除能力。小肠发生细菌移位除了与自身的结构和功能有关以外,同时与在正常情况下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和空肠是相对无菌的有关。如此大量致病细菌进入小肠并在其内过度生长繁殖,结果势必引起许多疾病和(或)原有疾病的加重。
疾病处理
1、降低门脉压力、增强小肠黏膜屏障作用:门脉高压可致肠黏膜充血、细胞间隙增宽、黏膜肌层增厚水肿。电镜下可见上皮细胞体积变大,微绒毛变短变宽,肠黏膜的屏障作用明显受损而减低。故当临床上发现患者有侧支循环的建立和开放证据时,应口服普萘洛尔,如无禁忌证,患者能耐受应连续服用个月;同时口服谷氨酰胺,有资料证明,小肠上皮细胞以谷氨酰胺为营养和能量来源,足够量谷氨酰胺可以防止小肠黏膜萎缩,并防止细菌移位。
2、清除小肠细菌的过度繁殖:小肠细菌的过度繁殖是肠道细菌移位的始动因素,有研究证明,无小肠细菌过度繁殖的大鼠,发生肠道细菌移位的概率仅有0~ 11%,与正常大鼠相同。
临床研究发现,肝硬化失代偿期可疑自发性腹膜炎时口服抗生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等,有利于从源头上清除肠道细菌移位的基础并明显降低自发性腹膜炎的发生率。也有研究显示应用全胃肠道动力药物,如西沙必利莫沙必利、邦消安等可以降低空肠菌落数和细菌移位的发生率,值得试验应用。
3、治疗原发病,增强机体的自身免疫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4-11 22:36
目录
概述
菌种类别
临床表现
鉴别诊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