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是指血液流经
肺循环对肺动脉血管产生的
侧压力,由
漂浮导管远端直接测得,分为
收缩压和
舒张压。肺循环是一个高容量,低阻力系统,由于肺动脉肌层壁薄且不完整,因而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和容量贮备能力。
肺动脉楔压是指血液流经
肺循环对肺动脉血管产生的侧压力,由漂浮导管远端直接测得,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肺循环是一个高容量,低阻力系统,由于肺动脉肌层壁薄且不完整,因而具有较大的伸展性和容量贮备能力。肺循环动脉部分总的阻力大致和静脉部分相等,故血流在动脉部分的压力降落和在静脉部分的压力降落相等。由于肺循环血管对血流的阻力小,所以右心室的每分钟输出量虽然和左心室基本相等,但肺动脉压远远低于主动脉压。
在临床上进行
血流动力学监测时,肺动脉楔压(PAWP)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项监测指标。其
测量方法通常是应用用Swan-Ganz气囊漂浮导管经血流漂浮并楔嵌到肺
小动脉部位,阻断该处的前向血流,此时导管
头端所测得的压力即是PAWP(图1)。当肺小动脉被楔嵌堵塞后,堵塞的肺小动脉段及与其相对应的肺小静脉段内的血液即停滞,成为静态血流柱,其内压力相等。静态血流柱的远端即是引流
肺静脉的结合点。持续静态的血流柱将嵌顿的导管顶端与邻近LA的肺静脉结合点连接起来,由于大的肺静脉血流阻力可以忽略不计,故PAWP等于肺静脉压即左房压。
图1显示:
肺动脉导管通过
右心房(RA)、右心室(RV)和肺动脉(PA)并且导管前端楔嵌在肺小动脉内,楔嵌的导管在导管头端与结合点之间形成一个静态的血流柱。该结合点处的血流继续使流向肺静脉并进入
左心房(LA)。肺小动脉楔嵌后该区域内的肺毛细血管压(PC)即降低,并低于未楔嵌处的PC,而与左房压相同。Pa:肺动脉压,Pv:肺静脉压,LV:左心室。
正常范围:6~12mmHg,用插入导管的方法
直接测量正常肺动脉压力:收缩压为10~30mmHg;舒张压5~10mmHg;平均压是10mmHg,可测得肺循环
毛细血管平均压力7mmHg。
正常范围:6~12
mmHg;升高(>12mmHg)提示
肺淤血(左
心功能不全),在无
二尖瓣狭窄存在时,舒张中、晚期左房压与
左室压相等。
肺静脉压在多数情况下与左房压相等,平均肺动脉楔压可用于临床估测平均左房压和
左室充盈压。
多年来,临床上一直将PAWP等同于PC或
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PC的产生主要依赖于RV的收缩及肺动脉的弹性回缩。因此,在PA、肺毛细血管及肺静脉之间形成了
压力阶差,其压力依次降低。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前向血流,促使血液由肺动脉端流向(LA),即PC必须大于左房压。肺小动脉阻塞后,被阻塞段失去了促进血液流动的动力,与该段相连的肺毛细血管内的压力也随之降低,并低于肺动脉未阻塞处的肺毛细血管
内压力,而与左房压相同。因此,临床上用的气囊漂浮导管,还不能准确反映出PC。
关于PCWP,如按PAWP的定义理解,即是气囊漂浮导管楔嵌在肺毛细血管处而从导管顶端测得的压力,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Mark曾于1998年在他的《Atlas of 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一书中主张放弃这一术语。
在肺静脉无狭窄时,PC与PAWP差异较小。当出现肺静脉狭窄时,如果狭窄位于肺静脉静态血流柱远端的较大肺静脉内,由于该段肺
静脉血回流受阻,故压力增高,也使PAWP增高且大于左房压,而位于该段内真正的PC升高更明显。如果狭窄位于肺静脉静态血流柱内,由于无血液流动,故不存在跨狭窄段压力阶差,因此楔压与左房压相同,但此段内真正的PC则可显著升高。Mark认为在肺
小静脉血流阻力显著增高而引起的PA高压患者,测量PAWP可以正常,此时能准确提示左房压正常,但却低估了真正的PC,而可将肺水肿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