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功能紊乱又称胃肠神经官能症,在排除
器质性病变前提下,精神因素为本病发生的主要诱因,如
情绪紧张、焦虑、生活与工作上的困难、烦恼、意外不幸等,均可影响胃肠功能正常活动,进而引起胃肠道的
功能障碍。
胃肠
功能紊乱起病多缓慢,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胃神经官能症的患者多表现为:
反酸、
嗳气、
厌食、恶心、呕吐、剑突下灼热感、食后饱胀、上腹不适或疼痛,每遇情绪变化则症状加重。
肠神经官能症以肠道症状为主,患者常有腹痛、
腹胀、
肠鸣、腹泻和便秘、
左下腹痛时可扪及条索状肿物,腹痛常因进食或冷饮而加重,在排便、排气、
灌肠后减轻。腹痛常伴有腹胀、排便不畅感或排便次数增加,粪便可稀可干等症状。过去称此为结肠功能紊乱、
结肠痉挛、
结肠过敏、
痉挛性结肠炎、黏液性结肠炎、情绪性腹泻等。
起病大多缓慢,病程常经年累月,呈持续性或有反复发作。临床表现以胃肠道症状为主,可局限于咽、食管或胃,但以肠道症状最常见,也可同时伴有
神经官能症的其他常见症状。
胃肠道功能紊乱的临床特点,特别是病情常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症状可因
精神治疗如
暗示疗法而暂时消退,提示有本症的可能性。前提是必须排除器质性病变。
胃肠道功能紊乱治疗,只有通过精神调适和改变行为等方式,才能从根本上调整胃肠道功能紊乱。传统治疗上应用饮
食疗法、
营养支持疗法、镇静安眠、解痉止痛
综合治疗方法,医生可根据病情对症使用
理肠调胃安神剂、
谷维素、
消化酶、维生素B1、
胃达喜、
吗叮啉等治疗。对具有明显
精神症状的患者,给予抗焦虑或
抗抑郁药,解除
心理障碍。重要的是采用心理治疗,其方法一般是解释、安慰、疏导、分析、认识、
积极暗示和情绪转移,让患者真正认识病情、主动调节情绪、消除思想顾虑,提高疾病治愈信心。
首先要重视
心理健康,其次注意
饮食卫生。尽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饮酒和吸烟;适当参加体育锻炼,生活起居应有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