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母姓,源流单纯,主要出自
妫姓,远祖
舜帝,近祖妫满,始祖田完。春秋时,陈国
胡公满的后人公子完出奔齐国,改姓田氏,后人逐渐掌握朝政,代姜齐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①。据《广韵》、《姓氏急就篇》、《姓解》、《通志·氏族略》均载:
齐宣王母弟,别封母乡,因战国齐国王室为田氏,本是妫姓陈氏后裔,其后人以“远本胡公,近取母邑”,遂以“胡母”为姓,称胡母氏。
历史发展
胡毋[胡毋、胡母,读音作hú wú(ㄏㄨˊㄨˊ),不可读作hú mǔ(ㄏㄨˊㄇㄨˇ),不可写作“胡毌”]
姓氏渊源
单一渊源: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陈国胡公满后裔公子完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陈国胡公满的后人公子完出奔齐国,改姓田氏。田完的后裔子孙在齐国迅速繁衍壮大,后以权财拢控齐国人心,逐渐掌握朝政,最终代姜齐为田齐。到齐宣王田辟疆执政时期(公元前320~前302年在位),将自己的一个弟弟赐封于毋仰(今山东东平)。战国时期,“毋”与“母”二字通假,其后人“远本胡公,近取毋邑”,因称胡毋公,或田毋公,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地名为姓氏者,称胡毋氏,或称胡母氏。胡毋氏得姓距今已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了。胡毋氏一族在古代曾显著一时,例如在秦朝时期有著名的书法家、太史令胡母敬,在汉朝时期有著名的经学家胡毋生、执金吾胡毋班等。
得姓始祖
胡毋公。
迁徙分布
胡毋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两千位,人口也非常稀少,但其分衍的单姓母氏在台湾省名列第五百九十七位、毋氏在台湾省则名列第六百零二位,以扶风、咸阳为郡望。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母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扶风郡、咸阳郡
扶风堂:以望立堂。
咸阳堂:以望立堂。
宗祠楹联
八厨名士;一代儒宗。
──佚名撰胡母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泰山人胡母班,字季友,官执金吾。与度尚、张邈、王考、刘儒、秦周、蕃响、王章并称“八厨”(厨,指能以财救人危急)。下联典指西汉经学家胡母生,字子都,齐人,研究《春秋公羊传》,景帝时曾官博士。年老回齐教授,为齐地研究《春秋》的儒生所推崇。
典故趣事
〖田氏代齐〗
指中国战国初年齐国田氏取代姜姓成为齐侯的事件。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册命田和为齐侯。公元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绝祀,姜姓齐国完全为田氏齐国取代。齐桓公十四年,陈国公族内乱,公子完为避祸奔逃至齐国。齐桓公欲封公子完为卿,公子完不受,只接受工正之职。陈公子完,妫姓,至齐国后以田为氏,为齐国田氏之祖。
公元前545年,田完四世孙田桓子与鲍氏、栾氏、高氏合力消灭当国的庆氏。之后田氏、鲍氏灭栾、高二氏。田桓子对齐国公族“凡公子、公孙之无禄者,私分之邑”,对国人“之贫均孤寡者,私与之粟”,取得公族与国人的支持。齐景公时,公室腐败。田桓子之子田乞(田僖子)用大斗借出、小斗回收,使“齐之民归之如流水”,增加了户口与实力。是谓“公弃其民,而归于田氏”。公元前489年,齐景公死,齐国公族国、高二氏立公子荼,田乞逐国、高二氏,另立公子阳生,自立为相。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公元前481年,田乞之子田恒(田常子)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进一步把持政权,又以“修公行赏”争取民心。公元前391年,田成子四世孙田和废齐康公。公元前386年,田和放逐齐康公于海上,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前379年,齐康公死,姜姓齐国绝祀。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齐”。
历史名人
胡母生:一说胡毋生,字子都,临淄人,西汉
今文经学之一公羊学派的代表人物。
胡母敬:著名秦朝时期太史令。
胡母辅之:字彦国,晋泰山奉高(今山东泰安东)人,著名东汉时期大臣。胡母辅之“少擅高名,有知人之鉴。性嗜酒,任纵不拘小节。与王澄、王敦、庾敳俱为太尉王衍所昵,号曰四友。”曾任陈留太守,后迁扬武将军,湘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