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后遗症
脊髓损伤后损害的节段出现障碍
脊髓损伤后遗症,是指脊髓损伤后,在损害的相应节段出现各种运动、感觉和括约肌功能障碍,肌张力异常病理反射等的相应改变,常见的后遗症症状为瘫痪和四肢瘫等。
病因
脊髓损伤后遗症为脊髓受损后出现的一系列症状,脊髓受损多为外伤引起,多和交通事故,暴力,高空坠落,潜水有关,还有部分则是由于工作及运动相关的造成的脊髓损伤。其次,本病的病人年龄很有关系,而且常伴有明显的骨与软组织改变。在婴儿及年幼儿童,由于生物力学的原因、骨及软组织的成分原因、脊椎关节面方向及头颅与躯干比例不称等,其枕颈交界出最易出现受损,从而引起脊髓损伤后遗症。而老年人由于退行性改变及缺乏柔韧性,很易使受伤邻近的脊髓受损,引发脊髓损伤后遗症。
临床表现
脊髓损伤后遗症的共同表现有:
1、脊髓休克脊髓受损后损伤平面之下完全性迟缓性瘫痪,各种反射、感觉及括约肌功能消失,数小时内开始恢复,2-4周完全恢复。在教严重的损伤也有脊髓休克的过程,一般在3-6周后才逐渐出现受损水平以下的脊髓功能活动。在脊髓休克期很难判断脊髓受损是功能性的还是器质性的。但手上当时或者数小时内基友完全性的感觉丧失,特别是肢体瘫痪伴有震动决的丧失,提示有器质性损伤。脊髓休克时间越长,说明脊髓损伤越严重。
2、感觉障碍:脊髓完全损伤者受损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丧失:部分损伤者视受损程度不同而保留有部分感觉。
3、运动功能:在脊髓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的运动功能仍完全消失,但肌张力高,反射亢进:部分损伤者则在休克期过后逐步出现部分肌肉的自主活动。脊髓损伤后出现受损阶段支配肌肉的松弛、萎缩及腱反射消失等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体征时,有定位诊断的意义。
4、反射活动:休克期过后,受损平面以下肢体反射由消失逐渐转为亢进,张力有迟缓转为痉挛。脊髓完全性损伤后为屈性截瘫,部分顺势呈现出伸性截瘫。有时刺激下肢可引起不可抑制的屈伸与拍年,叫总体反射。
5、膀胱功能:脊髓休克期为无张力性神经源性膀胱:脊髓休克逐渐恢复后表现为反射性神经源性膀胱和间歇性尿失禁:脊髓恢复到反射出现时,刺激皮肤会出现不自主的反射性排尿,晚期表现为挛缩性神经源性膀胱。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常可出现阴茎异常勃起Horner综合征麻痹性肠梗阻、受损平面以下皮肤不出汗及高热等。
7、有部分病人脊髓损伤后遗症有特定的表现或综合征,最典型的如脊髓半切综合征:又名Brown-Sequard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的躯干及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这些特定的综合征对于脊髓损伤后遗症的诊断很有帮助,其他常见的综合征如下:
(1)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是最常见的颈椎综合征,主要见于年龄较大尤其是中老年男性,损伤通常是过伸性的。除了一些脊椎肥大等原发改变外,在X线上多无或很少有异常表现。临床表现为四肢瘫,但上肢瘫痪要重于下肢,上肢为迟缓性瘫痪,下肢为痉挛性瘫痪。开始时即有排便及性功能障碍。大多数病人能恢复,并逐步使神经功能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恢复过程中,下肢先恢复,膀胱功能次之,上肢较慢,尤其是手指!
(2)前脊髓损伤综合征:由于过曲或脊椎性负荷机制所引起。常伴有脊椎骨折或脱位及椎间盘脱出。CT、脊髓造影或磁共振常可显示受伤水平以下的总运动功能丧失,及侧束感觉功能(疼痛及温度)丧失,而后束功能(本体感觉及位置感觉等)不受影响。其预后要比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差。
(3)圆锥综合征:圆锥综合征常伴有胸腰段脊髓损伤。其特点是脊髓月神经根合并受累(如圆锥与马尾受损),同时存在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的损伤。圆锥成分的损伤与较上水平的脊髓损伤预后相似,即完全性损伤型的预后差,不完全性损伤型预后较好,马尾神经根损伤型的预后也较好!
(4)马尾综合征:圆锥综合征的受伤常是从T11至L1水平,而马尾综合征见于从L1到骶水平损伤,这些病人常表现为单纯的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不但下载反射降低而且膀胱反射也降低。临床上常呈现出不完全性及不对称性,并有好的预后。
(5)急性DeJeerine洋葱皮样综合征:这类损伤位于高颈位,由于三叉神经脊髓束受损所致。面及额部麻木,感觉减退感觉缺失环绕于口鼻部呈环状、躯体的感觉减退水平仍于锁骨下,四肢有不同程度的瘫痪。
(6)BELL交叉麻痹综合征:损伤延、脊髓交叉处的锥体束交叉。由于上肢的运动纤维交叉在线,在相当于延髓下端水平已交叉完毕,而下肢的运动纤维在颈1-2段交叉处才交叉完毕。在寰椎枕部或寰枢椎间有损伤时可引起本综合征。其特点为四肢有不同程度的选择性瘫痪,上肢瘫痪较重,但一侧重于另一侧:两下肢的瘫痪较轻,但与上肢相反,另一侧重于一侧。
检查
作整个脊椎的前后片及侧位x线片,有时须做颈椎张口位片。CT可以较好的显示骨,核磁共振显示软组织的解剖及病理改变》X线片、CT及磁共振对于脊髓损伤后遗症不仅是诊断的需要,而且有监控病情及判断预后的作用!
治疗
主要针对脊髓损伤后遗症期肢体功能障碍进行康复,治疗。康复的前提是必须要确保病人的神经功能状态、骨骼及生理学足够稳定,康复的总目标是将每个病人能重返社会,并有最大的独立性及可动性。脊髓损伤后遗症常见康复,治疗手段为:
1、物理治疗:主要是改善全身各个关节活动度和残存肌力增强训练,以及平衡协调动作和体位交换及转移动作。例如:卧位到坐位、翻身、从床到轮椅、从轮椅到厕所马桶等移动动作。包括训练日常生活动作,如衣、食、住、行的基本技巧。
2、心理治疗:针对心理不同阶段(如否认、愤怒、抑郁、反对独立求适应等各个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的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无法医治运动上的损害,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方式。
3、药物治疗: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但是效果微弱、副作用大,容易出现并发症。
4、中医康复:利用针灸、理疗、按摩、电针、中药离子导人等手段,促进康复,初期恢复作用不错,但是容易复发。
5、复合型治疗方法:神经靶向修复疗法通过NS靶向定位治疗仪精准确定治疗部位,使神经生长因子通过介入方式,快速、直接地作用于损伤部位。激活处于休眠状态的神经细胞,实现神经细胞的自我分化和更新,并替代已经受损和死亡的神经细胞,重建神经环路,促进器官的再次发育,可靠性较高。
预防保健
1、日常生活饮食原则为:以高纤维、低脂肪、低油、低胆固醇饮食为主。
2、饮食摄取上应避免高热量食物如:油炸、肥肉、甜点、蛋糕、冰淇淋或汽水、红茶饮料等。
3、煮食烹调时应避免使用猪油,另外应减少蛋黄、内脏类、过量的海鲜等高胆固醇之食物,而应增加的是高纤维类食物如:蔬菜、谷类、水果与足够水分。
4、摄取足量蛋白质,并可多摄取一些强化身体细胞抵抗自由基,如维他命A、C、E、矿物质硒等,以达到能同时控制体重及维持长期复健治疗所需之能量消耗。
5、褥疮是急性期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每两小时翻身一次,即使半夜也要记得定时翻身。翻身时要注意不要擦破皮,且要顾虑到脊椎的稳定度。
6、活动各个关节,尤其的瘫痪部位以下大小关节均需要活动,要轻柔,每个关节活动为每日2次,每次1~2分钟,要按正常关节活动范围活动。
7、注意双下肢有无肿胀,如肿胀为深静脉血栓出血,不要在活动,要稍抬高患肢,并请医生检查。
8、如活动后肢体肿胀,有青紫色,则有可能有肌腱裂伤或骨折出现,要停止活动,并请医生检查。
9、要安慰病人安心养病,鼓励病人战胜残疾的信心。9)盖被时,足下要放一软枕,使得关节保持90°,不要用被压足部,防止造成足下垂。
10、病人的体位一般为侧卧、仰卧位,如果骶尾骨部有压疮,也可俯卧位。当然,病人病情稳定后也可采用坐位。任何体位的变换,必须经医生护士指导过遵照执行。一般说头颈、胸、腰部不应有扭动,各种体位均应有软垫支持,并且保护骨突出部,应使姿势稳定。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04 16:11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