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脰,是一个汉语文字,读作脰(dòu)。结构左右,释义:脖子、颈。
现代释义
基本字义
脰dòu(ㄉㄡˋ)
⒈ 脖子、颈。
基本词义
◎ 脰 dòu
〈名〉
1.(形声。从肉,豆声。本义:脖子)
2.同本义 [neck]。又如:脰鸣(用颈项鸣叫)
3.“脰”假借为“头”,头颅 [head]
出自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蛤蚧脰能鸣,蟾蜍眉有毒。——清·赵翼《岭南物产图》
4.咽喉 [throat]
咽,咽物也,…青、徐谓之脰,物投其中,受而下之也。——《释名·释形体》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脰【未集下】【肉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7画
唐韵】徒𠋫切【集韵】【韵会】【正韵】大透切,𠀤音豆。【说文】项也。【玉篇】颈也。【博雅】脰,项也。【左传·襄十八年】两矢夹脰。【注】脰,颈也。【史记·田单传】自奋绝脰而死。【注】脰,颈。齐语也。
又脰鸣。【周礼·冬官考工记·梓人】以脰鸣者。【注】脰鸣,鼃黾属。
又鸟名。【尔雅·释鸟】燕白脰乌。【疏】白项而群飞者谓之燕乌。燕乌,白脰乌也。
又【博雅】脰,错也。【又】馔也。
又【韵补】叶音覩。【柳宗元·牛赋】牟肰而鸣,黄锺满脰。抵触隆曦,日耕百亩。亩音姥。
又叶音渡。【扬雄·羽猎赋】角抢题注,䠞竦讋怖。魂亡魄失,触辐关脰。
说文解字
脰【卷四】【肉部】
项也。从肉豆声。徒候切
说文解字注
(脰)项也。页部曰。项、头后也。按头后即后也。左传曰。两矢夾脰。公羊传曰。宋万搏闵公。绝其脰。注。脰、颈也。齐人语。士虞礼。肤祭三。取左膉上。注。膉、脰肉也。古文曰左股上。此字从肉。非从殳矛之殳声。郑意谓股者髀也。礼经多言髀不升。则取诸左股为肤祭。非也。寻古文用字之例。假股为膉正与假脾为髀、假肫膞为腨、假胳为骼、假头为脰皆以异物同音相假借。股与膉当是同音。葢从肉役省声。如坄疫豛皆从役省声之比。役与益同部。此股非股肱字。注当云此字从肉从役省声。非从殳矛之殳声。今本脱误不完。据贾疏云。郑以殳与股不是形声之类。其理未审。贾实错解。而可证有非字。今本又夺非字。则更不可通矣。从肉。豆声。徒切。四部。
音韵方言
国际音标 tou˥˧ 日语读音 UNAJI韩语罗马 TWU现代韩语 두
客家话 [海陆腔] teu6 [客英字典] teu5 [台湾四县腔] teu5 [梅县腔] teu5 [客语拼音字汇] teu4粤语 dau6潮州话 dau7
参考资料
.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8:59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康熙字典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