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炎病毒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
腮腺炎病毒(mumps virus)是流行性腮腺炎病原体。腮腺炎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是常见于儿童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发于冬春两季。
生物学性状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病毒呈球形,直径为100~200 nm,基因组单股负链RNA衣壳螺旋对称。包膜上有HA和NA等突起,成分是糖蛋白。至今发现腮腺炎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可在鸡胚羊膜腔内增殖,也可在猴肾细胞培养中增殖,能使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腮腺炎病毒对热、脂溶剂和紫外线敏感,但耐低温,2℃条件下可存活3个月,-60℃可存活一年以上。
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性
腮腺炎是一种以腮腺肿胀、疼痛为主要症状的儿童常见病,呈世界性分布。好发于冬春季,病原生物与免疫学学龄期儿睫为易感者腮腺炎病毒仅感染人,传染源是患者和病毒携带行,主要经飞洙传播,也可以通过人与人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长,一般为2~3周。病毒侵入人体后,先在呼吸道内增殖,随后进入血流,发生病毒血症,随血流扩散至唾液腺及其他器官如胰腺、睾丸、卵巢、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流行性腮腺炎传染性强。发病前和发病后一周内的患者具有高度传染性。患者表现为软弱无力、食欲减退。一侧或双侧腮腺肿大,并伴有疼痛及发热。病程持续1~2周,青春期感染昔。男性易并发睾丸炎,导致睾丸萎缩和小育;女性易合并卵巢炎,怀孕3个月内的孕妇感染可导致胎儿畸形
(二)免疫性
患者病后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被动免疫可从母体获得。因此6个月以内婴儿腮腺炎者罕见。
微生物学检查
对于不典型病例,可取患者唾液、尿液或脑脊液等标本分离病毒,也可取双份血清检测特异性抗体的动态变化,或用免疫荧光技术等检测病毒抗原。
防治原则
疫苗接种是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常用减毒活疫苗,或麻疹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组成的三联疫苗MMR)进行预防接种。对于腮腺炎患者。应及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中医常用普济消毒饮连翘败毒散等加强治疗,用仙人掌局部外敷也有·定的疗效。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2 09:21
目录
概述
生物学性状
致病性与免疫性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