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诽”正式作为罪名而出现,是在
大司农颜异受诛之时。
汉武帝与
张汤合谋制造了白
鹿皮币,向颜异征求意见,颜异提出了不同看法,武帝不悦。张汤本来就与颜异有矛盾,及有人举告颜异发表异议,武帝让张汤审理颜异一案。于是,有了如下的记载:“(颜)异与
客语,客语初令下有不便者,异不应,微反唇。(张)汤奏异当
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以此而
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史记·
平准书》)颜异被杀,《
资治通鉴》系其事于元狩六年(前117年)。再加以考索,早于颜异被杀十余年的
魏其侯窦婴与
武安侯田蚡相争一案,所传达的
法律信息,必须加以注意。田蚡强加给政敌魏其侯窦婴的罪名是“腹诽而心谤”(《汉书·窦婴传》)。这成为导致窦婴最终被杀的原因之一。问题在于,不论“腹诽”的罪名是出现在窦婴被杀时,还是颜异受诛之时,它都要比“诽谤”更为周纳严苛。
据《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记载:汉武帝时期,一向为人刚直的大将军
灌夫,因不肯趋炎附势,得罪了丞相武安侯田蚡。田蚡发怒,利用灌夫家乡族人的过失,极力罗织罪名,要诛杀他及其家族。前丞相魏其侯窦婴,为了营救灌夫一家,在朝廷中替灌夫辩解,并揭发了田蚡以国戚身份为非作歹的一些
丑行。田蚡更恼羞成怒,反诬说:“天下幸而安乐无事,使田蚡能成为皇帝的贴心大臣。我所爱好的不过是音乐、狗马、田宅;我所养的不过是
倡优、巧匠之类人,不象窦婴、灌夫那样,日夜招聚天下豪杰壮士与论议,腹诽而心谤,不仰视天而俯
画地,在皇帝和太后之间挑拨是非,只盼天下有变乱,他们好立大功。我可不知他们居心何在!”汉武帝最怕的就是别人图谋不轨,当即就责令窦婴对簿公堂。魏其侯窦婴面对这“腹诽心谤”罪名,无法解释清楚。于是,不仅灌夫被诛灭
九族,窦婴也因此获罪,被斩首于街头。
《史记·
平准书》:“ 汤 奏当 异 九卿见令不便,不入言而腹诽,论死。自是之后,有腹诽之法。”
《
朱子语类》卷七九:“且如杨恽一书,看得来有甚大段违法处,谓之不怨不可,但也无谤朝政之辞,却便谓之腹诽而腰斩。”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续黄粱》:“又逾年,朝士窃窃,似有腹非之者。”
清
李绿园《
歧路灯》第六十三回:“世兄果为嫌家伯语重,何难回头是岸,万不可面从腹诽。”
柯灵 《香雪海·历史老人摊了牌》:“专制使人沉默,但无法杜绝腹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