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通讯
《自然》旗下的期刊
《自然—通讯》是《自然》旗下的子刊,自1992年《自然—遗传学》发行以来,《自然》旗下的期刊已增至16种。
发展历程
2010年,自然出版集团又发行了第17本子刊《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
自然》就此发表社论说,《自然》旗下以往的所有子刊都各自聚焦于特定的学科或研究领域,其目标是有针对性地发表最具原创性和科学影响力的研究工作。现在看来,《自然》系列子刊的高影响因子证明这一目标已经实现。
与以往的子刊相比,新子刊《自然—通讯》有所不同,其覆盖多种学科。《自然—通讯》的目的不在于与已有的《自然》系列期刊竞争,而在于发布严谨而颇具综合性并代表某一领域重大进展的研究论文。除此以外,还欢迎来自目前没有被《自然》旗下某一期刊聚焦的领域的论文,如发育生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化学、古生物学、天文学高能物理学等。
与《自然》系列其他子刊一样,《自然—通讯》有单独的编委,而且,它还是《自然》旗下第一本以混合模式发行的期刊——通过订阅或向作者收费以使论文可被即时开放获取。此外,《自然—通讯》还是第一本完全在线的《自然》系列期刊,没有印刷版本。
作品影响
《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NPG)旗下增长最快的两本刊物。《自然—通讯》和《科学报告》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推出,这两本期刊在2013年6月双双实现发表论文数量达到2000篇的里程碑,同时两份刊物的论文投稿数和发表数继续快速增长。
最新发布的2012年期刊引用报告(JCR)把《自然—通讯》列为全球十佳多学科科学期刊的第3位,《科学报告》位列第8;《自然》杂志依然在多学科科学期刊分类中位列第1,其影响因子为38.597,在2012年全年共被各类论文引用554,745次,是世界上被引用最多的科学期刊。
根据2012年期刊引证报告,《自然—通讯》在2012年共被引用了7,000多次,其影响因子达到10.015,目前已在全世界所有的科学期刊跻身前2%。《科学报告》是2013年第一次得到影响因子的评估,其影响因子在2012年达到2.927,在56种多学科科学期刊中排名第8位。
《自然—通讯》的网站在2013年1-6月期间,已经有超过430万的页面访问量,目前每月收到的论文提交数量已经超过《自然》杂志。《自然—通讯》在2013年前6个月发表了723篇论文,这一数字已经比2012年全年发表的702篇还要多。
在2013年上半年在《自然—通讯》上发表的论文数量占目前已发表论文总量的36%,预计全年将发表1,650篇论文。《自然—通讯》为论文作者提供一个开放获取的选择, 38%的已发表论文是可以开放获取的,这些论文都遵守共同创作协议(CC)。
《科学报告》是自然出版集团(NPG)增长最快的期刊,其发表的论文数量已经超过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刊物。2013年以来,《科学报告》已经发表了超过1,000篇论文,占到自2011年6月推出以来发表论文总量的一半。《科学报告》中的所有文章都是在创作共用许可协议(CC)下让读者开放获取的。2013年以来,《科学报告》的网站已经有350万的页面访问量
《自然—通讯》在2012年期刊引证报告科学版中同另外18本《自然》旗下的刊物一起,跻身全球最佳50本期刊。该期刊引证报告科学版是考量了全球8,411本科学期刊后,所得出的排名结果。另外《自然》旗下的《自然气候变化》,其首次的影响因子就达到了14.472,在所有环境科学类期刊中位列第1。
研究案例
2021年7月,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土壤与作物科学副教授Kelly Wrighton领导的团队,以土壤与作物科学博士Bridget McGivern为第一作者、发表在《自然—通讯》的论文中提出了一个最新理论,即在土壤——很像人类的肠道中,多酚可以成为生活在那里的微生物的食物来源。研究结果可能推翻一个长期以来的理论——“酶锁理论”,即在某些条件下,土壤微生物无法获取多酚,因此可以被用作碳“捕集器”,以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团队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对土壤样本进行了高分辨率化学分析和精确监测。结果证明,在无氧条件下,土壤中的微生物确实能分解多酚类物质,可能会释放二氧化碳,即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微生物也“吃”多酚,这些实验结果与长期存在的“酶锁理论”背道而驰。该研究打开了进一步研究多酚代谢及其如何适应自然碳循环的大门。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6 14:43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