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战略
国家贸易战略名称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贸易区介绍
自由贸易区是比多边贸易体制更高水平的开放。自由贸易区是世贸组织最惠国待遇的一种例外,指一些国家和地区在多边承诺基础上,进一步相互开放市场,实现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自由贸易区在全球大量涌现,截至2007年12月,向世贸组织通报、仍然生效的自由贸易区有197个,其中80%是十年内缔结的。全球贸易中有50%以上是在各区域集团内部,以比世贸组织更优惠的条件进行的,其中欧盟内部贸易高达67.6%,北美自由贸易区为55.7%。
自由贸易区已成为大国开展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正在加速改变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这是因为自由贸易区已经超越了经济范畴,兼有外交、政治方面的战略意义。它通过更加优惠的贸易和投资条件,将成员的经济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经济利益的融合又加强了成员之间的政治、外交关系,形成各种利益共同体。这一趋势使国家之间的竞争演变为各个利益集团之间的竞争。自由贸易区的大发展,对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使中国和平发展面临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在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竞相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形势下,如果置身局外或落于人后,中国的发展空间就会受到挤压,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就可能处于不利境地。
在世界多边贸易组织的规则中,有两个概念的自由贸易区:一个是WTO界定的自由贸易区(freetradearea),另一个是世界海关组织(WCO)定义的自由贸易区(freezone/freetradezone),两者的内涵是不同的。
为此,2008年5月9日,中国商务部和海关总署联合发出《关于规范“自由贸易区”表述的函》,对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内涵予以澄清,并对名称的使用提出建议。该通知函的发出,对正确理解自由贸易区内涵,顺利实施中国中央提出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准确把握未来方向,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相关政策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和及时的。
战略背景
全球自由贸易区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其提到与多边贸易同等重要甚至更加优先的地位。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中国关于自由贸易区问题的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为使国家宏观决策科学化,根据中央领导的指示和钱学森的建议,国务院于1991年9月成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研究协调小组,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研究工作。1991年底,国务院总体研究协调小组针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现行确定了13个重大研究课题,并落实了以国务院综合部门为主的课题承接单位。其中,当时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承担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影响及对策》课题,并成立了课题组。
当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析形势、判断趋势、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据此,《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影响及对策》课题组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应对策,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及相应对策,北美建立自由贸易区及我国的因应对策,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东亚和中亚经济集团化发展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等等。研究表明,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日益明显,发展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令人瞩目:欧共体1985年开始建设统一大市场,1992年底基本告成;美、加、墨已签订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协议;亚太地区经济合作向组织化发展,次区域性集团纷纷涌现;其他地区各种不同形式的经济合作组织和联盟也在积极酝酿和构筑之中。世界经济这一发展态势并非偶然,它是世界局势缓和以及冷战结束后经济矛盾突出和竞争加剧的表现,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然阶段。
同时,研究还发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一般是从建立自由贸易区开始,通过逐步取消区内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区内商品贸易自由化,然后向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等更高阶段发展。自由贸易区具有“贸易创造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区内成员均可从中不同程度受益,有利于经济贸易的增长。然而,由于自由贸易区固有的排他性,即区外贸易伙伴享受不到自由贸易区优惠待遇,加之“贸易转移效应”,非成员国的产品竞争力遭到削弱。也就是说,游离于自由贸易区之外的国家,在国际市场竞争将处于不利境地。1991年11月12日,中国虽然已成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但由于该组织只是一个论坛性质的,也有人称其为“聊天的地方”,所以其推进的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和经济技术合作计划亦属“非约束性”的,不具有自由贸易协定这类机制性安排的约束力。尽管如此,中国在尚未加入自由贸易区这种机制性组织的情况下,参与非约束性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也不失为一种次优选择。通过APEC平台,可以秣马厉兵,做好参与机制性的区域经济贸易组织的准备,包括多边和双边自由贸易区,以摆脱长期游离在外的局面,最大限度地利用“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使中国从贸易自由化中获取最大化利益。
由于中国从复关(GATT)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历经数年磨难,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入世谈判又到了关键时刻,中国集中精力解决WTO成员地位问题,组建自由贸易区的可行性研究虽在推进之中,但正式提出的时机尚未成熟。1999年,时任总理的朱镕基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联系,这一提议得到东盟国家的积极回应。2000年11月,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构想(即“10+1”),并建议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成立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就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的可行性进行研究。
2001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在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合作联合委员会框架下正式成立。专家组围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及中国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两个议题进行了充分研究,认为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东盟和中国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这一建议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和经济部长会的认可后,于2001年11月,也就是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将于12月成为正式成员之际,在文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正式宣布。2002年11月,第六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在柬埔寨首都金边举行,朱镕基和东盟10国领导人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到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这标志着中国—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进程正式启动,也是中国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工程。
《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了中国与东盟加强和增进各缔约方之间的经济、贸易和投资合作;促进货物和服务贸易,逐步实现货物和服务贸易自由化,并创造透明、自由和便利的投资机制;为各缔约方之间更紧密的经济合作开辟新领域等全面经济合作的目标。
2004年1月1日,自由贸易区的先期成果——“早期收获计划”顺利实施。2004年全年早期收获产品贸易增长40%,超过全部产品进出口增长的平均水平。2004年11月,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区《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开始相互实施全面降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2005年7月《货物贸易协议》实施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进出两旺,自由贸易区降税对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至2007年,中国对东盟的平均关税水平已由降税前的9.9%降低到6.6%。东盟国家也对中国相应地实行了降税。以关税较高的泰国为例,2005年其平均税率由12.9%削减到10.7%,2007年则又进一步降至6.4%,进一步打开了双方贸易增长空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6年中国与东盟贸易总额达到1608.4亿美元,同比增长23.4%;2007年双边贸易额达202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双边贸易实现了稳健、持续的增长,取得了互利双赢的结果。
2007年1月,双方又签署了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并于7月顺利实施。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顺利推进及其成果,充分证明中国选择以自由贸易区方式深化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合作,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各经济体寻求和谐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中国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正确抉择。因此,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之后,中国加快了自由贸易区商谈的步伐,形成了由近及远、从周边向全球展开的自由贸易区建设态势。至十七大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之前,中国正在建设的自由贸易区已有5个,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7个,共涉及29个国家和地,涵盖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四分之一。另外,还有一些国家提出拟与我国组建自由贸易区,其中有的正在学术层面上进行探讨或做预可研。中国的自由贸易区建设已进入到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阶段。
战略介绍
制定自由贸易区战略规划及实施细则
中国虽已提出“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概念,但人们并不了解其具体内容,更不知发展目标及行动举措,因此,该战略仍停留在上层和少数操作部门层面上,致使地方和企业不能及时跟进并采取相应行动,以充分、有效地获取自由贸易区所产生的效益。鉴于此,应抓紧研究制定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近、中、长期规划以及实施方案,包括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的具体实施措施等,为自由贸易区战略顺利、有效实施铺平道路。
2014年12月5日,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安排这个内容,目的是分析我们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探讨我国加快实施这个战略的思路。
2015年12月1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提出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党的十八届三中、五中全会进一步要求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当前,全球范围内自由贸易区的数量不断增加,涵盖议题快速拓展,自由化水平显著提高。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外贸发展机遇和挑战并存,引进来、“走出去”正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
国家战略
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
加快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巩固外贸传统优势,培育竞争新优势,拓展外贸发展空间,积极扩大进口。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视野,站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把中国对外开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战略目标
目标是,加快现有自由贸易区谈判进程,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逐步提升已有自由贸易区的自由化水平,积极推动与我国周边大部分国家和地区建立自由贸易区,使我国与自由贸易伙伴贸易额占我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达到或超过多数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水平;中长期目标是,形成包括邻近国家和地区、涵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及辐射五大洲重要国家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使我国大部分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实现自由化和便利化。
战略思路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统筹考虑和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和国家对外战略紧密衔接,坚持把握开放主动和维护国家安全,逐步构筑起立足周边、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重要手段
习近平强调,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适应经济全球化新趋势的客观要求,是全面深化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积极运筹对外关系、实现对外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
重要平台
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发挥自由贸易区对贸易投资的促进作用,更好帮助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是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争取全球经济治理制度性权力的重要平台。
四个原则
四个原则:一是扩大开放,深化改革。通过自由贸易区提高开放水平和质量,深度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拓展开放型经济新空间,促进全面深化改革,更好地服务国内发展。二是全面参与,重点突破。全方位参与自贸区等各种区域贸易安排合作,重点加快与周边、“一带一路”沿线以及产能合作重点国家、地区和区域经济集团商建自由贸易区。三是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以正确义利观指导自由贸易区战略的实施,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公约数,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共同发展。四是科学评估,防控风险。努力排除自由贸易区建设中的风险因素,同时,提高开放环境下的政府监管能力,建立健全并严格实施安全审查、反垄断和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确保国家安全。
战略试点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是中国政府设立在上海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位于浦东境内,属中国自由贸易区范畴。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面积28.78平方公里,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014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授权国务院扩展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将面积扩展到120.72平方公里。
扩展区域包括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和张江高科技片区。其中,陆家嘴金融片区,共34.26平方公里,东至济阳路、浦东南路、龙阳路、锦绣路、罗山路,南至中环线,西至黄浦江,北至黄浦江。金桥开发片区,共20.48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绿带,南至锦绣东路,西至杨高路,北至巨峰路。张江高科技片区,共37.2平方公里,东至外环线、申江路,南至外环线,西至罗山路,北至龙东大道。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是中国中央政府在天津直辖市设立的区域性自由贸易园区。它是中国大陆北方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也是继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之后,中央政府设立的第二批自由贸易试验区之一。
天津自贸试验区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天津港东疆片区30平方公里,是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功能区;天津机场片区43.1平方公里,是天津先进制造业企业和科技研发转化机构的重要集聚区;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平方公里,是天津金融改革创新集聚区,也是滨海新区城市核心区。
天津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定位是,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中国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总体目标是,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将天津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中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4年12月31日经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含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含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公里),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4年12月3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从此成为中国大陆境内继上海自贸试验区之后的第二批自贸试验区。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范围总面积118.04平方公里,包括平潭、厦门、福州3个片区。其中平潭片区43平方公里、厦门片区43.78平方公里、福州片区31.26平方公里。平潭片区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厦门片区重点发展两岸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具体方向
一是提高货物贸易开放水平。与自由贸易伙伴共同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互开放货物贸易市场,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进金融、教育、文化、医疗等服务业领域有序开放,放开育幼养老、建筑设计、会计审计、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服务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在与自由贸易伙伴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逐步推进负面清单谈判模式。
三是放宽投资准入。大力推进投资市场开放和外资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实质性改善我国与自由贸易伙伴双向投资准入。积极稳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各项试点,加强与自由贸易伙伴货币合作,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
四是推进规则谈判。对符合我国需要的规则议题,在自由贸易区谈判中积极参与。参照国际通行规则及其发展趋势,结合我国发展水平和治理能力,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新议题谈判。
五是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强原产地实施管理,积极探索在更大范围实施经核准出口商原产地自主声明制度。改革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等管理体制,加强关检等领域合作,逐步实现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受理。
六是推进规制合作。加强与自由贸易伙伴就各自监管体系的信息交换,促进在监管体系、程序、方法和标准方面的适度融合,减少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
七是推动自然人移动便利化。为我国企业境外投资的人员出入境提供更多便利条件。
八是加强经济技术合作。适当纳入产业合作、发展合作、全球价值链等经济技术合作议题,推动我国与自由贸易伙伴的务实合作。
保障支持
关于健全保障体系,一是要继续深化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在上海等自由贸易试验区内先行先试,探索最佳开放模式,为对外谈判提供实践依据。二是要完善外商投资法律法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三是要完善事中事后监管的基础性制度,加强对市场主体“宽进”以后的过程监督和后续管理。四是要继续做好贸易救济工作,依法开展贸易救济调查,维护国内产业企业合法权益。五是要研究建立贸易调整援助机制,在减少政策扭曲、规范产业支持政策的基础上,对因关税减让而受到冲击的产业、企业和个人提供援助,提升其竞争力,促进产业调整。
关于完善支持机制,一是要完善自由贸易区第三方评估制度,通过第三方机构对自由贸易区谈判进行利弊分析和风险评估。二是要加强对已生效自由贸易协定的实施工作,提高协定利用率,用足用好优惠措施。三是要加强对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人才支持,逐步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全局意识强、熟悉国内产业、精通国际经贸规则、外语水平高、谈判能力出色的自由贸易区建设领导、管理和谈判人才队伍。
战略进展
为了响应世界经济发展新形势,提升世界各自由贸易区的整体自由化水平,积极推动世界范围内建立自由贸易区,促进世界各国对外贸易额的大幅度提升,辐射五大洲国家的全球自由贸易区网络,使大部分对外贸易、双向投资实现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勒比自由贸易联盟组织、加勒比自由贸易区,联合世界各地自贸区研究机构团体及个人学者、专家共同发起成立了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旨在为联合会会员提供全球自贸区资讯及研究的最新动态,促进各地方会员的交流,通过资源导入、全球招商等方式帮助会员实现各自的战略目标。借此使得各自贸区的信息沟通更加便捷,提高合作效率,促进各国/地区之间的自由贸易,最大程度发挥自贸区的作用。
世界自贸区联合会定位于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特殊咨询机构,是相对于政府机构的外围组织,在官方行为过程中作为第三方,起到辅助和补充的作用。自贸区联合会将致力于自贸区研究、创新、自贸区合作、企业培训等领域,全面整合各种资源,成为咨询交流平台、合作促进平台、研究平台、培训平台、纠纷仲裁平台和投资平台。
世界自由贸易区联合会作为国际性的非盈利组织,将充分贯彻自由贸易的精神,促进自由贸易区之间的深度合作,充分挖掘各国自由贸易区的协同效应,实现双边贸易、双向投资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通过对各国自由贸易区的深度研究和交流,发展成为联合国经济社会发展组织特殊咨询机构。
相关观点
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中国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十分迫切。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是我国参与全球竞争、应对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格局变化、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客观需要,有利于争取到更多话语权。在自贸区的平台上,相互投资的创造效应将使新的全球供应链和区域生产网络不断拓展,开放型经济体系的内涵将不断得以充实。
当前,在全球和区域经济治理格局中,发达经济体试图通过TPPTTIP和欧日自贸区等自贸区谈判,推进某些大国为主导的经济一体化进程,获得新的全球竞争优势。中国等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兴经济体,要想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我国只有在自贸区建设进程中不断提高开放水平,加快服务业开放步伐,加快实施投资注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促进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议题规则制定,才可能争取到更多话语权。
随着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的上升,一些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产能正从我国转移出去,也促使我国必须加倍努力,发展具有品牌价值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货物贸易,加快服务业发展,提高资本在服务业和高附加值制造业的新的集聚,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在此过程中,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有利于我国拓展新的外贸空间,与自贸伙伴构筑新的全球供应链和生产网络,让更多合作伙伴分享我国的大市场和高增长,进而与越来越多的国家构筑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知名财经专家郑晓军在表示,中国要想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培育新的国际竞争优势,就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加快推进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电子商务、竞争政策、政府采购等新议题谈判。加快推进促进公平贸易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新议题规则制定,才可能争取到更多话语权。中国要在海外寻找一个桥头堡阵地,建立自己的产业生态圈,最好的形式就是设立真正的世界自由贸易园区——“自由贸易区”。
国内的自贸区还主要是为国外企业进入中国提供了便利,对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并没有太大帮助。更何况某些自贸区在涉及自由贸易的五大要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金、投资、企业)中,服务贸易远谈不上自由、在准入限制、牌照限制、运营歧视外,资金流动和外汇兑换还受限制、投资负面清单较长、企业税收优惠很少,只有涉及货物贸易方面的一些优惠,这与原来的保税区没有本质区别。由此看来,这些国内自贸区的设立,局限性还是很大,远远不能对冲TPP等带来的影响。
中国企业要走出去,必须寻求到海外去设立真正的世界自由贸易园区。以“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由安提瓜和巴布达发起,加勒比共同体成员国参与建设的自由贸易商业园)为例,在自由贸易的五大要素(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金、投资、企业)中,货物贸易完全没有关税、服务贸易完全自由、资金流动和外汇兑换完全不受限制、直接投资没有负面清单、企业和个人税收还全免。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的成功建设,相当于我们在加勒比海建立了桥头堡和根据地,企业只要过去做产业就行了。实际上,加勒比自由贸易区相当特别,除了主权和司法管辖权归目的国政府以外,其他的政策都由加勒比自由贸易区主导,企业在人才引进、土地出让和变性、产业政策、税收政策、总体规划、货物进出口、资本流动等各方面,都可以做到最优惠。在加勒比自由贸易区,园区还可以根据整个园区的产业规划和功能定性,负责其中某个子园区的建设,到中国招商引资。这既协助了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满足了中国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需求。
中国和其他国家与地区在谈的自贸区确实很多,但都是指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而不是自由贸易园区。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市场化运作更可能成功,可以通过民间团体和民间资本到海外,与当地政府谈妥各种条件,按市场规律设立自贸区,不仅能为企业减轻各种税收负担,还可以突破各国对中国企业的投资限制和担忧,免除企业应对各种组织骚扰的烦恼。
相关会议
世界自由贸易大会
主题为“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下的一带一路合作机会”的世界自由贸易大会将于2016年11月在澳门举行。
世界自由贸易大会是全球自由贸易领域的最高级别大会,是世界级的投资、贸易、金融、旅游、文化、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本次世界自由贸易大会将聚焦于中国自由贸易区战略下的“一带一路”合作机会,为各国政府和经济开发区提供一个招商引资、贸易促进和旅游推广的高层对话和专业交流平台。
评价
这是中国新领导人的一项“顶层设计”。——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这一具有前瞻性的工程是迈向正确方向的一步。”——罗文尼希;
上海自贸区释放出金融改革信号,这里将成为放松资本管制和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桥头堡。——《纽约时报》;
试验区将试行人民币交易等金融自由化措施,吸引海外投资,使之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原动力。——日本《产经新闻》;
“如果上海自贸区配套措施跟得上,它将对世界贸易产生巨大影响。”——罗文尼希;
上海自贸区有望成为泛亚地区的供应链枢纽,建成世界领先的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经济学人》;
启动上海自贸区是中国探索改革开放新路径的试验场。韩国现代经济研究院中国问题专家韩载振博士认为,上海作为试点,对中国经济可起到“试金石”作用,有助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进一步开放。——印度《经济时报》。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9 23:51
目录
概述
贸易区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