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贸易区(Free Trade Area),是指签订
自由贸易协定的成员国相互彻底取消
商品贸易中的关税和
数量限制,使商品在各成员国之间可以
自由流动的一片区域。但是,各成员国仍保持自己对来自非成员国
进口商品的限制政策。有的自由贸易区只对部分商品实行
自由贸易,如“
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内的自由贸易商品只限于工业品,而不包括农产品。这种自由贸易区被称为“工业自由贸易区”。有的自由贸易区对全部商品实行自由贸易,如“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和“
北美自由贸易区”,对区内所有的工农业产品的贸易往来都免除关税和数量限制。
定义
京都定义公约
1973年2月18日,国际
海关合作理事会在日本
京都签订了《
京都公约》(全称是《关于简化和协调海关制度的国际公约》)。按照《京都公约》的解释:“自由区(Free Zone)系指缔约方境内的一部分,进入这一部分的任何货物,就进口税费而言,通常视为在
关境之外,并免于实施通常的
海关监管措施。有的国家还使用其他的一些称谓,例如自由港、自由仓等。”
美国关税委员会给自由贸易区下的定义是:自由贸易区对用于
再出口的商品在豁免关税方面有别于一般关税地区是一个只要
进口商品不流入
国内市场可免除关税的独立封锁地区。自由贸易区的另一种
官方解释,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包括独立关税地区)根据WTO(
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则,为实现相互之间的
贸易自由化所进行的地区性贸易安排(Free Trade Agreement:FTA
自由贸易协定)的缔约方所形成的区域。这种区域性安排不仅包括货物贸易自由化,而且涉及服务贸易、投资、政府采购、
知识产权保护、标准化等更多领域的相互承诺,是一个国家实施多双边合作战略的手段。
产生原因
自由贸易区的产生和发展有其深刻历史、经济、政治、文化原因。
近代
英国推行
贸易自由政策。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
第一次工业革命,经历了几次严重的
经济危机,建立了全球
殖民体系,形成了英国支配的
世界市场,转而推行
自由贸易政策。英国拓展
亚洲和
非洲市场,要求各国开放贸易和投资市场;1840年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以
炮舰政策逼迫中国开埠通商;向美国、德国等国家发放
出口信贷,鼓励各国购买英国的机车、船舶和设备,对海外投资予以保护。英国于1846年废除《
谷物法》,免除农产品
进口关税;1853年开放殖民地市场,解散特权贸易公司;1854年废除
航海条例,实行航运自由;1859年改革
关税制度,逐步取消进口关税,废除
出口税;1860年取消对殖民地的
贸易垄断,英法两国签订自由通商条约,条约包括航运、投资、贸易等内容,以后又有英意、英荷、英德等自由通商条约,相互提供
最惠国待遇。英国的自由
贸易政策较之垄断贸易政策,比较容易被各国和
殖民地国家接受,以往的不平等贸易增加了平等的成分,各国贸易政策逐步由对抗转向包容,
自由贸易成为趋势。
当代
当代
世界经济有两大显著特点:一是
经济全球化,一是
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很快。
WTO的成员国基本上都与其它有关国家建立了自由贸易关系。中国和东盟成员都是
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有限,经济增长对
外部市场的依赖度高,
全球经济的变动会对其经济产生
重大影响。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是为应对经济全球化中的
负面影响和应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而应运而生。
1、与
多边贸易体制相比,区域内国家易于就自由贸易区达成协议并产生实效。同时,现有的自由贸易区大多富有成效,也激发了更多国家参加自由贸易区。
2、就地区或邻近国家而言,自由贸易区有利于进一步发挥经贸合作的
地缘优势。邻近国家间的自由贸易区具有人员往来与物流便利、
语言文化相近、生活习惯类似等多种有利条件。因此,邻近国家和地区间具有更多的有利条件来扩大和加深经济合作以获得
互利双赢的效果,其效果比参加
多边贸易体系带来的利益要更明显一些。
3、在加入多边合作机制的同时,缔结自由贸易区有利于推动各成员国内的
经济结构改革,从而可以借助更多外力来推进国内改革。
4、20世纪90年代一再发生的
地区性经济危机的教训,也促使世界各国更加重视地区经济合作的制度化。1997年的
东南亚经济危机证明,在同一地区国家之间,危机蔓延的速度往往更快,相互影响也更为强烈。因此,加强地区内经贸合作不仅有助于防范新的危机,而且也有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
历史发展
自由贸易区从自由港发展而来。通常设在港口的港区或邻近港口地区,尤以经济
发达国家居多,如美国有
对外贸易区92个。早在50年代初,美国提出:可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20世纪60年代后期,有发展中国家利用这一形式,并建成特殊工业区,发展成
出口加工区。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向高技术、知识和资本密集形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
13世纪法国开辟
马赛港为自由贸易区。1547年,意大利正式将
热那亚湾的
里窝那港定名为世界上第一个自由港。其后,为了扩大对外的国际贸易,一些欧洲国家陆续在一些
港口城市开辟自由港。
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提出:可在自由贸易区发展以出口加工为主要目标的制造业。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一些发展中国家也利用这一形式,并将它建成为特殊的工业区,逐步发展成为出口加工区。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自由贸易区向高技术、知识和
资本密集型发展,形成“科技型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在全球范围内其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
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还有
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拉美自由贸易区等等。
2007年12月,中国
天津东疆保税港区一期封关后,
天津就将
自由贸易港区作为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并提上议事日程。2008年3月中国国务院批复的《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明确表示,东疆保税港区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建立自由贸易港区的改革探索”。2011年批复的《
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又再次重申在天津东疆进行自贸区改革探索的目标。2012年年底,
天津市委十届二次会议和2013年年初天津市推进滨海新区新一轮开发开放十大任务,均将建设自贸区作为天津市2013年的重点工作。2013年6月前,
天津自贸区方案由天津市上报中国中央相关部门。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把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实施
自由贸易区战略。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探讨中国加快实施这个战略的思路。准确把握
经济全球化新趋势和中国对外开放新要求。
截至2013年6月19日,全球已有1200多个自由贸易区,其中15个发达国家设立了425个,占35.4%;67个发展中国家共设立775个,占64.6%。
2013年5月下旬,中国李克强总理在访问
瑞士期间,与瑞士签订了两国自由贸易初步协议。
2013年上半年,中国商务部、中国
上海市人民政府会同中国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草案),上报中国国务院审批。2013年7月3日,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
原则通过该方案草案。
2014年12月12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
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3个自贸区。
广东自贸区涵盖三片区:广州
南沙新区片区、深圳前海
蛇口片区、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总面积116.2平方公里。天津自贸区涵盖三片区:天津港片区、天津机场片区、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区片区,总面积119.9平方公里。
福建自贸区涵盖三片区:
福州片区、
厦门片区、
平潭片区,总面积118.04平方公里。
2014年12月28日,国务院决定扩展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区域范围,涵盖七片区: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
洋山保税港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
金桥出口加工区、
张江高科技园区、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总面积120.72平方公里。
2016年8月31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
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
中国(陕西)自由贸易试验区7个自贸区。新设的7个自贸区,代表着中国自贸区建设进入了试点探索的新航程,将继续依托现有经国务院批准的新区、园区,继续紧扣
制度创新这一核心,进一步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在更广领域、更大范围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试点格局,推动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2018年4月13日,习近平在庆祝
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郑重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
2018年10月16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批复》,实施范围为
海南岛全岛。
2020年11月15日,中国主导的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签署仪式以视频方式进行,15个
RCEP成员国经贸部长将在仪式上正式签署该协定 [4] 。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
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
当地时间2024年2月13日,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宣布,该国将于2024年开始与毛里塔尼亚、突尼斯、利比亚、马里和尼日尔等5个邻国共同建立自由贸易区。
基本功能
自由贸易区内允许外国船舶自由进出,外国货物免税进口,取消对
进口货物的配额管制,也是
自由港的进一步延伸,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一种特殊的功能区域。
自由贸易区除了具有自由港的大部分特点外,还可以吸引外资设厂,发展出口加工企业,允许和鼓励外资设立大的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等促进区内经济综合、全面地发展。自由贸易区的局限在于,它会导致
商品流向的扭曲和避税。如果没有其他措施作为补充,第三国很可能将货物先运进低贸易壁垒成员国,再转运到高
贸易壁垒成员国。为了避免出现这种商品流向的扭曲,自由贸易区组织均制订“
原产地原则”,规定只有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的“原产地产品”才享受成员国之间给予的自由贸易待遇。理论上,凡是制成品在成员国境内生产的价值额占到
产品价值总额的50%以上时,该产品应视为原产地产品。一般而言,第三国进口品越是与自由贸易区成员国生产的产品相竞争,对成员国境内生产品的增加值含量越高。原产地原则的涵义表明了自由贸易区对非成员国的某种
排他性。现实中比较典型的自由贸易区如
北美自由贸易区(
North America Free Trade Area)。
主要特点
随着时间的发展,自由贸易区发展逐渐呈现以下特点:
数量不断增加
最典型的是美国
对外贸易区的迅速增长。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开始下降,与此同时,
美元贬值,
失业人数增加。在此情况下,为了刺激对外贸易发展,各州纷纷设立对外贸易区。到1980年,全美的自由贸易区增加到77个,到1994年底,自由贸易区已达199个,贸易分区达285个,总数为484个。
功能趋向综合
随着自由贸易区数量的持续增长,自由贸易区的功能也在不断扩展。早从70年代开始,以转口和
进出口贸易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和以出口加工为主的自由贸易区就已经开始相互融合,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趋向综合化。原料、零部件、半成品和成品都可在区内自由进出,在区内可以进行进出口贸易、
转口贸易、
保税仓储、
商品展销、制造、拆装、改装、加标签、分类、与其他货物混合加工等商业活动。因此,世界上多数自由贸易区通常都具有进出口贸易、转口贸易、仓储、加工、商品展示、金融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综合起来就会大大提高自由贸易区的
运行效率和
抗风险能力。
管理不断加强
各国的自由贸易区在初创时由于条件不同,功能各异,管理水平也相差较大,但是经过几十年的竞争发展,各国自由贸易区的管理已逐渐趋向规范化。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由贸易区的基础设施和
管理手段也大大改善,形成了各自颇具特色的
管理体制。
世界上四个主要的自由贸易区为:
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德国
汉堡港自由港区、美国
纽约港自由贸易区、
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四国对自由贸易区管理机构授权上大体相近,都是港区合一,成立经
联邦政府授权的专门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自由贸易区的整体事务,投资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有权审批
项目立项。特别是着眼于自由贸易区与
城市功能的相互促进,超前进行整体规划和建设,极富特色和成效,带动了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尤其是在金融、保险、商贸、中介等
第三产业发展上成效显著。
分类
按性质分
就性质而言,自由贸易区可分为:商业
自由区和工业自由区。前者不允许货物的拆包零售和加工制造;后者允许免税进口原料、元件和辅料,并指定加工
作业区加工制造。
按功能分
就功能而言,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功能设定是根据
区位条件和
进出口贸易的流量而确定的,并且随着国内外
经济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和发展。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转口集散型
这一类自由贸易区利用优越的
自然地理环境从事货物转口及分拨、
货物储存、商业性加工等。最突出的是
巴拿马的
科隆自由贸易区。
贸工结合、以贸为主型
这类自由贸易区以从事进出口贸易为主,兼搞一些简单的加工和装配制造。在
发展中国家最为普遍。例如
阿联酋迪拜港自由港区。
出口加工型
这类自由贸易区主要以从事加工为主,以
转口贸易、国际贸易、仓储运输服务为辅。例如
尼日利亚自由贸易区。
保税仓储型
这类自由贸易区主要以保税为主,免除外国
货物进出口手续,较长时间处于保税状态,例如
荷兰阿姆斯特丹港自由贸易区。
政策协调
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不可避免地产生
贸易转移。不同时间签订多个
自由贸易协定将使贸易转移更加复杂,由于多个自由贸易协定的生效时间不同、过渡期不同、优惠安排的内容不同、伙伴国的
比较优势不同,可能会使贸易转移多次、反复地发生。因此,需要协调各个
双边贸易政策以减少
优惠贸易安排带来的损失。
关税制度
1、立即免税的商品范围不断扩大
每一个新签订的
FTA协定会产生贸易转移,同时也会产生
贸易创造,这些贸易创造可能会纠正先前FTA协定产生的贸易转移,为了尽可能利用新自贸区协定的这一功能,就需要协调各个FTA协定的条款。
2、削减关税的过渡期逐步缩短
削减关税的过渡期逐步缩短也是为了利用新的自贸区协定来纠正先前自贸区协定产生的贸易转移。
自贸区协定成员方的
净收益直接取决于其外部贸易政策的姿态,与
区域一体化相配合,成员方应采取一种
开放性的外部政策。在高外部关税情况下,自由贸易协定带来的相对
价格差异会更大,从而引起更多的
贸易转移。多边自由化能够消除贸易转移,并能带来最大的
福利效应,因此,通过单边或通过
多边贸易谈判降低外部关税,将进口转回更有效率的供应商,能够把贸易转移限制到
最低限度。
产地规则
自由贸易区内建立的
原产地规则一般用来防止“贸易运转”,即阻止非成员国原产地的产品经由保护程度低的成员向保护程度高的成员转运。除了承担转运的成本外,贸易转运在经济学上是有效率的。但贸易转运阻碍了FTA某一成员方向另一成员方出口发生贸易转运的产品,同时也破坏了成员方的
关税结构。所以,自由贸易区都制定了原产地规则来限制贸易转运。除了减少贸易转运之外,FTA原产地规则还会增加区外资本的流入和区内生产中当地原材料的使用,但这在经济学上是低效率的。总之,原产地规则越严格,产生的效率就越低。
1、广泛的累积制度
广泛的累积制度能使用更多国家和地区的原材料进行生产,从而减少贸易转移和
投资转移。原产地规则的累积制度规定了从何种国家进口
投入品可以被视为
受惠国的原产品。有三种类型的累积方法:双边累积(bilateral cumulation),对角累积(diagonal cumulation)和完全累积(full cumulation)。
2、统一和简化的原产地规则
统一的原产地规则有助于
出口商调整生产,使出口产品符合原产地规则的规定,从而避免生产的盲目性,使其产品较易进入
目标市场。统一的原产地规则也能节省
谈判成本和执行成本。在各个自贸区协定没有统一的原产地规则的情况下,政府容易因地制宜地制定某种原产地规则作为推行贸易保护措施的工具,而在统一的原产地规则下,政府的这种行为就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3、对敏感产业的保护逐步加强,对非敏感行业逐步放松原产地规则
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不仅是判定产品能否取得享受
优惠待遇的标准,同时还可以通过制定适合本国
经济发展战略和
产业结构特点的规则,实现保护敏感行业以及
增加就业等
经济目标。
2003年10月,
NAFTA缔约方宣布了一项旨在追求更加自由的原产地规则的建议。
服贸规则
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作为历史上第一个
服务贸易多边框架,极大地推动了全球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在
乌拉圭回合结束之后,各成员方又就金融、电信、海运和
自然人流动等服务部门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后续谈判,至今各成员仍在执行和消化这些承诺。
多哈回合开始以来,除部分在服务贸易出口方面有重大利益和优势的国家外,大多数国家缺乏进行新一轮谈判的热情。为了推动本国服务贸易出口,美国和欧盟在其签订的自贸区协议中都列有
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条款,其广度和深度超越了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承诺。为了保护对外投资者的利益,美国和欧盟在其签订的自贸区协议中也都列有关于投资的条款。
在大多数自由贸易协定下,美国和欧盟自贸区对服务贸易自由化都采取了“负向清单方式”,除了包含在保留清单中的领域外,其他的服务贸易是没有贸易限制的,并且新的服务部门被自动地纳入到该协定下。这一方式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方式不同,服务贸易总协定采用列明清单方式。“负向清单方式”有效地扩大了协定覆盖的领域,能够产生更大的贸易创造。同时,由于新的服务部门自动地同时纳入到各个自由贸易协定下,从而减少了贸易转移。
2、资金的充分流动性
结成自由贸易区后,同盟内各国经济从一个
均衡点向另一个均衡点的发展将产生
过渡性调整的代价。短期内这种代价可能很大,表现为暂时的失业和
生产能力闲置,从而引起
过渡时期福利的损失。在过渡时期结束后,资源将通过重新配置转向较好的用途。显然,在
区域集团的成员国之间劳动和资本的流动性越强,这些过渡性损失就可能越小。
法律法规
1、成立自由贸易区的目的是便利组成自由贸易区的各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贸易壁垒大体上不得高于或严于未建立自由贸易区时各组成国家和地区对未参加自由贸易区的各成员所实施的关税和贸易规章的一般限制水平。
2、任何成员如决定加入自由贸易区或签订成立自由贸易区的临时规定,应有一个在合理期间内成立自由贸易区的计划和进程表。
3、任何成员决定加入自由贸易区,或签订成立自由贸易区的
临时协定,应及时通知全体成员,并应向其提供有关拟议的自由贸易区的资料,以使全体成员得以斟酌并向各成员提出报告和建议。如果全体成员发现参加协定各方在所拟议的期间内不可能组成自由贸易区,或认为所拟议的期间不够合理,全体成员应向参加协定各方提出建议,如参加协定各方不准备按照这些建议修改临时规定,则有关协定不得维持或付诸实施。
4、对自由贸易区成立计划或进程表的任何重要修改都应通知全体成员。如果这一改变将危及或不适当地延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全体成员可以要求同有关成员进行协商。
5、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过渡性临时协议的合理期限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允许超过10年,当一项协议的成员认为10年不够时,则须向货物理事会提供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完整解释。
6、自由贸易区要接受
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组的检查,并定期向世界贸易组织理事会做出
协议执行情况的报告。在当今世界,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形势非常迅猛,在全球范围内其数量已经达到数十个,范围遍及各大洲,是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之一。其中,北美自由贸易区和
东盟自由贸易区最具典型意义,而北美自由贸易区也是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其他自由贸易区还有
中欧自由贸易区、欧盟——
拉美自由贸易区等等。总体来看,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通过建立和发展自由贸易区来为自己的经济发展服务,除
亚洲的日本、韩国以外,世界上几乎各主要贸易国均已参加自由贸易区,有的还是多个自由贸易区的成员。
主要影响
自由贸易区对区域内经济的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指由于区域内成员相互之间取消关税和贸易
数量限制措施之后直接对各成员贸易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第二类是指缔结自由贸易区之后,由于区域内
生产效率提高和
资本积累增加,导致各成员经济增长加快的
间接效果。
中国自贸区
发展目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自贸
试验区“继续积极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探索不停步、深耕试验区”的要求,深化完善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
投资管理制度、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以
资本项目可兑换和
金融服务业开放为目标的金融
创新制度、以
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形成与
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
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金融贸易、先进制造、
科技创新等重点功能承载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力争建设成为开放度最高的投资贸易便利、
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
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20.72
平方公里,涵盖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
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
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4个
海关特殊监管区域(28.78平方公里)以及
陆家嘴金融片区(34.26平方公里)、金桥开发片区(20.48平方公里)、张江高科技片区(37.2平方公里)。
战略定位 依托港澳、服务内地、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
粤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和全国新一轮改革开放先行地。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试验,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
营商环境,构建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实现粤港澳深度合作,形成
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力争建成符合国际高标准的法制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辐射带动功能突出、监管安全高效的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6.2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广州
南沙新区片区60平方公里(含
广州南沙保税港区7.06平方公里),深圳前海蛇口片区28.2平方公里(含
深圳前海湾保税港区3.71平方公里),
珠海横琴新区片区28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广州南沙新区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特色金融、国际商贸、高端制造等产业,建设以
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
现代产业新高地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
综合服务枢纽;深圳前海蛇口片区重点发展金融、
现代物流、
信息服务、
科技服务等
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建设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世界
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珠海横琴新区片区重点发展旅游休闲健康、商务
金融服务、文化科教和高新技术等产业,建设
文化教育开放
先导区和国际
商务服务休闲旅游基地,打造促进
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新载体。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任务,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努力成为
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全国
改革开放先行区和制度创新
试验田、面向世界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园区。
总体目标。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
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高端
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法制环境规范、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效应明显的国际一流自由贸易园区,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我国
经济转型发展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天津港片区30平方公里(含
东疆保税港区10平方公里),天津机场片区43.1平方公里(含
天津港保税区空港部分1平方公里和
滨海新区综合保税区1.96平方公里),
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46.8平方公里(含天津港保税区海港部分和
保税物流园区4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天津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国际贸易、
融资租赁等
现代服务业;天津机场片区重点发展
航空航天、
装备制造、
新一代信息技术等
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设计、
航空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滨海新区中心商务片区重点发展以
金融创新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战略定位 围绕立足两岸、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战略要求,充分发挥改革先行优势,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
改革创新试验田;充分发挥对台优势,率先推进与
台湾地区投资
贸易自由化进程,把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深化
两岸经济合作的示范区;充分发挥对外开放前沿优势,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打造面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放合作新高地。
发展目标 坚持扩大开放与深化改革相结合、功能培育与制度创新相结合,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立与国际投资贸易规则相适应的新体制。创新两岸合作机制,推动货物、服务、资金、人员等各类要素
自由流动,增强闽台经济
关联度。加快形成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拓展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力争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金融创新功能突出、
服务体系健全、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8.04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平潭片区43平方公里,
厦门片区43.78平方公里(含
象屿保税区0.6平方公里、象屿保税物流园区0.7平方公里、
厦门海沧保税港区9.51平方公里),
福州片区31.26平方公里(含
福州保税区0.6平方公里、
福州出口加工区1.14平方公里、
福州保税港区9.26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平潭片区
重点建设两岸共同家园和
国际旅游岛,在投资贸易和资金人员往来方面实施更加自由便利的措施;厦门片区重点建设两岸
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示范区、东南国际航运中心、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和两岸
贸易中心;福州片区重点建设
先进制造业基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两岸服务贸易与金融创新合作示范区。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市场取向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推动
结构调整,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提升
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的新引擎。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巩固提升对人才、资本等要素的吸引力,努力建成高端产业集聚、投资贸易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
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引领
东北地区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8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大连片区59.96平方公里(含
大连保税区1.25平方公里、
大连出口加工区2.95平方公里、
大连大窑湾保税港区6.88平方公里),
沈阳片区29.97平方公里,
营口片区29.96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大连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金融商贸、先进装备制造、高新技术、
循环经济、航运服务等产业,推动
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
国际物流中心建设进程,形成面向东北亚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沈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航空装备等先进制造业和金融、科技、物流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国家
新型工业化示范城市、东北地区
科技创新中心发展水平,建设具有
国际竞争力的
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营口片区重点发展
商贸物流、
跨境电商、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新一代信息技术、
高端装备制造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和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
产业基地,构建国际
海铁联运大通道的重要枢纽。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
东部地区重要海上开放门户示范区、
国际大宗商品贸易自由化先导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资源配置基地。
发展目标 经过三年左右有特色的改革探索,基本实现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法治环境规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以油品为核心的
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显著提升,对接
国际标准初步建成
自由贸易港区先行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5平方公里,由陆域和相关海洋
锚地组成,涵盖三个片区:
舟山离岛片区78.98平方公里(含
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区块二3.02平方公里),
舟山岛北部片区15.62平方公里(含舟山港综合保税区区块一2.83平方公里),舟山岛
南部片区25.35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舟山
离岛片区鱼山岛重点建设国际一流的绿色石化基地,
鼠浪湖岛、
黄泽山岛、双子山岛、
衢山岛、
小衢山岛、马迹山岛重点发展油品等大宗
商品储存、中转、贸易产业,海洋锚地重点发展保税燃料油供应服务;舟山岛北部片区重点发展油品等大宗
商品贸易、保税燃料油供应、石油石化
产业配套装备
保税物流、仓储、制造等产业;舟山岛南部片区重点发展
大宗商品交易、航空制造、零部件物流、研发设计及相关配套产业,建设
舟山航空产业园,着力发展水产品贸易、
海洋旅游、海水利用、现代商贸、金融服务、航运、
信息咨询、高新技术等产业。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加快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
综合交通枢纽、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示范区。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交通物流通达、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引领内陆经济转型发展,推动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77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郑州片区73.17平方公里(含河南
郑州出口加工区A区0.89平方公里、
河南保税物流中心0.41平方公里),
开封片区19.94平方公里,
洛阳片区26.66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郑州片区重点发展
智能终端、
高端装备及汽车制造、
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以及现代物流、国际商贸、跨境电商、现代金融服务、
服务外包、
创意设计、商务会展、动漫游戏等现代服务业,在促进交通物流融合发展和投资
贸易便利化方面推进体制
机制创新,打造
多式联运国际性物流中心,发挥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作用;开封片区重点发展服务外包、
医疗旅游、创意设计、
文化传媒、文化金融、艺术品交易、现代物流等服务业,提升装备制造、
农副产品加工国际合作及贸易能力,构建
国际文化贸易和
人文旅游合作平台,打造服务贸易创新
发展区和文创产业对外开放先行区,促进国际
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洛阳片区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机器人、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以及研发设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国际文化旅游、
文化创意、文化贸易、文化展示等现代服务业,提升
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能力和国际产能
合作能力,打造国际
智能制造合作示范区,推进
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立足中部、辐射全国、走向世界,努力成为中部有序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
产业集聚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和内陆对外开放新高地。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接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力争建成高端产业集聚、创新创业活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高效便捷、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在实施
中部崛起战略和推进
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武汉片区70平方公里(含
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5.41平方公里),
襄阳片区21.99平方公里(含襄阳
保税物流中心〔B型〕0.281平方公里),
宜昌片区27.97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武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服务、
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襄阳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
新能源汽车、大数据、云计算、商贸物流、检验检测等产业;宜昌片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高新产业及研发设计、
总部经济、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重庆战略支点和连接点重要作用、加大西部地区
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一带一路”和
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重要枢纽、西部大开发战略重要支点。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产业集聚、监管高效便捷、金融服务完善、法治环境规范、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努力建成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
国际物流枢纽和口岸高地,推动构建西部地区门户城市
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带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8平方公里,涵盖3个片区:两江片区66.29平方公里(含
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8.37平方公里),西永片区22.81平方公里(含
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8.8平方公里、
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0.15平方公里),果园港片区30.88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两江片区着力打造
高端产业与高端要素集聚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电子核心部件、云计算、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及总部贸易、服务贸易、电子商务、展示交易、仓储分拨、专业服务、融资租赁、研发设计等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业开放创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物流、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资源的集聚辐射能力;西永片区着力打造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
智能装备等制造业及保税物流中转分拨等生产性服务业,优化加工贸易
发展模式;果园港片区着力打造多式联运物流
转运中心,重点发展国际中转、集拼分拨等服务业,探索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立足内陆、承东启西,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西部门户城市开发开放引领区、内陆
开放战略支撑带先导区、国际开放通道枢纽区、内陆
开放型经济新高地、内陆与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示范区。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力争建成法治环境规范、投资贸易便利、
创新要素集聚、监管高效便捷、协同开放效果显著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在打造
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成都
天府新区片区90.32平方公里(含
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区块四〔
双流园区〕4平方公里、成都
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0.09平方公里),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9.68平方公里(含成都铁路保税物流中心〔B型〕0.18平方公里),
川南临港片区19.99平方公里(含
泸州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0.21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成都天府新区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业、高新技术、
临空经济、口岸服务等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现代高端产业集聚区、
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开放型金融
产业创新高地、商贸物流中心和国际性
航空枢纽,打造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高地;成都青白江铁路港片区重点发展
国际商品集散转运、分拨展示、保税物流仓储、
国际货代、整车进口、特色金融等口岸服务业和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服务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内陆地区
联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西向国际贸易大通道重要支点;川南临港片区重点发展航运物流、
港口贸易、教育医疗等现代服务业,以及装备制造、
现代医药、食品饮料等先进制造和特色
优势产业,建设成为重要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
成渝城市群南向开放、辐射滇黔的重要门户。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更好发挥“一带一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带动作用、加大西部地区门户城市开放力度的要求,努力将自贸试验区建设成为全面改革开放试验田、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和人文交流重要支点。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创新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高端
产业聚集、金融服务完善、人文交流深入、监管高效便捷、法治环境规范的高水平高标准自由贸易园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5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中心片区87.76平方公里(含
陕西西安出口加工区A区0.75平方公里、B区0.79平方公里,
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3.64平方公里和
陕西西咸保税物流中心〔B型〕0.36平方公里),
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26.43平方公里(含
西安综合保税区6.17平方公里),
杨凌示范区片区5.76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按区域布局划分,自贸试验区中心片区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
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
贸易金融等产业,推进服务贸易促进体系建设,拓展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健康医疗等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打造面向“一带一路”的高端产业高地和人文交流高地;西安国际港务区片区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金融服务、
旅游会展、电子商务等产业,建设“一带一路”国际中转内陆枢纽港、开放型金融产业创新高地及
欧亚贸易和人文交流合作新平台;杨凌示范区片区以
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为重点,通过全面扩大农业领域国际合作交流,打造“一带一路”现代农业国际合作中心。
战略定位 发挥海南岛全岛试点的整体优势,紧紧围绕建设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
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实行更加
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形成
全面开放新格局,把海南打造成为我国面向
太平洋和
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
发展目标 对标国际先进规则,持续深化改革探索,以高水平开放推动
高质量发展,加快建立开放型
生态型服务型产业体系。到2020年,自贸试验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国际开放度显著提高,努力建成投资贸易便利、法治环境规范、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
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贸试验区,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分步骤、分阶段建立
自由贸易港政策体系打好坚实基础。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
海南岛全岛。自贸试验区土地、海域开发利用须遵守国家
法律法规,贯彻
生态文明和
绿色发展要求,符合
海南省“
多规合一”
总体规划,并符合
节约集约用地用海的有关要求。涉及
无居民海岛的,须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有关规定。
功能划分 按照海南省总体规划的要求,以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科学安排海南岛
产业布局。按发展需要增设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开展以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主要开展国际投资贸易、保税物流、保税维修等业务。在三亚选址增设
海关监管隔离区域,开展全球动植物
种质资源引进和中转等业务。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
创新驱动发展、推动京津冀协同
发展战略等要求,助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
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
发展目标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
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
制度型开放。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强化
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
优势能力,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
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努力建成
贸易投资便利、营商环境优异、创新生态一流、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
国际经济交往活跃、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强化自贸试验区改革同
北京市改革的联动,各项改革试点任务具备条件的在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实施,并逐步在
北京市推广试验。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6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科技创新片区31.85平方公里,国际商务服务片区48.34平方公里(含
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5.466平方公里),高端产业片区39.49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科技创新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与健康、科技服务等产业,打造数字经济试验区、全球创业
投资中心、
科技体制改革先行示范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重点发展
数字贸易、文化贸易、商务会展、医疗健康、国际寄递物流、跨境金融等产业,打造临空经济创新引领示范区;高端产业片区重点发展商务服务、
国际金融、文化创意、生物技术和
大健康等产业,建设
科技成果转换承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和国际高端功能机构集聚区。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等要求,发挥
东部沿海地区和
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
区位优势,着力打造世界级
先进制造业集群、联通长江经济带和
粤港澳大湾区的国际投资贸易走廊、
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内陆开放新高地。
发展目标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推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关键领域
创新能力和水平,形成
中非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机制,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产业布局优化、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7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长沙片区79.98平方公里(含
长沙黄花综合保税区1.99平方公里),
岳阳片区19.94平方公里(含
岳阳城陵矶综合保税区2.07平方公里),
郴州片区19.84平方公里(含郴州
综合保税区1.06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长沙片区重点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突出临空经济,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商务、
农业科技等产业,打造全球
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高端现代服务业中心、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和
中部地区崛起增长极。岳阳片区重点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突出
临港经济,重点发展航运物流、电子商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打造长江中游综合性航运物流中心、内陆临港经济示范区。郴州片区重点对接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出湘港澳直通,重点发展有色
金属加工、现代物流等产业,打造内陆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和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重要平台以及湘粤港澳合作示范区。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
长三角区域
一体化发展战略等要求,发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
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发展目标 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
企业创新、
产品创新、
市场创新,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
大通关建设,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合肥片区64.95平方公里(含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1.4平方公里),
芜湖片区35平方公里(含
芜湖综合保税区2.17平方公里),
蚌埠片区19.91平方公里。
功能划分 合肥片区重点发展高端制造、
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
量子信息、
科技金融、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
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引领区。芜湖片区重点发展
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家电、航空、机器人、航运服务、跨境电商等产业,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先导区、
江海联运国际物流枢纽区。蚌埠片区重点发展硅基新材料、生物基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打造世界级硅基和生物基制造业中心、
皖北地区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引领区。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增强经济
社会发展创新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
海洋强国的要求,加快推进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发展
海洋经济,形成对外开放新高地。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8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济南片区37.99平方公里,
青岛片区52平方公里(含
青岛前湾保税港区9.12平方公里、
青岛西海岸综合保税区2.01平方公里),
烟台片区29.99平方公里(含
烟台保税港区区块二2.26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
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
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
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涉及海洋的,须符合《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功能划分 济南片区重点发展人工智能、
产业金融、医疗康养、
文化产业、信息技术等产业,开展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
经济中心、物流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青岛片区重点发展现代海洋、国际贸易、航运物流、现代金融、先进制造等产业,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东部沿海重要的创新中心、
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助力青岛打造我国沿海重要
中心城市;烟台片区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
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生产性服务业,打造中韩贸易和投资合作先行区、海洋智能制造基地、国家科技成果和
国际技术转移转化示范区。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化
产业结构调整、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着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先行区、
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和
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南京片区39.55平方公里,
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含
苏州工业园综合保税区5.28平方公里),
连云港片区20.27平方公里(含
连云港综合保税区2.44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涉及海洋的,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功能划分 南京片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苏州片区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
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连云港片区建设亚欧重要国际
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打造西南
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的要求,发挥广西与东盟国家陆海相邻的
独特优势,着力建设西南中南西北出海口、面向东盟的
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形成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引领
中国—东盟开放合作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9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南宁片区46.8平方公里(含
南宁综合保税区2.37平方公里),
钦州港片区58.19平方公里(含
钦州保税港区8.81平方公里),
崇左片区15平方公里(含
凭祥综合保税区1.01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涉及海洋的,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功能划分 南宁片区重点发展现代金融、
智慧物流、数字经济、文化传媒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产业,打造面向东盟的金融开放门户核心区和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重要节点;钦州港片区重点发展港航物流、国际贸易、绿色化工、新能源汽车
关键零部件、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打造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门户港和向海经济集聚区;崇左片区重点发展
跨境贸易、
跨境物流、跨境金融、跨境旅游和跨境
劳务合作,打造跨境产业合作示范区,构建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陆路门户。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和高标准高质量建设
雄安新区要求,积极承接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
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建设国际商贸物流重要枢纽、新型工业化基地、全球创新高地和
开放发展先行区。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贸易投资自由便利、高端高新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开放创新、
政府治理包容审慎、
区域发展高度协同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97平方公里,涵盖四个片区:雄安片区33.23平方公里,
正定片区33.29平方公里(含
石家庄综合保税区2.86平方公里),
曹妃甸片区33.48平方公里(含
曹妃甸综合保税区4.59平方公里),大兴机场片区19.97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涉及海洋的,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
功能划分 雄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高端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建设高端高新产业开放发展引领区、
数字商务发展示范区、金融创新先行区。正定片区重点发展
临空产业、生物医药、国际物流、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航空产业开放发展集聚区、
生物医药产业开放创新引领区、综合物流枢纽。曹妃甸片区重点发展国际大宗商品贸易、港航服务、能源储配、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建设东北亚经济合作引领区、临港经济创新示范区。大兴机场片区重点发展航空物流、航空科技、融资租赁等产业,建设
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
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
沿边开放的要求,着力打造“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互联互通的重要通道,建设连接
南亚东南亚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推动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开放前沿。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交通物流通达、要素流动自由、
金融服务创新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生态环境质量一流、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86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昆明片区76平方公里(含
昆明综合保税区0.58平方公里),红河片区14.12平方公里,
德宏片区29.74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
功能划分 昆明片区加强与空港经济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高端制造、航空物流、数字经济、总部经济等产业,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枢纽、信息物流中心和文化教育中心;红河片区加强与
红河综合保税区、
蒙自经济技术开发区联动发展,重点发展加工及贸易、大健康服务、跨境旅游、跨境电商等产业,全力打造面向东盟的加工制造基地、商贸物流中心和中越经济走廊创新合作示范区;德宏片区重点发展跨境电商、跨境
产能合作、跨境金融等产业,打造沿边开放先行区、
中缅经济走廊的门户枢纽。
战略定位 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建成向北开放重要窗口的要求,着力深化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对
俄罗斯及东北亚
区域合作的中心枢纽。
发展目标 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努力建成营商环境优良、贸易投资便利、高端产业集聚、服务体系完善、监管安全高效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实施范围 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119.85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
哈尔滨片区79.86平方公里,黑河片区20平方公里,绥芬河片区19.99平方公里(含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1.8平方公里)。
自贸试验区土地开发利用须遵守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城乡规划法律法规,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并符合节约集约用地的有关要求。
功能划分 哈尔滨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和寒地
冰雪经济,建设对俄罗斯及东北亚全面合作的承载高地和联通国内、辐射欧亚的
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增长极和示范区;黑河片区重点发展跨境
能源资源综合加工利用、绿色食品、商贸物流、旅游、健康、沿边金融等产业,建设跨境产业集聚区和
边境城市合作示范区,打造沿边口岸物流枢纽和
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绥芬河片区重点发展木材、粮食、
清洁能源等进口
加工业和商贸金融、现代物流等服务业,建设商品进出口储运加工
集散中心和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
战略合作及东北亚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
国际合作
与东盟
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2014年8月,双方宣布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2015年11月,双方签署《关于修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及项下部分协议的议定书》,标志着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谈判正式结束。2019年10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议定书》全面生效,产品原产地规则修订版也于8月正式实施。2023年,中国东盟贸易总值为6.4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2%,占中国外贸总值的15.4%,双方连续四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自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暨商务与投资峰会每年在广西南宁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20届,成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的重要平台。双方还设立了中国-东盟合作基金,用于支持具体领域合作项目。
与韩国
2015年2月25日,中韩双方完成
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对协定内容进行了确认。至此,
中韩自贸区谈判全部完成。
中韩自贸区谈判于2012年5月启动。2014年11月,中韩两国元首在北京共同宣布结束
实质性谈判。中韩自贸协定是我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
世界自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