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强国
开发、利用、保护、管控海洋
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
发展历史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角色更加显著,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也明显上升。”我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发展中大国,建设海洋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中国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在管辖海域外的海洋权益也需要不断加以维护和拓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建设海洋强国加以保障。
具体内容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十八大代表、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就此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解读报告首提“海洋强国”的意义,阐述国家海洋局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上的具体部署。
刘赐贵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概念进入十八大报告,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当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战略意义,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刘赐贵指出:未来国家海洋局将从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推动海洋强国的建成。
在海洋资源开发方面,刘赐贵指出,既要注重开发能力的提高,又要注重开发格局的优化。要统筹陆海资源配置、经济布局环境整治和灾害防治、开发强度与利用时序,统筹近岸开发与远海空间拓展。
海洋经济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有力引擎。刘赐贵表示,力争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0%。
海洋科技方面,刘赐贵指出,国家海洋局将着力提升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跟踪和探索海洋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提高勘探开发海洋资源以及保护海岸带、海洋生态环境的水平,加强海水淡化、海冰淡化和海水直接利用新技术研究,进一步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深水油气勘探和安全开发技术等。
海洋生态文明方面,刘赐贵表示,国家海洋局将按照“五个用海”的要求积极推动海洋资源的节约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坚持规划用海、坚持集约用海、坚持生态用海、坚持科技用海、坚持依法用海。
刘赐贵表示:2012年,中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一系列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有力举措,赢得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向国际社会充分展示了中国政府维护主权的坚定意志和决心。
报告解读
解读十八大报告
中国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政策与管理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王芳,10日以“和平发展、和谐共赢、强而不霸”对十八大报告中提及的中国海洋发展问题进行解读。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王芳分析,此次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说明“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已被纳入国家大战略中,海洋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中国官方2011年发布的《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明确提出,中国将打破“国强必霸”模式,坚持和平发展道路。中国一贯主张维护海洋和平,倡导共同维护海洋持久和平与安全。
王芳表示,在当前新老海洋强国并存与共同发展时期,中国将坚持建设“和谐世界”国家战略,遵循和平发展方针政策,以“和谐海洋”为愿景,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平衡发展、不谋求海洋霸权,建设“强而不霸”的新型海洋强国。
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发展中海洋大国,海洋为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王芳指出,中国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经济技术能力
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王芳表示,中国要把海洋调查、科研、勘探、开发、战略利用,从浅水向深水推进,从近海向远洋拓展;战略部署要从浅海进入深海,从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走向公海国际海底区域和两极,扩大中国生存发展和安全空间。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政治外交形势的风云变化,中国海洋权益面临错综复杂的形势,许多矛盾日益凸显,围绕资源争夺、岛礁主权、海域划界和通道安全的争端态势进一步加剧。
王芳称,维护海洋权益的形势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在这样的宏观环境背景下,中国既要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又要注意建设和谐的海洋国际环境。
中国特色
2012年11月26日,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表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是党中央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从我国的现实国情出发,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的内涵应该包括认知海洋、利用海洋、生态海洋、管控海洋、和谐海洋等五个方面。
探索认知海洋是开发利用和保护海洋的先决条件。人类对海洋的探索永无止境,只有全面、准确、深刻地了解海洋,掌握海洋的运动规律,才能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坚实的科学依据。认识海洋,一是要强化海洋科学研究,二是要强化海洋专门人才的培养,三是要强化全民族的海洋意识。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海洋,发展壮大海洋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海洋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用海洋,一是要强化规划和区划的引领作用,二是要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三是要提升海洋调查评价能力
海洋生态文明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海洋。要自觉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生态海洋,一是要坚持“五个用海”的总体要求,二是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综合管控海洋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保障。除了要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海上防卫力量外,还应形成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中央与地方相结合、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协调的管控格局。管控海洋,一是要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二是要强化海洋综合管理,三是要提高海洋维权执法能力。
虽然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任务十分艰巨,但仍致力于使海洋成为沿海国家的合作之海、友谊之海。和谐海洋,一是要秉持合作共赢的海洋外交方针,二是要深化拓展双边与地区海洋领域合作,三是要全面参与国际海洋事务
两者之别
海洋强国与海洋霸权
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引起境外媒体热议,一些媒体在报道评述的同时,也流露出“五味杂陈”的复杂心态。一些日本媒体表现得更为敏感,认为这是中国进军海洋的宣言,是对钓鱼岛问题的不点名回应,无疑会引起西方的关注和担忧。
中国在不同时期曾提出过建设“体育强国”、“科技强国”、“文化强国”等战略,也没见国际社会有多大的舆论反应,为什么对建设“海洋强国”这个问题,一些境外媒体竟如此敏感?
原因在于,有人习惯地沿用“逢强必霸”的思维定势,把某些国家对外扩张的“历史轨迹”套用在中国身上。它们想当然地认为,日益强大的中国建设海洋强国就是“谋求海上霸权”,必然会加大海上军力扩张,必然伴随着“枪炮相加”的硝烟弥漫,必然对世界和平发展带来威胁。
纵观历史,任何大国的崛起必然伴随其海洋化的进程。中国在推进现代化的历程中,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海洋战略,加大建设海洋强国的步伐。与世界其他大国对海洋的掠夺与侵袭不同,中国在走向海洋的过程中始终秉持敬畏之心。600年前郑和船队浩浩荡荡所到之处,带给世界人民的是财富是友谊是和平。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为各国商船护航,中国“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巡诊救护,都是在维护和平的旗帜下进行的。即便是近期,在应对处置岛屿争端过程中,中国也始终保持着最大的和平诚意和最大的外交努力,面对挑衅和滋事,中国政府和军队表现出对和平的最大坚守。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世界主要海洋国家将海洋权益视为核心利益所在,积极推行新一轮海洋经济政策战略调整。中国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对海洋资源、空间的依赖程度大幅提高。中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建设海洋强国、维护海洋权益是发展之要、民生之需,也是中国海洋权益维护和拓展的题中之意。
一些人对我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管控海洋的正当之举说三道四,对我构建和谐海洋所做的积极努力置若罔闻,甚至炮制“强国威胁论”、“海上争霸论”等,其目的是不想看到中国的强大,阻碍和迟滞我发展进程。
十八大报告庄严宣布,中国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保障国家和平发展,中国军队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始终秉持建设和谐海洋的理念。
奉劝那些总喜欢拿中国说事的人,不要对中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过于敏感、大惊小怪,不要那么杞人忧天、惴惴不安。
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美好的期待,对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更大作用有热切的期盼。爱好和平的人们一定会看到,中国建设海洋强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是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担当。(孟彦 周勇 分别为国防部国际传播局副局长、干事)
海洋旅游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发展海洋旅游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一种柔中寓刚、以柔克刚的柔性国家战略,即发展海洋旅游。
中国旅游,一直扮演着柔性国家战略的角色,在处理外交危机、两岸关系、经贸摩擦、内需拉动、民生改善等重大问题上,一贯发挥独特的作用。不仅中国,世界各大强国莫不如此。当今,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强国曾经的军事硬实力,裹挟着记忆中的远征欲,往往转化为飚高的国民出游率,如长期作为世界第一旅游客源地国的德国;大国永恒的文化软实力,夹带着基因里的自信心,往往转化为傲人的游客接待量,如长期作为世界第一旅游目的地国的法国。
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国家旅游局将今年的旅游主题确定为“2013中国海洋旅游年”。发展海洋旅游,是中国旅游维护国家核心利益、承担民族历史使命的重大领域。
发展海洋旅游,能够超越领土争议、避免国际敏感、促进民间交流、树立海权形象、传达国家意志、造就行动影响、沉淀共同利益、积累安全因素、挖掘海洋资源、拉动海洋经济、丰富海洋业态、保育海洋环境、培植海洋文化,最终,巧妙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柔性建设中华海洋强国。
发展海洋旅游,作为柔性海洋强国战略,需要三个战略支柱。
第一、柔性的海权观念——旅游海权论
阿尔弗雷德·赛耶·马汉创立海权论至今,世界各大国普遍笃信国家海洋权益对民族历史走向的影响,普遍重视海权的维护与开拓。然而,马汉的海权论是一种刚性的海权观念,是建立在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基础上的海权理论;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需要一种新型、柔性的海权观念,需要建立在人的活动、人的交流、人的体验基础上的海权理论,即旅游海权论。
为了维护和开拓国家旅游海权,中国海洋旅游要冲出近海走向远洋、冲出海滨走向腹地、冲出狭义走向超越,打开战略空间,布局功能产品,通过发展海洋旅游,综合促进国家海洋资源开发,有效推动国民海洋意识培育,促使中国人更多地出海,促使中国更多地获得掌控海洋、主导海洋的发言权和发力权,以此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开拓民族生存空间。
第二、柔性的建设方案——海洋旅游规划设计
海洋是同质化旅游资源,因此,尤其要强调高水平、专业性的规划设计方案。海洋旅游规划设计,必须符合发展海洋旅游的规律和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断不可简单地把内陆旅游规划设计的模式搬进海洋。海洋旅游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广义资源、休闲市场、度假产品、集聚产业、联动布局、人本服务、海洋地产、情景交通、先进设施、动态环保、本地文化、诉求均衡、综合治理、细化营销;海洋景观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基于海洋旅游体验、构造“海景—游人”关系、整合海洋景观客体、梳理海洋观景视线、研磨海洋文化创意
海洋旅游规划设计的核心是柔性建设,强调硬件软件均衡、调整创新为先、挖掘生长为魂。硬件建设的重点是柔性地调整沿海旅游城市、创新海洋旅游项目;软件建设的重点是挖掘地方海洋文化、生长现代海洋文化。
第三、柔性的市场指标——休闲度假为主。
海洋旅游市场的主导、主流、主题都是休闲度假。概括而言,要面对自我实现、品质个性、出国替代、长假生活等休闲需求,配置邮轮、游轮、游艇、度假酒店、度假社区等度假供给。
长久以来,中国各地通行以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为主的刚性旅游市场指标,这是由陆地旅游以大众观光、规模经济为主体的现实决定的。为了引导中国海洋旅游的正确发展,有必要引入以接待游客人天数、游客人均消费、游客人均停留天数、酒店平均入住率、游客满意度为主的柔性旅游市场指标,以此评价各地海洋旅游发展业绩,确保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海洋旅游发展。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02 16:46
目录
概述
发展历史
具体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