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臼(拼音:jiù),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字(常用字)。始见于战国文字。本义是指舂米用的捣缸,引申为形状像臼的。
字源演变
象形字。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像舂米用的里面有沟槽的捣缸形,外像舂臼的边缘,内像沟槽的纹路。篆文中为了使字形美观,把表示臼的口部的笔画向内翻卷。到了隶书、楷书里,为了便于书写,把表示沟槽的笔画减少了两个。
此字本义是指舂米用的捣缸。《说文》:“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 (杵:chǔ,舂米用的棒槌)。后泛指用来捣碎东西的容器。《世说新语·捷悟》:“魏武尝过曹娥碑下,杨修从。碑背上见题作‘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字。”又引申为中间凹下的臼状物。《农政全书·牧养六畜·马》:“距骨欲出,前间骨欲出,前后臼附蝉欲大。”臼也是汉字部首之一。《说文》:“凡臼之属皆从臼”。在汉字中凡由“臼”字所组成的字大都与臼类或坑类有关,如“舀”““臽(陷的古字)”“舂”等字。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汉语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第7版》)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七】【臼部】臼
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米也。凡臼之属皆从臼。其九切
说文解字注
(臼)舂臼也。各本无臼字,今补。杵下云:舂,杵也。则此当云舂臼也明矣。引伸凡凹者曰臼。古者掘地为臼。见《·系辞传》。葢黄帝时雍父初作如此。其後穿木石。或穿木,或穿石。象形。凵象木石臼也。中象米也。所舂也。其九切。三部。凡臼之属皆从臼。
康熙字典
【未集下】【臼部】臼
《广韵》其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巨久切。并音咎。《说文》:舂也。本作𠚒,隷省作臼。古者掘地为臼,其後穿木石,象形,中象米。徐曰:臼字中四注,与函字下鼠字上,及古文齿字,皆偶相似而非也。《世本》:雍父作臼。《吕氏春秋》:赤冀作臼。《·系辞》:断木为杵,掘地为臼。臼杵之利,万民以济。沈约《捉搦歌》:粟榖难舂付石臼。柳宗元诗:日午梦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又星名。《史记·天官书》:杵臼四星,在危南。注:杵臼三星,在丈人星旁,主军粮。
又地名。《左传·僖二十四年》:济河,围令狐,入桑泉,取臼衰。注:解县东南有臼城。
又水名。《左传·定五年》:将涉于成臼。注:江夏竟陵县有臼水,出𦖂屈山,西南入汉。《後汉·章帝纪》:罢常山呼沱石臼河漕。注:石臼,河名也,在今定州唐县东北。
又山名。《山海经》:踵臼之山无草木。
又鸟名。《读曲歌》:打杀长鸣鸡,弹去乌臼鸟。
又树名。《古西洲曲》:日暮伯劳飞,风吹乌臼树。
又姓。《左传》:华讴家臣臼任。
又《韵补》叶敞吕切。音处。韩愈元和圣德诗》:遂自顚倒,若杵投臼。叶下渚。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6 14:00
目录
概述
字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