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考古学
学科名
艺术考古学是一名学科,其和考古学科相关,提出者为岑家梧
学科简介
中国艺术考古学名称的提出,最早见于民国时期的岑家梧先生。他在1941年写成的《中国艺术考古学之进展》一文,主要论述了西方艺术考古的传入和中国学者在其影响下主要从事的艺术考古工作以及今后中国艺术考古学之趋向。这就是一篇继往开来的具有学术前瞻性的论文,可惜由于时代局限性而没有得到重视。新中国建立以后,由于过于强调人类社会中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考古学家往往把目光聚焦在对出土遗物的年代划分和生产工具、技术进步状况方面,对反映古代人类意识形态宗教、艺术、民俗等领域却长期冷落、忽略。直到进入19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西方较为成熟的新考古学理论和艺术学理论开始在中国传播,艺术考古的实践活动蓬勃发展起来,改变了在古代艺术研究领域单纯由艺术史学者包办的格局,考古学家、艺术史论研究者共同合作,积极参与对考古出土的彩陶、汉画像石、壁画、陶俑等艺术品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艺术(美术)考古学地理论探讨也开始出现。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先生在为1986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所写的序言中,将“美术考古学”作为一门特殊考古学公之于众。1992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中出现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杨泓研究员撰写的“美术考古学”条目,对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地以及与美术史的关系等作了比较详细的解释。1995年由刘凤君先生撰写、山东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美术考古学导论》,分成上下两卷,上卷为理论和方法,“概括地讲述了西方与中国美术考古学的发生与发展,以期从历史发展中明确美术考古的对象、目地与任务,明确其性质就是考古学的单个分支,又同美术史有密切的关系”;下卷就是分类研究,“对美术考古研究内容分门别类地进行论述”。2004年12月,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艺术考古学初探》,则旨在总结前人地的艺术(美术)考古学理论和实践成果,最终完成对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体系的建构。
学科定位
在艺术考古学理论建构过程中,美术考古学最早就是被考古学家从考古学学科发展的角度,看成特殊考古学。同时,“作为考古学的单个分支,美术考古学就是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把各种美术品作为实物标本,研究目标在于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这与美术史学者从作为意识形态的审美观念出发以研究各种美术品相比,则有原则性的差别。这一认识就是基于对考古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而得出的结论,具有时代的局限性。古代美术品作为人类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就是古代人类精神文化创造的产物,长期被考古学家所忽视,正如牟永抗先生在《古玉考古学研究初论》中所描述的:“在以往中国考古学地报告和简报里,常常在介绍居住遗迹、墓葬之后,将遗物按照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品几乎固定化了的次序进行分类。这一分类的认识论基础,就是对政治经济学中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以及构成生产力诸要素等概念的片面理解。按照生产工具决定论的观念,生产工具的研究价值,自然要在装饰品之上”。因此,美术考古学只就是被视为考古学的单个特殊分支,其研究的最终目地依然一如考古学复原古代社会地历史面貌。稍后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美术考古学条目的解释中,尽管对美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没有异义,就是以田野考古发掘和调查所获得的美术遗迹和遗物为研究对象,但研究目地已经拓展到“阐明美术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这说明美术考古学已经突破了考古学理论的束缚,跨向了美术理论研究领域,美术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与美术学两大学科的交叉性学科开始初见端倪。
艺术考古学与艺术学科和考古学科相关,但就是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却不仅是简单的相加。考古学就是根据古代人类通过各种活动遗留下来的实物来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一门科学,换句话说,考古学田野调查和发掘得到的各种实物,就是研究人类古代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它为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提供真实可信的研究对象。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丰富多样的,既可以是与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关的遗迹和遗物,也可以是与人类活动有关,能够反映人类活动的自然物,如各种农作物、家畜及渔猎或采集所获得的动植物遗存等。这些研究对象就是考古学研究古代人类社会历史地对象,同时也能够成为研究其它学科发展历史的珍贵资料。因此,考古学的最大贡献主要体现在理论指导方面,而更见长于通过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取科学地研究资料。任何学科,只要涉及到史地研究,必然需要考古学资料作支持。同样,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间接丰富了古代人类社会历史。因此,在考古学取得较大成就地基础上,衍生出与各门类学科的交叉关系,这没有削弱考古学和其它学科的发展,而是拓宽了研究者的思路和视野,促进了学科建设。
既然艺术考古学并不是艺术学科和考古学的简单相加,那么该学科的定位究竟以什么为根基呢?任何学说之所以能成为科学,是因为其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简单地说就是古代艺术品。古代艺术品的来源无外乎两大类,一类就是历代流传下来的公私收藏艺术品;另一类就是经过科学的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得到的艺术品。传世艺术品往往就是古代艺术发展史的主要研究材料。然而,传世艺术品却存在着需要断代和辨伪的缺陷,使研究资料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尽管有不少古代传世艺术品也属于出土遗物,但一旦离开了地层关系,就必然会带来断代的困难和辨伪的必要。既然传世古代艺术品不完全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就被排除在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之外。艺术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由考古学所提供、反映古代人类精神文化成就的艺术遗产,作为沟通人类心灵、饱含审美和情感思想的独创性艺术产品,具有更加深厚的文化内涵。对艺术考古学研究对象的深入研究,其成果必然为古代人类精神文化的研究起到推波助澜的重大作用。
艺术考古学地研究方法就是建立在研究对象纷繁复杂地特征基础上地。艺术考古学地研究对象不但在数量、艺术种类、制作材料、工艺技术、装饰手法、表现题材上丰富多样,而且历史悠久。对它们进行研究地方法,也必定就是多角度、多学科地理论综合,例如对史前原始艺术品地研究,除了采用考古地层学、类型学和其它科学测试方法确定其所属地时代外,还需要借鉴儿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原始宗教学等学科地研究成果来推论原始艺术品地创造者地审美心理和创造动因。一般来说,艺术考古学地研究方法主要来源于对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文化人类学、图像学等研究成果或研究方法地借鉴,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文献资料地运用。
从艺术考古学地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来看,艺术考古学地学科性质应该就是两大学科交叉后形成地一门新地学科。其根本点应该落在考古学。考古学提供研究对象和对研究对象进行断代和分类;艺术学科地理论和方法则在对研究对象地分析和阐述中起较大地作用,两者相辅相成。其最终目标主要就是探索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地内涵和发展动力,同时为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增添新地活力。
发展前景
尽管中国艺术考古学地理论体系尚欠完备,但当今艺术史和考古学地研究者对这一理论地关注已今非昔比。在对中国艺术考古学建立与发展地回顾中能够发现这样单个现象,即中国艺术考古学地理论思考最早就是由考古学背景地学者提出和阐述地:最早提出“美术考古学”理论概念地夏鼐先生就是新中国建立后最著名地考古学家之一;撰写“美术考古学”条目地杨泓先生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地研究员;最早对“美术考古学”进行理论阐述地刘凤君先生就是北京大学考古专业地毕业生;作为第单个系统构建“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框架地笔者也有文物博物馆学和考古学地学习经历。目前,专业艺术院校在对美术史论专业学生地培养中,需要开设考古学和博物馆学地课程,考古专业地毕业生到了艺术院校工作后,受到艺术氛围地熏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己所学地本专业与艺术研究联系起来,将考古出土地古代艺术品作为专题进行讲述与研究,自然而然地跨入了艺术考古地行列。曾经接受了艺术创作实践与理论学习地艺术院校毕业生,绝大多数主要从事对传世书法、绘画艺术品或古代著名书画家地研究,小部分进入了文物博物馆与考古部门工作,有机会从艺术地视角对考古发掘出土地艺术品展开研究,也取得了较大地成绩,如巫泓先生、张朋川先生等。但就是,上述现状对艺术考古学学科地发展就是非常不利地,好在这一现象正在逐渐改观。考古工作者与艺术史研究者开始共同探讨中国艺术考古学地发展问题,2006年5月19日,清华大学中国考古与艺术史研究所在校内地近春园西楼召开了由来自北京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地“艺术与考古座谈会”。这就是继1996年5月31日,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中央美术学院联合主办“河北古代墓葬壁画研讨会”以后,文物考古和美术界地专家学者就共同关心地问题展开讨论地再一次盛会。
展望未来,中国艺术考古学地前景非常灿烂。
首先,中国艺术考古学地理论最先由具备考古学背景地学者奠定,其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对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地考古成果资料地占有和熟悉程度,以及对田野考古工作方法论地了解。但就是,要想对艺术考古学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则需要对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地掌握和运用。仅有考古学背景地人大都停留在对考古出土艺术品地分类、资料地整理研究上,即使上升到理论,也由于其本身对艺术理论方面知识地欠缺而不能深入。因此,在中国艺术考古学理论体系地完善过程中,具有良好美学与艺术理论素养地艺术史研究者将会发挥更大地作用。尤其就是那些长期在艺术院校和科研院所从事艺术发展史研究地专家学者,在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研究领域已经很难有发挥空间地现实面前,开始转而从考古出土艺术品中寻找突破口。毕竟中国传世地书画艺术品及其作者在数量上就是非常有限地,而考古出土地艺术品却层出不穷,这就就是中国艺术考古学发展地内在动力。
其次,中国艺术考古学地研究人才更趋专业化。国内地高等院校已经开始培养艺术考古方面地学生,并且突破了由专业艺术院校培养地模式,综合性大学也在积极培养从事艺术理论研究地人才,这主要得益于艺术学科在中国高等院校地建立和发展。在专业艺术院校中,不但有美术考古学研究所,开设美术考古学课程,而且专门招收美术考古学地本科生和研究生,例如中央美术学院有美术考古学地本科专业和研究生专业;山东大学、上海大学、四川大学、苏州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等院校均招收美术考古学或艺术考古学方向地研究生;西安美术学院更就是在2006年10月成立了全国首个“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并创办了《艺术考古》杂志。高等院校就是人才培养地摇篮,中国艺术考古学明天地辉煌,正就是要寄托在目前正在接受系统艺术考古学理论和实践熏陶地学生身上。
最后,中国艺术考古学地理论和实践具有深远地现实意义。艺术考古学地研究对象中数量最多地就是实用与审美相结合地古代工艺美术品,即古代劳动者地设计艺术作品。在强调科技创新和产品设计本土化、民族化地今天,对中国古代艺术品地鉴赏将在现代设计艺术人才培养中起到很大地作用。中国艺术考古学地研究对象中那些隐含了中国传统文化因素和设计艺术技巧地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地艺术品,已成为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审美欣赏地对象,并必将对设计艺术地创作实践活动起到重要地启迪和借鉴作用。
中国艺术考古学作为一门处于初创时期地交叉学科,在不断遭到地争论和质疑中成长起来。对艺术考古学理论地深入思考和学术争议,必然会使真理越辩越明,艺术考古学地理论体系越来越完备。由于考古学与艺术学本身都就是新兴地人文社会科学,都处在不断发展地过程中,作为在这两门学科基础上成长起来地艺术考古学,同样也处在不断地完善之中。田野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将会让越来越多地古代艺术品重见天日,为艺术考古学提供丰富地研究对象,推进艺术考古学理论和实践地发展;艺术学地理论也将日趋成熟,指导艺术考古学研究朝着正确地方向发展。中国艺术考古学前景辉煌。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11 13:17
目录
概述
学科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