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沚区,隶属于安徽省
芜湖市,位于
安徽省东南部,芜湖市东南部,
长江下游南岸,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0°57′—30°24′、东经118°17′—118°44′之间,东南与宣城市宣州区接壤,西与南陵县、镜湖区交界,北与鸠江区、马鞍山市当涂县毗连,总面积65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湾沚区辖5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截至2023年年末,湾沚区常住人口3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
历史沿革
上古
湾沚区历史悠久,早在四五千年前就居住着皋夷人、山越人。
春秋
作为邑地见于史册,名为“鸠兹”。
战国
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灭吴,属越。
周显王二十五年(前344年),越攻楚,楚战败越国,乘胜尽取吴故地,鸠兹属之。
秦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灭楚,置会稽郡,后又析会稽置鄣郡,鸠兹属鄣郡。
西汉
汉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置县。
新莽
天凤元年(14年),改丹阳郡为宣亭,辖芜湖县。
三国
吴黄武二年(223年),县治由鸠兹故地(原咸保乡内)西迁至鸡毛山(今芜湖市区)。
西晋
武帝太康二年(281年),分丹阳郡为二,置宣城郡治宛陵,以芜湖县县东北和当涂县南地域置于湖县,同属丹阳郡。
东晋
安帝义熙九年(413年),废县。
隋
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撤丹阳、淮南二郡,置蒋州,驻石头城今南京。并襄垣、于湖、繁昌等县入当涂,县治迁驻姑熟今当涂县城,原芜湖城降为当涂属镇。
唐
天佑四年(907年),复置芜湖县〈一说南唐升元年间(937—942年)复置芜湖县〉,后一直相沿不废。
北宋
开宝八年(975年),平江南,灭南唐。
开宝九年(976年),改雄远军为平南军。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升平南军为太平州,属建康府路。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划当涂及宣州所辖芜湖、繁昌二县属太平州。
南宋
绍兴初(1131—1140年),芜湖县属江南东路。
清
顺治二年(1645年),改南京直隶为江南省,设江南布政使司辖府县如故。
顺治十八年(1661年),分江南布政使司为二,芜湖县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
康熙六年(1667年),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芜湖县属安徽省太平府。
太平天国间(1851—1864年),芜湖县属浙江省兼辖后,复属安徽省徽宁池太广道。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州、厅而存县、道。芜湖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三年(1914年),复清制设芜湖道于芜湖,辖皖南23县,芜湖县为首县,列甲等。
民国十七年(1928年),再废道,芜湖县直属安徽省。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第二行政督察专区。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日军侵占芜湖,撤销第二行政督察专区,改属第五行政督察专区。是年10月,又改属第九行政督察专区。
民国三十年(1941年),属第六行政督察专区。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后,为第六区驻地,属安徽省皖南行署。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4月24日,芜湖县解放。同年5月,以芜湖城区与其近郊成立芜湖市,属皖南行署。芜湖县属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撤销芜当专区,芜湖县直属皖南行署。
1953年2月,改属芜湖专区。
1959年1月,芜湖县和芜湖市郊区公社合并,成立芜湖市郊区人民公社联社,对外保留芜湖县名称。
1960年1月,撤销联社,市郊区划出,芜湖县仍属芜湖专区。
1971年1月,原宣城县8社2镇划属芜湖县。同年3月,县治迁湾沚镇。
1980年1月,芜湖县改辖于芜湖市至今。
2020年7月,撤销芜湖县,设立芜湖市湾沚区,以原芜湖县的行政区域为湾沚区的行政区域。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清代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至民国初,芜湖县编户30里。行政区划按5乡29社建制。
民国
民国八年(1919年)沿清代行政建制,改社为铺,县辖5乡、39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9月设4区、14镇包括方村镇、31乡、375保、5515甲。10月开始撤并乡镇,设6个联防区,全县分11镇、17乡、344保、4301甲。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设县城、石硊、方村、万春4区,11镇、17乡、343保、4291甲。
新中国
1949年,沿旧制设6个区,31个乡镇,188个行政村。
1952年1月,民主划乡建政至7月,建7个区,61个乡镇。1955年底进行区划调整,将61个乡镇并置25乡。
1956年2月1日,撤区行政建置。
1958年9月至10月,并乡实行人民公社化,置长江澛港红旗方村、东风太易、万春4个公社,改乡为生产大队。是年9月,划县辖马塘乡属芜湖市。
1961年6月,改4大公社为4区片,设18个公社乡。
1962年4月,增设4个公社。
1963年3月,马塘公社由芜湖市再划属芜湖县。是年,辖23个公社乡。
1971年1月,划宣城8社2镇属芜湖县。是年,设6个区片,33个社镇,230个生产大队,3394个生产小队。
1977年10月,又划马塘公社乡属芜湖市。
1980年8月,置火龙岗镇。是年,辖6个区、6个镇、31个公社乡。
1981年10月,划出花桥、赵桥、黄池3个公社部分大队置九十殿公社乡。
1983年3月,行政体制改革,公社改为乡。万春乡并入清水镇。
1985年1月,围山乡并入火龙岗镇。1986年5月,西河、方村2乡并入西河、方村2镇。
1989年,辖6区、6镇、28乡、266个村民委员会、19个街道、1个渔业村。
区划现状
截至2023年6月,湾沚区辖5个镇,另设有1个开发区。湾沚区人民政府驻湾沚镇芜湖南路9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湾沚区,位于安徽省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东南与
宣城市宣州区接壤,西与
南陵县、
芜湖市镜湖区交界,北与
芜湖市鸠江区、马鞍山市当涂县毗连,地处北纬30°57′—30°24′、东经118°17′—118°44′。区境南北长约45千米、东西宽约40千米,总面积667平方千米。
地质
湾沚区地层自老至新发育为:志留系,含下统高家边组、中统坟头组、上统茅山组;泥盆系,含上统五通组;石炭系,含下统高骊山组、中统黄龙组、上统船山组;二叠系,含下统栖霞组和孤峰组、上统龙潭组和大隆组;三叠系,含下统殷坑组和龙山组、中统扁担山组;侏罗系,含中下统象山群、上统中分村组;白垩系,含上统宣南组;第三系,含下统双塔群、上统章家渡组;第四系,含中更新统、上更新统和全新统冲积层。地质构造为东部一个隆起带和一个断陷盆地。
地形地貌
湾沚区地处长江及其支流青弋江、水阳江交会处,境内水网密布,除与宣城市宣州区接壤的珩琅山属低山外,余以冲积平原和台地构成地貌主体,丘陵和残丘散落在平原和台地上。平原分为圩区、水网圩区、注地、河谷和湖成5种类型。台地分为冲积和剥蚀2种类型。丘陵分为高丘、低丘、残丘和低山4种类型。
气候
气温
湾沚区年平均气温15.7℃,一年之中,冬季1月,平均气温2.7℃,夏季7月平均气温27.9℃。平均年较差25.2℃。春秋两季的月际气温升降变幅大,春季气温由3月的9—10℃到5月升至20—21℃,气温上升11℃;秋季气温由9月的23℃到11月降到11℃,气温下降12℃;而冬、夏两季的月际气温变化幅度较小,都在3.5℃以下。气温日变化和日较差,出现时间随季节不同和昼夜长短而有差异。冬季1月日最低气温出现于7时前后,日最高气温出现于15时前后;夏季7月日最低气温出现于5时非夏令时前后,日最高气温出现于14时同上前后。春、秋季气温日较差比冬、夏季大。
降水
湾沚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304.7毫米,年雨日135.2天。由于每年季风的强弱及进退时间的早晚,降水年际变化甚大。此外降水的季节变化也较明显,冬季寒冷少雨,夏季暖湿多雨,汛期6—9月降雨量约占全年的71%。全年雨量主要集中在三个季度:春雨期:4—5月中旬,历年平均雨量213.5毫米,占年雨量的16%左右。梅雨期:6月中旬到7月上旬,平均降水量270毫米,占年降水量的20.7%。秋雨期:8月中旬到9月中旬,受冷空气及台风影响,降水强度大,历年平均195.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15%。
日照
湾沚区历年太阳辐射总量平均113.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982.2小时。年日照百分率45。各月日照时数以8月最多,达231.4小时;2月最少,115.5小时。最多月与最少月相差一倍多。日照时数在年际间的变化是1976年2274.7小时,1989年1805.3小时。盛夏7、8月份日照长,太阳辐射量也多,约占全年总量的23%。冬季1、2月份,太阳辐射量少,占全年总量的11%,太阳辐射量与温度的年变化基本一致。
蒸发
湾沚区年均蒸发量为1637.6毫米。蒸发量以8月最大,达228.2毫米,1月最小,只54.4毫米。年均降水量与年均蒸发量相差332.9毫米,接近每天蒸发多于降水1毫米。
风
湾沚区历年平均风速为3.3米/秒,历年最大风速20米/秒。各月都有大风风速大于17米/秒发生,以3—8月最多,7、8月大风次数多,风速也大。风向季节性交换不明显,全年盛行东北风到偏东风。风向频率平均在11%以上,一般年份11月到次年3月,北风最多。4—6月吹偏东风。7月多西南风。8—11月以东北偏东风为主。
水系
湾沚区境内大小河流共21条,其主要河流8条,河道总长307.6千米,分为青弋江、水阳江、漳河三大水系。
青弋江水系
青弋江:起源于黄山北,从本区西河镇十甲坝上游1.5千米处入境,经湾沚、方村、清水、由卜家店至芜湖市入长江,全长291千米。区境内有63千米,是本区水资源储量最大的河流。河道总体呈南北向,但曲折多变。河面平均宽110米,河水漫滩后平均宽411米。
资福河:青弋江左侧支流,西河镇至团结凌村,区境内长8.7千米,平均河面66米,河水漫滩后231米,属青弋江与漳河之间的串通河。
上潮河:青弋江左侧支流,红杨乡团坝村鹤鱼口至三埠管,全长37.5千米,属本区与南陵界河和青弋江漳河之间的串通河。
荆山河:青弋江左侧支流,红杨乡东定村虾鱼沟至芜湖市卜家店。南北走向,全长32.9千米。平均河面宽73米,河水漫滩后155米。
胡湾河:青弋江左侧支流,十连乡天井坝至陶辛乡小河,全长10.3千米。
东莞河:青弋江左侧支流,红杨乡仓门口至保沙乡夫子阙,长3千米。
方村河:方村镇小刘嘴至梅村潘前,长5千米。贯通青弋江与荆山河。
欧阳河:荆山镇大湾至荆山河,长4千米,以古欧阳湖命名。贯通青弋江与荆山河。
和平河:青弋江右侧支流,和平乡六甲湖至红杨树,全长14千米。
汤泊河:和平乡汤泊至三叉河盛村,全长4.8千米。和平河支流。
岗山河:西河镇岗山至双门和平乡三合村外滩王,全长4.3千米。
杨滩河:锣鼓山至红杨树,全长7.5千米。和平河支流。
赵家河:青弋江右侧支流,周皋乡南阳村至当涂三里埂,全长21千米,河面平均宽75米,河水漫滩宽250米。
安保河:青弋江小支流,赵桥乡塔子冲至汪溪坝入赵家河,全长6.2千米。
汪溪坝河:赵家河支流。新丰乡余林桥至汪溪坝入赵家河,全长9.8千米,大部分属人工河。
扁担河:清水镇永定桥经官门至东梁山附近入长江,区境内永安桥至王乡永镇,全长8.5千米。现出入口均建闸。属圩内排水河。
水阳江水系
水阳江:发源于浙江天目山脉的龙王山西麓。经宁国、宣州到当涂入长江,全长254千米。区境内由黄池隆兴村至三里埂入青山河,长9千米。河道呈东西向。河面平均宽92米,河漫滩平均宽344米。
裘公河:水阳江支流,花桥乡东门渡至当涂乌溪,长21.7千米,河面平均宽57米,河水漫滩后平均宽208米,呈北西向展布。
竹塘河:三元镇立新圩至花桥镇东门渡入裘公河,长14千米。
杨青河:三里埂至清水镇,是水阳江和青弋江串通河,全长11.3千米。
青山河:水阳江下游支流,芜当两区县界河,三里埂至大闸乡小联辛,长16.3千米。河面平均宽81米。
漳河水系
漳河:位于本区西南部边界,源出南陵绿岭乡荷花塘。从石乡风福村三埠管入境,经新义乡到澛港镇入长江,全长115千米。区境内长31千米。河面平均宽143米,河漫滩宽298米。
竹港河:漳河水系,桃木渡至善瑞乡李阜东,长6千米,属上潮河与荆山河的串通河。
土壤
湾沚区境内土壤类型主要有红壤土、黄棕壤土、红色土、黑灰色土、紫色土、铁铝质石质土、沼泽土、潮土、水稻土。
水稻土广泛分布于平原圩区及丘岗冲谷地,是湾沚区最主要的土壤类型。
红壤土广泛分布于东南部的丘岗等区域。
黄棕壤土散落分布在红壤土区域内,与红壤土呈交错出现。
红壤土和黄棕壤土均属地带性土壤,组成物质以第四纪红色黏土为主,局部镶嵌下蜀黄土,土层较厚。
红色土、黑灰色土分布于碳酸盐(石灰)岩类地区,主要在湾沚镇三元村豹山等地,红色土和黑灰色土呈复区出现。
紫色土呈零星分散于丘岗地区,以湾沚镇、红杨镇部分地区为主。红色土、黑灰色土和紫色土均属非地带性土壤。
铁铝质石质土分布于红杨、湾沚和花桥等镇高部位岗地,土壤剥蚀严重。
沼泽土主要分布于湖滨低洼区,如花桥、陶辛等镇的圩内湖滩地。潮土分布于河流两侧的滩地。
植被
湾沚区境内植被种类繁多,原生植物为落叶阔叶和常绿阔叶混合林。受长期人为活动影响,典型原生植被现已绝迹,以次生植被为主。湾沚以北属沿江圩区植被区,以针叶林和落叶林为主,女贞、桂花、香樟、棕榈、大叶黄杨等常绿及落叶阔叶林树种为辅;湾沚以南属皖南山区丘陵植被区,除圩区植被外,还有栎、枫等乔木树种和茶等灌丛,草本植被有白茅、蒲公英、车前、夏枯草、野丹皮、狗牙根、野葡萄、野蔷薇、六月雪、枸杞、苍耳、映山红等。农业植被有水稻、小麦、豆类、油菜、红花草、山芋、花生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地表水
湾沚区有青弋江、水阳江两大水系流经境内汇入长江。以青弋江为主,有大小干支河流20条,河道总长264.2千米。全区有20亩以上池塘、湖泊613个,1千米以上沟渠375条。地表降水和过境水均以每年的5~7月最多。青弋江是湾沚区过境水量最大的河流,平均年径流量4.33亿立方米,最大年径流量出现在2016年,达到7.74亿立方米。地表水中的过境水占90%。区境内千亩以上圩口20个,均有沟渠湖港能蓄地表降水。湾沚镇有东湖和南湖;六郎镇有政和北港湖;陶辛镇有陶辛水网;丘岗区有众多的山塘和小型水库,均可蓄水。主要湖泊有东湖、南湖、汪溪坝、联圩湖、政和大港和陶辛水网等处;撇洪沟沟渠8条,总长53.2千米。全区河湖沟渠总水面面积146.61平方千米。区境降水径流地表水占全区地表水10%。
地下水
湾沚区境内有3个地下水区域段带。区域西部孤山残丘隆起带地下水;东南部九连山北东向隆起带地下水,分布在脚脉山至长山涝北东向含水带、惦店至宋家坦北东向富水带和许村至万村北东向富水带。区内有青弋江、水阳江水系共20条河流带,发育有古河床、古河漫滩及近代河床冲积带和冲积平原,蕴蓄着丰富的地下水。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湾沚区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22502.74公顷(337541.10亩)
其中,水田20022.81公顷(300342.15亩),占88.98%;水浇地189.29公顷(2839.35亩),占0.84%;旱地2290.64公顷(34359.60亩),占10.18%。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19491.54公顷(292373.10亩),占全区耕地86.62%;位于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2562.67公顷(38440.05亩),占全区耕地11.39%;位于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437.69公顷(6565.35亩),占全区耕地1.94%;位于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7.92公顷(118.80亩),占全区耕地0.04%;位于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2.92公顷(43.80亩),占全区耕地0.01%。
(二)种植园用地1262.82公顷(18942.30亩)
其中,果园413.59公顷(6203.85亩),占32.75%;茶园410.79公顷(6161.85亩),占32.53%;其他园地438.44公顷(6576.60亩),占34.72%。
(三)林地12329.65公顷(184944.75亩)
其中,乔木林地2540.96公顷(38114.40亩),占20.61%;竹林地18.17公顷(272.55亩),占0.15%;灌木林地3.76公顷(56.40亩),占0.03%;其他林地9766.76公顷(146501.40亩),占79.21%。
(四)草地289.10公顷(4336.50亩)
均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488.59公顷(7328.85亩)
湿地是“三调”新增的一级地类,包括7个二级地类。其中,内陆滩涂470.88公顷(7063.20亩),占96.38%;沼泽地17.71公顷(265.65亩),占3.62%。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1235.64公顷(168534.60亩)
其中,建制镇用地4212.88公顷(63193.20亩),占37.50%;村庄用地6948.74公顷(104231.10亩),占61.84%;采矿用地21.40公顷(321.00亩),占0.1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52.62公顷(789.30亩),占0.47%。
(七)交通运输用地1591.04公顷(23865.60亩)
其中,铁路用地136.61公顷(2049.15亩),占8.59%;公路用地849.22公顷(12738.30亩),占53.37%;农村道路467.40公顷(7011.00亩),占29.38%;机场用地134.61公顷(2019.15亩),占8.46%;港口码头用地3.20公顷(48.00亩),占0.20%。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4881.30公顷(223219.50亩)
其中,河流水面2071.75公顷(31076.25亩),占13.92%;湖泊水面759.68公顷(11395.20亩),占5.10%;水库水面3.77公顷(56.55亩),占0.03%;坑塘水面7130.73公顷(106960.95亩),占47.92%;沟渠3423.70公顷(51355.50亩),占23.01%;水工建筑用地1491.67公顷(22375.05亩),占10.02%。
植物资源
陆生植物
有
马尾松、
黑松、
金钱松、五针松、
雪松、杉科:
杉木、
水杉、
池杉、
南洋杉、
侧柏、
龙柏、
桧柏、翠柏、
凤尾柏、真柏、钻天杨、
毛白杨、意大利杨、
河柳、
龙爪柳、
垂柳、银杏、
杨梅、桑、柘、枸、苏铁、
枫杨、化香树、栎、板栗、白栎、小叶栎、麻砾、白榆、榔榆、榉、朴、
洋玉兰、玉兰、樟、
肉桂、檫木、山胡椒、海桐、
悬铃木、
蔷薇、月季、
玫瑰、山楂、
石楠、红叶樱梅、槐、刺槐、
山合欢、皂荚、紫荆、
含羞草、柑桔、香橼、枳枸桔、
柞木、臭椿、香椿、苦楝、油桐、乌桕、
冬青、竹叶冬青、枸骨、丝棉木、枣、
无患子、梧桐青桐、
五角枫、三角枫、
女贞、
女贞、
金桂、
银桂、
四季桂、泡桐、梓树、枫香、柿、杜仲、猕猴桃、茶、油茶、柽柳、木槿、
胡颓子、紫薇、银薇、
红花夹竹桃、
白花夹竹桃、
毛竹、
淡竹、
水竹、
青竹、
斑竹、
紫竹等。
野生中药材
有卷柏、木贼、
凤尾蕨、海金沙、贯众、葎草、
鱼腥草、萱麻根、
马兜铃、杜衡、
细辛、野荞麦、扁蓄、水蓼、酸模、
何首乌、
扛板归、土荆芥、地芙、青箱、马齿苋、
瞿麦、毛莨、
铁线莲、
石龙芮、打破碗、
南天竹、木防已、土三七、佛甲草、垂盆草、瓦松、
虎耳草、野花椒、瓜子金、
乌敛莓、木瓜、蛇莓、山里红、委陵茉、桃仁、山楂、金樱子、
地榆、郁李、荠菜、芥菜、松蓝、
遏蓝菜、焊菜、
播娘蒿、合欢、决明、皂角、黄芪、扁豆、猪尿豆、酢浆草、老鹳草、铁苋菜、地绵、蓖麻、茼麻、紫花地丁、
明党参、点地梅、终石、五茄、蛇床、野胡萝卜、
马鞭草、藿香、大青、
兔丝子,牵牛、薄荷、
益母草、夏枯草、紫苏、丹参、荔枝草、半枝莲、枸杞、
龙葵、
曼陀罗、
车前草、虎刺、猪殃殃、地黄、蚊母草、忍冬、桔梗、
栝楼、丝瓜、黄花蒿、家艾、茵陈蒿、茅苍术、红花、大蓟、刺儿菜、一年蓬、土牛膝、佩兰、佛耳草、
旋覆花、马兰、苣买菜、
蒲公英、苍耳、白茅、
狗尾草、鸭跖草、莎草、
水蜈蚣、
荸荠、姜、灯心草、百合、吉祥草、拔契、
麦冬、金针菜、半夏、天南星、山药、菖蒲等。
水生植物
睡莲科:莲、芡又名“鸡头”。
满江红科:满江红。
槐叶频科:槐叶频。
水鳖科:舌草亦称“鞭子草”、“扁担草”。
禾本科:菰俗称茭白。
动物资源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俗称蚂蟥。
软体动物:蚌、
蜗牛、螺狮、田螺、蚬、钉螺、三角蚪。
节肢动物:蜻蜓、
螳螂、
胡蜂、蝗虫、
蜜蜂、知了、
红蜘蛛、蚂蚁、虻、
菜粉蝶、幼虫、菜青虫、花椒、凤蝶、金龟子、蟋蟀、溪蟹、河蟹、米虾、沼虾、蜘蛛、蝎、蜈蚣。
鱼类:
青鱼、草鱼、鲢、鳙胖头鱼、
鲥鱼、鲤鱼、鲫鱼、
鳊鱼、
银鱼、
乌鳢、乌贼、鳜鱼桂鱼、鲶鱼、白鲦、虾虎鱼、针口鱼、红鲤鱼、金鱼、螃皱鱼、鰶刀鱼、黄鳝、泥鳅、翘咀白、俗称水葫芦、
鸟类:
翠鸟、
黄鹂、啄木鸟、乌鸦、
喜鹊、鸢老鹰、
大雁、雉野鸡、百灵、蜡嘴、山树莺、猫头鹰、池鹭、白鹭、董鸡、
白鹡鸰、
蓝翡翠、三宝鸟、
白头鹎、丝光掠鸟、
灰喜鹊、黑卷尾、小云雀、扇尾沙、鸳鸯、家燕、金腰燕、麻鹊、
野鸭、张鸡、锦鸡、野鸽、相思鸟。
哺乳类:野生动物有
黄鼠狼、水獭、鼠有
褐家鼠、
黑线姬鼠、
松鼠三种、蝙蝠、刺猬、猪獾、狸猫、獐、野兔、狐狸、穿山甲。
矿产资源
非金属矿产
石灰岩矿:湾沚区石灰岩有两条分布带:石—白马山—火龙岗—荆山北东向石灰岩带,该带断续长约17千米。中厚层属质地较纯的石灰岩,厚约640米,潜在资源远景储量可达2.72亿吨以上。九连山—兰山石灰岩带约4.2千米,潜在资源远景储量可达1.52亿吨。
白云岩矿:分布在九连山—兰山石灰岩矿带的底部,厚约13米。如以分布长4.2千米,延深100米概算,潜在资源远景储量可达1360万吨。
方解石矿:该矿在区域出露极少,仅分布于火龙岗孤山石灰岩地区构造破碎带中,作充填物出现,规模小、无工业开发价值。
铝土质页岩矿:分布于九连山—兰山西北麓的煤矿层上部,厚约7米,呈层分布,出露长4.2千米,延深100米,概算潜在资源远景储量可达735万吨。火龙岗煤矿上部亦有分布,未作概算。
白陶土矿:分布面广,见于白马乡下马湖后山头、九连山—兰山西北坡、行廊山边缘等。远景储量较大,预测每类白色和灰色资源储量都在100万吨以上。
瓷石矿:见于白马乡上阳村。俗称铝钒土,出露范围广,未作详勘。
烧白石矿:分布于白马乡上阳村东南的后山,经锻烧后成洁白石粉,为优质的陶瓷资源。概算潜在资源储量大于100万吨。
石膏矿:主要分布在和平乡周家大村和保丰乡的黄新等地。在地层中呈斑点状,团块状和薄层状。规模小、不具有工业开采价值,仅为一矿化现象。
磷矿:主要分布于九连山西北缘,上志留统茅山群地层中。为扁豆体状胶磷,呈多层次产出,规模小,品位低,仅为一矿化现象,无工业开发价值。
黄砂:主要分布于青弋江流域。黄砂纯度高,杂质少,颗粒均匀,多为锐角,承受压力大,是优质建筑砂。青弋江河道方村至西河十甲坝,全长约45千米,总藏量约5100万立方米。
能源矿产
泥炭:主要分布于青弋江西侧湖沼地区,在石2乡八里湾至赵家、善瑞乡的南塘湖和黑沙湖,埭南乡的五埂、陶辛乡的汪村等地均有分布,与南陵、繁昌泥炭层连成一体,构成芜南繁泥炭矿田。
煤矿:区域煤矿有两个区段东区段分布于九连山—兰山隆起带西北边缘的三元乡境内,出露长度约4.2千米,煤系地层总厚85米,地质远景储量可达15.7万吨。西区段分布于火龙岗,含煤地层断续出露长约2千米,勘探地质储量为21万吨。
金属矿产
铁锰结核:主要分布于白马山、行廊山、九连山带的沟谷之中,铁锰含量仅占20%左右。
人口
截至2023年年末,湾沚区常住人口35.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2年,湾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08.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7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13.6亿元,增长7.0%;第三产业增加值169.5亿元,增长4.9%。按年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17140元,增长4.2%,按年末汇率中间价折算为16919美元。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调整为6.3:52.3:41.5。
2023年,湾沚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3.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3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03.9亿元,增长2.2%;第三产业增加值183.6亿元,增长2.4%。三次产业比重为6.4:49.3:44.4。
2023年,湾沚区固定资产投资额比上年增长6.5%;其中技改投资增长19.0%,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22.0%。
2023年,湾沚区实现财政收入67.5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1.0亿元,增长8.6%。一般公共预算支出60.0亿元,增长2.0%。争取中央、省、市项目资金8.49亿元,获批中长期国债资金5.47亿元、专项债券20.22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5.79亿元。
2023年,湾沚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2483元。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011元,比上年增长5.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55元,增长8.2%。城乡收入比为1.48,比上年下降0.05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第一产业
2022年,湾沚区湾沚镇、六郎镇荣获省级“115”乡村振兴示范镇,红杨镇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镇,陶辛、红杨现代农业产业园分别入选第四批、第五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省级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2个。
农业
2022年,湾沚区粮食种植面积31323.2公顷,比上年增加59.4公顷;粮食产量21.4万吨,增长4.4%;油料种植面积5450.5公顷,增加246.9公顷;棉花种植面积6.5公顷,增加0.1公顷;棉花产量5.1吨,增长20.0%;油料产量1.6万吨,增长1.5%;蔬菜产量19.9万吨,增长4.1%。
畜牧业
2022年,湾沚区肉类产量1.7万吨,增长0.01%。
渔业
2022年,湾沚区水产品产量3.2万吨,增长4.7%。
生产条件
2022年,湾沚区农林牧渔业用电量3978万千瓦时。
第二产业
2023年,湾沚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比1-11月上升0.7个百分点,高技术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
2023年,湾沚区举办安徽省汽车及零部件产需对接会,引进亿元以上汽车零部件及高端装备制造项目34个,总投资50亿元的优华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部件产业园开工。引进亿元以上电子电器及健康生活家电项目10个。芜湖航空产业基地实现产值262.4亿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6.05万千瓦,净增6.46万千瓦。
2023年,湾沚区入选省重点项目242个,完成投资256亿元。实施政府投资项目86个,总投资116.62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75个,总投资300.1亿元。新增规上工业企业65家,总数达470家。
2023年,湾沚区新增签约项目335个,总投资527.85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9个、20亿元以上项目6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开展“出海芜优”行动,实际利用外资650万美元、省外资金280亿元。引进沪苏浙亿元以上项目39个。吸纳沪苏浙高校院所技术合同成交额3077.8万元。
第三产业
2023年,湾沚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
截至2023年末,湾沚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81.27亿元,比上年增长7.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80.27亿元,增长19.0%。
2023年,湾沚区发放各类消费券800万元,拉动消费4500余万元。接待游客414.8万人次,增长22%;实现旅游收入23.01亿元,增长15.05%。六郎镇养老服务业集聚区、红杨镇西河文化旅游集聚区入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新增电商企业150家,电商交易额突破70亿元,增长14.57%。新增外贸实绩企业39家,组织企业出海参加120余场境外国际展会。跨境电商交易额达6.54亿元,增长63.09%。
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湾沚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368家,净增80家,提前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468家,净增115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专精特新企业37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22家。海创汇芜湖创新中心开园,孵化企业17家。
2023年,湾沚区获批国家智能制造优秀场景1个、数字化转型贯标试点企业1家,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4家、工业设计中心3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引培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8家、省级商标品牌示范企业22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52.8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83%。省科技成果登记数量723项。
2023年,湾沚区推进“3113”人才工程,实体化运行区人才集团,成立芜湖紫云英创新创业学院,新增省级以上人才平台6家,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10个、领军人才9人、高端人才105人、大学生1.1万人,人才总量达10万人。举办“津梧桐”人才体验日26场、专场招聘会364场,新增技能人才3172人。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湾沚区拥有普通中学21所,专任教师1478人,在校学生15631人;小学23所,专任教师1278人,在校学生19632人;幼儿园60所,在园儿童9606人。
文化事业
2023年,湾沚区楚王城飞行营地等项目开工建设,樱花文化园、江南乡谷·乡村国际露营地等投入运营。南湖灯光秀、草坪音乐节、田园美食节等丰富了夜间业态。
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湾沚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37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3个,疾病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血吸虫防治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5个。标准化村卫生室100个。卫生机构拥有床位1873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849张。卫生技术人员数2004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882人,注册护士869人。
体育事业
2022年,湾沚区举办区级全民健身活动21次,参加活动人员3万人次。新建成32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场地。共销售体育彩票5692万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湾沚区人力资源公司39个。2022年,湾沚区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666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8%。
2022年,湾沚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16.4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8.9万人。
截至2022年末,湾沚区拥有各类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16个,床位1649张。
环境保护
2022年,湾沚区环境空气质量达优良的天数为311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85.2%。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5.7%。
交通运输
交通
2023年,湾沚区机场路东、西延伸项目建设完成,新芜大道北延、物流大道、中山路等顺利通车。新开通城市公交路线3条、特色旅游公交专线3条,升级公交站台19座,改造县乡道29.4公里,新增省级农村公路品质示范路2条,完成全国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中期验收。
公路
沪渝高速公路、芜雁高速公路、铜南宣高速公路穿湾沚区境而过,并在区域设有出入口。
铁路
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铁湾沚南站开通运营
水运
湾沚区境内青弋江直通长江黄金水道,疏浚拓宽后的芜申运河为三级航道,可通1000吨货轮,至上海航程比从长江上行缩短近100千米。
航空
湾沚区境内有芜湖宣州机场,规模定位为支线机场,飞行区指标4C,跑道长度2800米,距南京禄口机场、合肥新桥机场2小时,开通航线41条、货运专线4条,通达33个城市。机场正在升级建设4E级机场、货运枢纽机场。
运输
2022年,湾沚区公路客运量78万人;公路货运量971万吨。水路货运量14984万吨。年末民用船舶2085艘。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65744辆,增长0.8%。2022年,湾沚区公交运营线路网长度517.8千米,车辆111辆;拥有出租车431辆。
历史文化
文物
截至2022年末,湾沚区拥有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发现文物遗存71处。
非遗
截至2022年末,湾沚区拥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3项,
风景名胜
截至2022年末,湾沚区共有旅行社1家;2A级及以上旅游景点(区)9处。
荣誉称号
湾沚区是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021年10月,入选“2021中国智慧城市百佳县市”榜单。
2017年,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县”行列。
2018年12月,湾沚区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
2018年12月,湾沚区入选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2019年9月21日,入围制造业发展综合10强县(市)榜单。
2019年12月6日,入选“2019年投资潜力全国百强县(市)”。
2020年1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电子商务百强榜,排名21。
2020年4月,湾沚区入选2020-2021年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
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智慧城市百强榜,排名第8位。
2020年6月,被授予“第五届安徽省文明城市”称号。
2020年6月30日,湾沚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县城。
2020年10月,湾沚区入选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2020年11月,湾沚区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
2021年4月,湾沚区入选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创建推评名单。
2021年5月,湾沚区入选安徽省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先进县。
2021年3月,湾沚区入选2020年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激励候选县。
2021年6月,湾沚区入选全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单位。
2021年11月,湾沚区入选“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2021年12月22日,湾沚区被认定为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
2022年5月,入选安徽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
2022年7月消息,入选首批安徽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
2023年1月,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市、区、旗)。
2023年10月,入选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参考资料
湾沚概况.芜湖市湾沚区人民政府.202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