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64年隶属于原核工业部的苏州医学院放射医学系。经过五十年的建设,
学院已成为适应国防、核事业发展战略需求,培养放射医学专业人才和开展放射医学科学研究的主要教学、科研基地。放射医学已成为具有鲜明“核”特色的优势学科,是我国放射医学领域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学科,同时也是江苏省重点学科、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学院拥有
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教学团队多次被授予省部级优秀学科梯队,研究团队在2009年获得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称号。为了使放射医学有更好地发展,苏州大学于2011年7月在原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使其成为国内高等院校中唯一一个专门从事放射医学与防护人才培养的学院。
学院简介
苏州大学医学部放射医学专业已形成从本科到博士后乃至就业后继续教育的完整培养体系,放射医学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江苏省特色专业和苏州大学品牌专业。学院现有基础医学(放射医学)
博士后流动站;放射医学二级博士点、特种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放射医学、
生物医学工程硕士点;临床医学(放射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放射医学五年制等专业。学院在读博士生20余名,硕士生100多名,全日制本科生近500名。(以上资料于2013年引用自该学院官网)学院培养的博士生和本科生在全国“挑战杯”比赛中连获一、二、三等奖。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在苏州大学名列前茅。学院为国防、环保、核电、军队、医疗卫生等部门培养了一大批既具有医学又具有放射医学和防护知识的专业人才。同时,学院拥有“卫生部放射卫生与防护培训基地”、“环境保护部辐射安全与防护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放射医学与防护培训基地”。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拥有“
江苏省放射医学与防护重点实验室”、“苏州市肿瘤放射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放射医学研究所、辐照技术研究所、核医学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构建了高水平的技术平台。实验室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拥有钴-60辐照装置(3,000 居里和300,000 居里)、液相色谱质谱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活细胞工作站、多重基因表达遗传分析系统、
流式细胞仪、激光图象扫描系统、三维水箱、电磁场分析仪、细胞染毒装置等大型仪器设备,总价值3,000多万元。现有的仪器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放射医学与防护的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已经取得CNAS实验室认可、CMA计量认证、江苏省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资质证书等,在进行科学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科技服务(以上资料于2013年引用自该学院官网)。
学院的科研主要面向核工业、国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建设。积极加强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生命学科和环境学科相互融合、渗透和促进,学院已形成的科研方向如下: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生物效应及其机理;
放射性核素内照射毒理学研究;辐射剂量估算体系、环境放射性测评与防护;同位素和辐射技术在医学和生物材料中的应用;
放射损伤基础和临床救治。在已形成的科研方向的基础上,确定了以“急性辐射损伤效应、救治与防护”为学院的主攻科研方向。至2013年,学院承担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原子能机构项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项目、
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50多项,出版学术专著近40部,发表科研论文600多篇,主编全国统编教材10多部,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材奖,相关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优秀课程群。
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IAEA、ICRP等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与美、德、日、法、加等国建立了人员互访和合作研究渠道;同时也积极与国内放射医学主要科研教学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我国放射医学与防护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学院的总体建设目标是“将放射医学学科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优势学科”。学院发展战略是:增量建设人才队伍、优化构建专业学科、扩大突出学科特色、重点突破优势发展。争取实现“特种医学”成为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放射医学与防护”省级重点实验室成为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点的二大突破。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着眼于特种医学和放射医学二个学科发展对人才的总体需求;围绕教学和科研创新二个团队建设;紧紧抓住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学术方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三种人才。在科学研究方面:在承担国家、国防科工委和江苏省重大科研项目方面有新的突破,开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引导我国放射医学学科的发展。
科研成果
科研获奖
国家级奖励
部级奖励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省级奖励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专利成果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
师资力量
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师资涵盖核物理、放射化学、电离辐射剂量学、辐射检测技术、医学放射生物学、
放射毒理学、辐射防护、辐射技术应用等医、工、理科。20名专家在国家学术团体、学术期刊中兼职。学院聘请了院士、ICRP主席、国家级实验室主任等10多名专家为兼职和客座教授,在引领学科建设方向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005年之后,学院从哈佛、牛津等国际著名高校引进了一批年富力强、奋勇争先的青年学者。学院具有博士学历的教师以及副高以上职称均占教师总数的71%,45岁以下教师占学院人数的65%(以上资料于2013年引用自该学院官网)。
学科建设
放射医学
放射医学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重点学科、江苏省重中之重学科。经过近五十年的建设,已成为具有鲜明核特色,医理结合的教学、科研、开发基地,也是全国唯一具有
放射医学专业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的学科点,其建设水平名列全国高校前茅。长期以来,该学科为江苏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成就
1、主持和参与了秦山、连云港核电站环境本底水平调查,长江水域和太湖水系放射性污染状况的调查;
2、承担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国防工业委员会的重点研究项目,获得了电离辐射所致内、外照射生物剂量计规范化、医用辐射剂量计算机软件、放射性污染无水去污剂、新的
细胞因子与免疫因子提高辐射损伤救治水平等方面的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3、建成江苏省装源容量最大(100万居里)、技术含量全国领先的
高新技术产业-华东辐照有限公司,年产值上亿元,且辐射交联水凝胶已获得国家专利。通过辐照技术制备纳米粒子药物载体的研究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特种医学
针对核能与核技术应用过程中存在的放射性核素表面与内污染、中子照射后的复合损伤等特殊状况,将生物工程、辐射、纳米和放射性核素示踪等技术结合在一起,研究特殊的辐射损伤防护与治疗材料、药物并推广到临床。(1)
耐辐射球菌pprI基因真核表达质粒PCMV-HA-pprI构建,使我国在辐射损伤防治领域的研究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专利PEO/PVA辐射接枝水凝胶膜,已成功转化为市场产品;研制成功具有高吸液性水凝胶敷料控释生长因子技术用于救治
放射性烧伤,研制的水凝胶中子辐射屏蔽材料取得了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在SMY去污液和SMJ无水去污胶的基础上,开发了新型皮肤放射性核素去污剂和阻吸收剂,研制了连接有特殊功能基团的核素污染纳米促排药物。研制了富勒醇为核心的强力清除自由基的辐射防护药物,用于大剂量事故照射或高LET辐射损伤的救治。(3)研制特殊的生物工程和纳米靶向放射性药物,开展临床应用研究。
人才培养
本科生教育
培养目标
1.学术型方案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初步临床能力与较强科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医学科研、核技术应用及其他相关科研院所单位和部门从事放射医学、放射防护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2.应用型方案
①放射治疗课程组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放射医学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核技术利用等部门和单位从事临床放射治疗、放射防护等工作。
②核医学课程组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与核医学的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临床应用型核医学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核技术应用等单位从事临床核医学及核技术应用工作。
③医学物理课程组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放射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放射诊断与治疗技术、辐射剂量处方、剂量控制和放射诊断与治疗质量保证、核辐射设施及核环境剂量评估、辐射防护等方面具有专业技能的医学物理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部门从事辐射剂量验证与估算等方面的工作。
临床医学(七年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及从事临床医疗工作必需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达到临床医学硕士水平的高级医学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够在
医疗卫生机构、医学科研单位从事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
研究生教育
硕士点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高素质、高层次公共卫生应用型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l、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公共卫生事业;
2、具有所学专业较宽广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业知识;
4、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完成专业学位论文并通过答辩;
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博士点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献身社会主义事业、品行端正、体格健康,具有放射医学扎实基础和系统深入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意识,能独立开展放射医学领域科研、教学工作的学科带头人。
学院领导
现任领导
以下为2013年在任的学院领导人:
历任领导
(以上资料于2013年摘自该学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