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论
唐代官员
苑论,马邑(今山西朔州市朔城区东北)人。字言扬,生卒年不详,唐德宗贞元九年(793)癸酉科状元及第,该科进士三十二人。其中有柳宗元刘禹锡等。考官:吏部侍郎顾少连
人物介绍
据柳宗元《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知苑论文笔不凡,待人诚恳。
苑论(763?——823?),字言扬,马邑(今朔州市朔城区东)人,后迁居荆州。其先人苑何忌曾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
柳宗元的《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是我们看到的最早、最详细记述苑论事迹的文章。《诗序》一开头就说:“八年(贞元八年)冬,余与马邑苑言扬联贡于京师。”
苑论的人品、学识、才气深为柳宗元所佩服,短短500字的文章,对苑论的为人作了十分精要的述评。在“联贡”过程中,柳、苑成为至交,以至“车必同鞴,席必交衽”,
柳宗元心悦诚服地“拜而兄之”。
元朝人辛文房撰写的《唐才子传·柳宗元传》中写道:“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贞元九年苑论榜第进士。又试博学宏词,授校书郎。”这里,作者以状元苑论为整个癸酉科的省试冠名。
明万历、清康熙年间的两部《马邑县志》也都有对苑论的记载,但十分简略。康熙《马邑县志》的《卷三十四·先贤》篇中写道:苑言扬,“马邑豪也”,“史不数见,事实未详。”
清人徐松撰写的《登科记考》,记载了历代科举考试中的金榜题名者。在《卷十三·贞元九年》篇中记述,这一年的省试,录取进士32人,并首先对状元苑论作了介绍。收入《四库全书》的清《山西通志》亦有苑论、柳宗元进士及第的记载。
人物成就
礼部应考 独占鳌头
唐朝的科举考试制度分为两级。一级是州府试,称“乡贡”或“乡试”,为地方级;二级是礼部试,属国家级考试,称为“省试”。省试原由吏部主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改由礼部主持。州府试一般在秋季举行,省试则在翌年的正月或二月。唐朝还未形成殿试制度,只在武则天载初元年,由皇帝亲自考查了省试进士,到北宋太祖开宝六年,殿试正式成为一级考试。
唐朝自中宗神龙元年(705)起,省试分为三场,即帖经——杂文(赋、诗)——策问。
帖经,即经文填空。从某经书中任选一页掩其两边,中开一行,再在这一行上遮住部分字句,让应试者填写出来,用以测试其记诵经书的能力。
杂文,是一赋一诗。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特别讲究文采、韵节,兼具诗歌与散文的特点。汉代的赋多为“骈赋”,唐代则主要流行“律赋”。这种文体特别讲究对仗的精确、典故的融化、词藻的华美,更限定韵脚用字,常为八韵。苑论应考时的赋题为《平权衡赋》,规定以“昼夜平分铢钧取则”为韵。省试时的诗题,一般为五言六韵十二句或八韵十六句的排律,在押韵、平仄、对仗诸方面都有严格的要求。癸酉科的诗题为《风光草际浮诗》。
策问,一般有五道题,其中三道为时务策,一道为方略,一道为征事,有时也略有调整,唐朝多数状元的赋、诗卷和策问卷,杨寄林、宋大川、金山主编的《中华状元卷》(山西教育出版社)一书中都收录了,贞元八年、十年的也有,唯独贞元九年癸酉科空缺,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苑论参加省试表现出的才华,柳宗元给了很高的赞誉。《诗序》中写道:“观其掉鞅于术艺之场,游刃乎文翰之林,风雨生于笔札,云霞发于简牍,左右圜视,朋侪拱手,甚可壮也。”从这段叙述可以看出,在考试中苑论从容不迫,挥洒自如;文思敏捷,笔下生风;辞章精彩,语言华美。周围的人无不对他投以钦羡的目光,朋友们情不自禁地拱手向他致意。早在考试前,柳宗元便“究其文,辨其胜于太常(太常为官名,唐朝礼部和汉代太常的职责相似,这里借指参加礼部考试的全体考生)”。考试结果一揭晓,柳宗元的预料变成了现实,苑论果然独占鳌头,大魁天下。
《唐代状元谱》的作者周腊生教授认为,苑论才华横溢,文采超群,尽管没有看到他中状元后的著作,但就文学功力而言,当以文学家视之。
人物战绩
为人处世 朴实诚信
备考期间,苑论和达官贵人有了广泛接触,作为一个小人物,对这些声名显赫的重臣,他态度恭谨,出语率直,既不冒犯,也不胆怯,不卑不亢,非常得体。对一个尚未步入仕途的年轻人来说,这是难能可贵的。
和同辈人交往,苑论总是以真诚相见。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广交朋友,广结情谊。在他得中状元后回家省亲时,众多友人赶到霸陵相送,并举办筵席,为他祝酒。这些朋友还挥毫泼墨,写诗作文,柳宗元的《送苑论登第后归觐诗序》,就是在这个场合写成的。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11 18:18
目录
概述
人物介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