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偷生(拼音:gǒu qiě tōu shēng)是一个
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
范晔《后汉书·戴凭传》。
朝会时,公卿大臣们都坐在席位上,只有戴凭站在那里,光武帝觉得奇怪,就问他为什么站着?戴凭回答说:“所有的博士解说经义都不如臣,地位却都比臣高,所以臣无法就席。”光武帝下令戴凭上殿,让众儒者向他提问,结果所有的问题都没有难倒他。光武帝非常高兴,提拔戴凭做了侍中,并多次召见他,询问自己治理国家的得失。
一次,光武帝问戴凭:“作为侍中应当帮助治理国家,不能有所隐满。”戴凭回答说:“陛下过于严厉。”光武帝问:“我在哪方面过于严厉了?”戴凭说:“以前太尉幕僚蒋遵,为人清廉忠孝,学问通今博古,只因向陛下直言己见,就遭禁固,终身不能做官,所以人们认为陛下过于严厉。”
光武帝听了生气地说:“你们这些汝南人想结成朋党吗?”戴凭没有再说话,出来后直接来到廷尉的官衡,让廷将自己关在狱中。光武帝知道后,下诏书将戴凭赦免,又召见了他。戴凭见到光武帝后,谢罪说:“臣没有做到正直敢谏,还有不合情理的言论;不能以死劝谏,而是苟且偷生,实在渐愧。”光武帝觉得戴凭讲得在理,就下令解除对蒋遵的禁固,提拔戴凭为中郎将。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因为没有志气、没有气节的人出卖灵魂,苟且偷生,虽然是活着,留着性命,但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那些有骨气的人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他们显示的是一种坚强、坚定,是一种正气。孟子曰:“舍生取义。”大丈夫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假若为了生存而抛弃了自己的人格与尊严苟且偷生,那么这样一个人是不可能会得到尊重的,因此无时无刻都要坚守自己的品格,做一个有骨气的人。
郭沫若《屈原》第一幕:“但他知道,那种高官厚禄、那种的苟且偷生,是比死还要可怕。”
杨朔《杨朔散文选》:“我们宁肯站着死,不肯跪着生;宁肯独立而牺牲,也不肯贪图一时的和平而苟且偷生。”
高阳《大将曹彬》:“亡国之主,只要老母在堂,不得不苟且偷生,将来能有一席之地,容老母安度余年,便已心足。”
巴金《无题》:“他说过这是光荣的和平,但是给我们看见的却只有苟且偷生,这里并没有一点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