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维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专家
范维澄,男,汉族,1943年1月28日出生于湖北省鄂州市,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武汉理工大学安全科学与应急管理学院名誉院长。
人物经历
1943年1月28日,范维澄出生于湖北省 鄂州市。
1953年 ~ 1956年 唐山市第一中学 初中毕业。
1960年8月,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于工程热物理专业。
196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7月,本科毕业;8月开始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65年8月至1987年11月)、教授(1990年1月-)。
1979年11月,前往英国帝国理工学院,担任访问学者(至1982年4月)。曾先后短期在美国马里兰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城市大学任访问教授。
1991年1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1993年1月)。
1993年1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热科学与能源工程系主任(至1997年1月)。
1996年8月,担任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至2003年7月)。
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隶属于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热能动力工程)。同年被聘为科技部973火灾项目首席科学家(至2006年)。
2002年2月18日,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举行成立仪式,担任中心主任。
2006年3月27日,范维澄应邀前往中南海,为中央政治局第30次学习会议做了题为“国外安全生产的制度措施和加强我国安全生产的制度建设”的讲座。
2008年8月,应邀在加拿大举办的第32届国际燃烧学术会议上担任“火灾研究”主题的共同主席,属于中国燃烧分会的学者首次担任该会议的主题共同主席。10月20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第七届亚洲城市安全技术国际会议上,范维澄与50多位代表共同倡议发起建立“亚太公共安全科学技术学会”,并被推选担任学会首届主席。12月,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非常规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
2011年,范维澄主持完成的“应急平台体系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项目获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12年10月,获得首届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终身成就奖。
2013年8月,在英国拉夫堡大学接受了拉夫堡大学授予的名誉博士学位。
2014年5月,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正式揭牌,范维澄担任院长。
2016年12月27日,被聘为深圳市城市公共安全技术研究院首席科学家,为深圳的城市公共安全提供决策咨询与智库支撑。
2020年8月6日,被聘为安徽理工大学特聘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范维澄针对中国火灾形势严峻和火灾研究薄弱的现状,倡导工程热物理与安全工程的交叉,开创了火灾安全科学与工程的研究和教育这一重要工程科技领域。提出了创建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整体构思和设计方案,并主持建设,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国家级优秀研究基地。
范维澄主持了一大批火灾安全领域国家级重大和重点项目,在火灾动力学演化基础研究、火灾探测、阻燃、灭火和风险评估等关键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的重大贡献,在国际火灾科学界为中国争得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范维澄担任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战略研究报告起草组成员、“公共安全科技问题”专题执笔组成员和“火灾安全科技问题”课题组长、科技部“十一五”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组长。参与或主持了相关研究报告、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建议的起草,参与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工作,是中国火灾科学和公共安全领域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委员,参与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重大决策的咨询、审议和监督。在为安徽省火灾防治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提升知名度、为合肥市成为科技部“十五”二期全国唯一的“城市公共安全综合试点市”等方面,均做出了卓著的工作。
2001年,美国世界贸易中心倒塌事件后,范维澄作为唯一来自中国的特邀代表,参加了由联合国国际建筑与创新委员会主持召开的全球高层建筑峰会;作为中方负责人接受美国建筑与火灾实验室正式邀请,参与了“911”事件后高层建筑火灾安全研究国际合作计划。
截至2011年,范维澄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特邀报告13次,作为组委会主席或副主席参与发起和主持了12次国际学术会议;共同发起和组建了亚澳火灾科学技术学会;成功为中国争办第八届国际火灾科学大会。
截至2010年,范维澄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安徽省重大科技成就奖,省部级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共9次。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范维澄发表论文和报告256篇,其中SCI、EI收录107篇,著作8部,由Pergamon出版社合作出版的英文版专著在美、日、英、法、加、澳和巴西等国发行,申请发明专利20项,获中国专利金奖1次。
出版著作
人才培养
范维澄创建以火灾机理与防治技术为主干和特色的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硕士点、博士点,主持制订了相应的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创新能力,走多学科交叉融合之路,摸索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产学研与火灾安全交叉学科建设相结合,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新途径。
截至2011年,范维澄已培养出硕士20多人、博士20多人、出站和在站博士后20多人。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次;省部级优秀教师奖4次。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个人生活
范维澄的父亲范治纶教授为中国早期水利教育家,他的哥哥范维唐教授为采矿专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人物评价
范维澄是中国火灾科学与安全工程的专家,在长期的研究中,致力于把高科技引入火灾科学的研究和火灾防治,为火灾防治提供新的思想、理论和方法,成为中国火灾科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消防在线评)
范维澄在公共安全的风险评估、监测监控、预测预警、决策支持、应急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及其综合集成;火灾动力学演化与防治技术等领域作出了创新成果和重大贡献。(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评)
参考资料
范维澄.中国工程院.
师资力量 — 两院院士 范维澄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力资源部.
学术委员会 范维澄 .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2011-08-10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8 19:57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