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叶荩草(Arthraxon prionodes (Steud.) Dandy)是禾本科、荩草属多年生
草本植物。秆较坚硬,高可达60厘米,常分枝,具多节。
叶片披针形至卵状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边缘常具疣基毛;叶舌膜质,总状花序,稀可单性,花序轴密被白色纤毛;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第一颖背腹压扁,硬草质,顶端尖,两侧呈龙骨状,第二颖与第一颖等长,质较薄;第一外稃长圆形;第二外稃背面近基部处生一芒;芒膝曲扭转,雄蕊有柄小穗披针形,雄性;第一颖草质,具脉,顶端尖,边缘包着第二颖;第二颖质较薄,与第一颖等长,7-10月开花结果。
多年生草本。秆高40-60厘米,有分枝,直立或基部横卧,常生气根。
叶鞘具毛或有疣毛;叶舌薄膜质,长0.5-1毫米,具纤毛;叶片披针形至卵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抱茎,无毛或两边生短柔毛或疣基柔毛,边缘常具疣基纤毛;叶片长2-7厘米,宽3-15毫米。
总状花序,2至数个簇生茎顶,呈指状排列,很少单生;穗轴节间具白色纤毛,长短不等,可达无柄小穗长度的1/2-3/4。无柄小穗长圆状披针形,长6-7毫米;第一颖淡绿色,或先端微带紫色,背部光滑或呈小瘤状粗糙,边脉上具显著的锯齿状疣基钩毛;第二颖和第一颖等长,质较薄;第一
外稃为透明膜质,长圆形,长2-2.5毫米;第二外稃也为透明膜质,长3-4毫米,背面近基部生芒,芒的下部扭转膝曲,共长12-14毫米;
雄蕊3,花药长2.5-3毫米,黄色;子房无毛。有柄小穗发育,小穗长4.5-5.5毫米;第一颖革质,具6-7脉,有不明显的脊和钩毛;第二颖质较薄,与第一颖等长,具3脉,外稃、内服均为透明膜质,长约为颍的1/2,无芒;内包雄蕊,花药长2-2.5毫米,颍果。花果期7-9月。
茅叶荩草常与
矛叶荩草(Arthraxon lanceolatus (Roxb.) Hochst.)混淆,不同在于后者无柄颖片稍宽,线状披针形,两侧呈龙骨状,从颖片基部向上的脉间有清晰可见的凸起。
分布于阿富汗、不丹、印度、缅甸、巴基斯坦、泰国、越南、非洲东部、亚洲西南部;在中国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江苏、浙江、安徽、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北京。生长在海拔300-3400米的山坡草地、干热河谷、林缘、沟边。野生茅叶荩草生在山坡、河岸和山沟阴湿处,在湿润和疏松透气性良好的土壤,生长特别繁茂。茅叶荩草喜温暖半荫环境,喜酸性土壤,在郁闭度超过90%林下生长繁茂,能在雪松树下正常生长。
茅叶荩草根茎距主茎不远处穿出地表形成地上植株,根茎每节的腋芽萌发成新株,植株在生长良好条件下,节数多,在地下部分距地表3-5厘米的部位和近地表的各节都能形成分蘖节,分蘖节长出的新植株一般有2-8个,不论母株或新株都能在各节再分枝。故茅叶荩草除了一般根茎所具有的
分蘖特性外,还具有地上分枝和多节的特性,在夏、秋生长茂盛时期,能形成繁茂的营养枝和大量的叶片,而且再生力强。
分株繁殖:用小铲辅助轻轻拔起营养枝,根系损伤小,再用利刀将茎节间切开,取带根营养枝,将叶片修剪剩2-3片幼叶,用湿的餐巾纸包裹其根部,确保植株根部有水分可供吸收,提高成活率。栽种时注意覆土不要过深,以嫩芽稍露土为宜,覆土过深或过浅植株都不易成活。分株后放在半荫处养护。